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盛融危機後續:擬與好又貸組建新平臺

  • 發佈時間:2015-03-09 07: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圖片來源:資料圖)

  去年以來P2P問題平臺的集中爆發,使得人們對行業風險越來越重視。近期,廣州老牌平臺盛融線上出現提現困難,更是將這種擔憂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業內人士指出,出現問題的平臺大多涉嫌自融。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一些追求高息的投資者在得知平臺自融後繼續投資。

  有鋻於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了多位業內人士,對自融的風險和危害以及如何鑒別自融平臺,展開了深入調查,以期幫助投資者有效規避自融風險。

  P2P平臺盛融線上年前爆出債務危機,最新消息顯示,盛融線上主辦單位廣州志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志科電子)將與廣東慧譽同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慧譽同信)組建新盛融線上。

  值得注意的是,慧譽同信旗下原本就有一家P2P平臺——好又貸。此外,志科電子公告的資訊顯示,新盛融線上將不會承擔原來平臺的任何債務。對於各方質疑的自融問題,記者並未從盛融線上得到確認。

  新平臺不承擔原平臺債務

  打開盛融線上官網,看到的只有一個落款日期為2015年3月5日的公告頁面——《關於廣東慧譽同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與廣州志科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事項進展的公告》。好又貸也在其官網上挂出了這條公告。公開資料顯示,慧譽同信全資控股好又貸,而上市公司勤上光電(002638,SZ)則是慧譽同信股東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按照公告內容,雙方將合作組建新盛融線上平臺(網址待定);新盛融線上的運營主體不承擔原盛融線上(http://www.s-rong.cn及相關保護域名)及志科電子相關的任何債權債務,慧譽同信及其下屬的包括好又貸在內的所有關聯方也均不承擔原盛融線上及志科電子相關的任何債權債務。

  此外,新盛融線上將主推上市公司或國有大型企業承兌的電子商業承兌匯票理財業務。尤以在國有控股的深圳前海金融資産交易所(以下簡稱前海金交所)掛牌轉讓的電子商業承兌匯票為主。不過,公告並未提及新平臺所涉及的資金股份等具體內容,也沒有提出原平臺所承擔的債務的解決方案。

  業內質疑平臺存在自融

  目前,打開盛融線上網站只能看到上述公告,其他內容已消失無蹤,公司運營總監也在其朋友圈發出了已經辭職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2月11日,盛融線上曾在其官網公告,表示因為“近期新系統上線集中出現較多展期,且年關大量提現,造成平台資金緊張”,待收2000元以下的用戶在回款後可以自由提現,其他投資人都需要分批收回資金。

  這家上線四年,成交規模逾百億的平臺出現提現困難,頓時引起了業內較多關注。目前盛融線上具體代收金額還不得而知,為何會出現資金緊張,也沒有一個比較好的解釋。不過,業內大多數人士提起該平臺,往往會將其與“自融”聯繫在一起。

  事實上,盛融線上此前就被第三方平臺和媒體質疑過涉嫌自融。網貸天眼統計數據顯示,僅用tonyliu一個賬號,盛融線上董事長劉志軍就在自家平臺上共借款1.89億元。不過,據《中國證券報》近日報道,對於自融的質疑,劉志軍在公開信中承認早年平臺上的絕大數資金是借給了關聯公司廣州聯炬科技企業孵化器內的高科技企業,但現在已經退出了關聯公司。資料顯示,劉志軍是盛融線上創始人,亦是聯炬孵化器執行董事。

  而多位P2P業內人士表示,對盛融線上了解並不深,但從他們掌握的資訊來看,盛融線上確實存在自融的情況。對於平臺涉嫌自融一事,《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暫未從盛融線上相關人士處確認以上資訊。

  《《《

  業界爭鳴

  自融涉嫌非法集資 項目出問題平臺難“自砍手腳”

  進入2015年,網貸行業兌付風險愈發積聚。繼北京網貸平臺裏外貸面臨逾9億元兌付壓力後,廣州老牌P2P平臺盛融線上又被曝出提現困難,問題根源更是被指疑因自融項目過多。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注意到,一些業內人士指出,如果實業繼續不景氣,2015年的P2P市場,自融等情況或將增多。

  對此,銀客網副總裁李飛分析指出,“自融模式存在法律、風控能力、資金用途、道德風險等多種問題,投資人應該選擇符合監管政策,風控系統健全,合規經營的P2P平臺。是否具備資金託管系統,項目收益率是否穩健,資金流向是否透明都是非常關鍵的判斷要素。”

  業內:自融難以控制風險

  “自融的平臺,從概念上已經偏離了P2P信貸仲介的定位,這樣的平臺,其主要目的是為實業或關聯企業吸納資金,在項目的審核上難免有失公允,無法做到客觀公正地審核項目,甚至存在一些道德風險。從這個角度講,平臺自融或多或少會影響項目的品質。”P2P平臺邦幫堂總裁寇權分析指出。

  網貸之家CEO石鵬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表示,自融和項目好壞肯定是有關係的,而如果項目問題很多,那麼平臺可能很快就會陷入困境或者倒閉。其實自融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自己給自己風控是不可持續的。如果項目一直很好,那麼也不存在太多風控的問題。但如果項目出了一些狀況,平臺自身是無法對自己做到有效風控的,因為它拒絕給自己放貸就等於自砍手腳,而它放任風險給自己放貸就會導致在項目持續不好的情況下窟窿越來越大,直到平臺最後無法支撐從而倒閉或者跑路。

  石鵬峰表示,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投資人投資自融平臺,相當於拿著債權投資的收益,卻要承擔股權投資的風險。如果投資人沒有時間和能力對平臺自身的項目做非常全面的評估,建議不要投自融平臺。而如果投資人有相應的時間和能力,那建議直接參與一些股權投資。

  李飛亦分析指出,金融(風控)不單單是要看項目品質的,這只是一個層面。實際上,金融風險存在於(項目實施的)各環節,在貸前、貸中、貸後等階段都需要系統性地進行風險管理與跟蹤。同時,網際網路金融從業人員一定要有敬畏之心,網際網路金融不是逐利工具,要對投資人的每一分錢負責,而不是通過網路吸收資金自用,尤其在缺乏有力監管的環境下,絕大部分問題平臺都是自融模式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投資者處於完全被動地位

  其實,在P2P行業,大多數人也有這個共識:“自融是不好的”,但自融究竟為什麼不好?自融平臺又為何屢見不鮮?“自融是萬不可碰的。從法律法規與監管層面來説,央行與銀監會多次表示,嚴禁P2P網貸平臺進行自融,這是非常明確的紅線。從金融學角度來説,P2P網貸自融更是極度危險的操作模式。”李飛表示。

  李飛進一步指出,金融的核心是風險控制。網際網路金融是利用資訊化技術與手段,提高金融業態的運作效率,同時以數據化風控來降低風險。但從P2P網貸行業來看,存在相當一部分的“自融類”平臺,此前一些卷款跑路、集資詐騙、運營不當的事件,大多都是自融性質。

  李飛表示,自融的P2P平臺,因為可以(直接)觸碰到資金,那麼無論資金用於何處,平臺方都承擔了資金的使用風險,這類平臺將網路當作一種“吸金”的渠道,存在極大的風控缺失與道德風險,涉嫌非法集資。並且,大多數平臺的風控體系還很薄弱,缺乏強大的金融産品運作能力與風險緩釋能力,一旦資金鏈斷裂,平臺方是沒有實力進行處置的。過去幾年這類自融風險事件多次發生,也是監管部門明令禁止(自融)的原因。

  寇權亦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從風險控制和法律的角度來説,個人認為“自融”是不好的,因其一方面有非法集資之嫌,另一方面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太大。如果是單純做居間服務(即資訊仲介)的平臺,平臺只要客觀做好兩件事即可:一是對借款人和借款項目的審核,控制好風險;二是確保資訊流獨立,資金流透明。一旦出現逾期或壞賬,按照事先與投資者簽署的投資協議,平臺或協助催收,或利用風險準備金墊付,或由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兜底。反之,如果是“自融”平臺,打著P2P的旗號為自有實業吸金,則不僅踩上了非法集資的紅線,更在無形中將投資者的投資與平臺自有實業的經營風險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而投資者在這一過程中處於完全被動的地位。如今,行業內一些曾經有口皆碑的平臺,包括一些運營多年的老平臺,所有陷入“自融”漩渦者,結果都是或死或傷,或者遭遇困境被迫轉型,這就是最現實的證明。

  《《《

  記者觀察

  風險加大收益下行自融平臺何去何從?

  雖然自融平颱風險很高,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依然有一些追求高收益的投資人在投資有自融嫌疑的平臺。這或許和這樣的平臺能夠在收益率或者期限方面滿足其投機需求有關。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2013年時還會投資一些有自融嫌疑的高息平臺,但現在不會了。隨著自融平臺接連爆發危機以及P2P整體收益下行,自融平臺對投資人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三維度考察平臺是否自融

  眾信金融COO譚陽告訴記者,自融對於平臺來説,肯定是個負面的標簽,投資人在得知平臺自融後卻仍然繼續投資,説明平臺在別的方面吸引了他們。投資人選擇平臺,一般只有三個考量因素:安全、收益、流動性。當這三大指標強到一定程度,足以抵消平臺自融的負面標簽時,投資人就會照投不誤。顯然,只要收益高和流動性好就會吸引投資者,所以可以看到多數的自融平臺(提供的)都是短期高息的(項目)。“自融本身和平台資産安全性無關,只是一般認為這種模式不合規,平臺在風控過程中很難做到公正和客觀。”譚陽補充道。

  博金貸總經理熊小鵬告訴記者,自融主要是將平臺的資金注入到平臺企業,用於其他業務或平臺實際控制人控制的關聯企業,目的是套取資金用於發展其他業務,不乏一些平臺為活躍平臺標而如此做。在資金使用收益不能覆蓋資金來源成本的情況下,這種模式極易累積風險。如果資金使用出現安全問題時,其風險就更大,甚至導致平臺出現全面性危機。此時平臺若懸崖勒馬自救則好,如若掩蓋風險延期自救則易形成龐氏騙局,不僅害人害己,而且有巨大的社會危害性,應及時取締自融平臺。

  對於投資者來説,如何考察平臺是否屬於自融呢?

  熊小鵬告訴記者,首先要把非法集資和自融區分開來。非法集資在於通過平臺融資,但不投入實體企業運作,簡單説就是假標融資,風險不言而喻。而自融是將資金投入到平臺其他業務或關聯企業中,兩者的區別在於有沒有真實的業務,但自融平臺不顧風險地發展業務最終會形成實際意義上的非法集資。

  “考察平臺是否自融,有三個重要的維度:1.業務來源佔比,主要考察平臺借款方是不是平臺幕後企業或相同實際控制人控制企業,如此類借款金額偏多或超出實際控制人償債能力,則須謹慎;2.業務真實性,主要考察項目的各項審貸資料及借款人資訊是否透明、詳細、真實,借款用途是否合理,風險管理措施是否到位等;3.打款憑證,主要考察每個融資項目資金流入流出是否與借款人資訊在時間、賬號上有一致性。”熊小鵬稱。

  自融高收益或難以為繼

  網貸之家專欄作者東方風向記者表示,隨著P2P投資人趨於理性,逐漸拋棄高息平臺;今年監管層對於P2P的監管措施將逐步出臺;降息使得行業收益整體下行等因素影響,自融平臺已經走到了發展的十字路口。

  上述業內人士也告訴記者,對於融資成本低、産業鏈經營良好,同時有很強背景的(自融)平臺來説,在市場環境好的情況下,還是可以發展下去的。而那些融資成本高的平臺,在沒有企業可以承受這麼高的融資成本時,必將被越來越規範的網貸行業所淘汰。

  除市場自身規範外,業內人士也渴望監管。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永隆銀行董事長馬蔚華關於加快落實P2P行業監管,引導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兩會提案引發業內熱議。

  從監管層的反應來看,被“擱置”將近一年時間的監管政策有望今年出臺。屆時,經營違規的自融平臺將會被整理規範。

  從短期來看,很多自融平臺靠的是高息吸引投資人,而降息使得整個行業收益不斷下行。

  在這種情況下,(自融)平臺高息也維持不了多久,平臺收益率的下降自然也會讓一部分偏好高風險的投資人重新權衡安全和收益的關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