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當心P2P 成為“騙了騙”

  • 發佈時間:2015-02-08 08:4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網際網路金融火爆的景象背後問題不斷,P2P(網路貸款)平臺是“重災區”。研究機構“網貸之家”數據顯示,2014年全年出現提現困難或倒閉的P2P平臺數量達275家,與2013年76家問題平臺相比大幅增加。僅今年1月,已有至少69家平臺關停或跑路。

  記者調查發現,問題平台中,操作不規範與惡意詐騙是主要原因,而上當的投資者幾乎都被高收益蒙蔽。

  投資人的自白

  投資兩家P2P平臺均被坑

  “80後”的孔雲(化名)大學畢業後就在上海當“白領”,而如今,他卻為回湖南老家的車票發愁。他告訴記者,辛苦工作6年攢下的30萬元,全都敗給了P2P。

  去年2月,他被網路廣告吸引,開始關注一家名叫“中匯線上”的深圳P2P平臺,這家平臺號稱出售銀行票據P2P,他先後分三次投資10萬元,期限從兩個月到半年不等,最高的年化回報率達21.6%,遠超一般的銀行理財産品5%至6%的回報。産品到期後,他又連本帶息地將資金投向新標的。

  未曾想,2014年12月13日,“中匯線上”出現困難,涉及資金2.6億元。孔雲的10萬元有去無回。

  此外,經“投友”推薦,孔雲還在另一家廣東惠州P2P平臺“文妥財富”投資了20萬元。文妥財富不僅給予投資人利息回報,還發放“獎金”,二者相加,年化收益高達30%。而今年1月,文妥財富資金兌付出現問題,孔雲傻了眼。

  問題平臺的特徵

  承諾高收益背後違規操作

  “網貸之家”CEO石鵬峰告訴記者,出問題的P2P平臺有兩類:一類是蓄意詐騙,開設網站的人想的就是“撈一筆就走”,這一類網站佔出事平臺的比例約為40%;另一種則是違規操作導致資金鏈斷裂,如挪用資金、資金錯配等,這一類平臺占問題平臺比例約60%。

  據業內人士總結,問題平臺主要有以下特徵。

  首先,承諾高額收益。如經營票據理財P2P的中匯線上,去年12月,其産品的年收益率高居20%以上,但銀行票據的貼現利率約為年化4%~6%,民間公司小額票據貼現率約為5%~8%,在業內人士看來,收益率在8%以上的票據投資都值得懷疑。因此,對於中匯線上超高的收益率,理性的投資人應該會打上問號。

  其次,虛假宣傳。問題網站很善於為自己“裝門面”。如科訊網,去年6月倒閉跑路,投資人損失過億。而其之所以“行騙”成功,就在於打出了漂亮招牌。科訊網自稱被國內某知名媒體報道過,且在業內知名的“百度財富”平臺出售。有網友在論壇上揭發科訊網高管團隊子虛烏有,部分高管照片來自日本網站。

  第三,違規操作。挪用資金、資金錯配是最常見的問題。中匯線上事發,就由於挪用資金導致資金鏈條斷裂,暴露了問題。今年1月暫停業務的P2P平臺“裏外貸”也被業內人士認為是“自融”之殤,即打著P2P的幌子為私人項目融資。網貸之家數據顯示,裏外貸平臺面臨9.34億元兌付賬款。

  P2P平臺的現狀

  一邊問題不斷一邊融資井噴

  P2P問題不斷的大背景,是行業的整體井噴。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我國網貸運營平臺達1575家;全年累計成交量高達2528億元,是2013年的2.39倍。

  在監管缺位的情況下,P2P行業可謂“冰火兩重天”。2014年,近30家平臺獲得融資,估值不斷創新高。人人貸于去年1月宣佈獲得1.3億美元融資,高居融資金額榜首。美國P2P巨頭Lending Club去年上市,更是讓國內同行看到希望,資金不斷涌入這一新興行業。

  網際網路金融千人會近日發佈的報告《P2P行業十大趨勢分析》指出,國內P2P平臺的估值想像空間廣闊,但鋻於政策環境不明朗,且企業良莠不齊、模式雷同,整體風控體系薄弱,風險不可小視,行業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

  石鵬峰表示,2015年,P2P平臺將從野蠻生長步入成熟期,産品收益率即將回歸理性、逐步下降,平臺的兩極分化也將更加明顯。但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是直接佈局P2P的平臺,還是作為第三方角色銷售P2P的仲介,風控能力都將是決定其生死存亡的關鍵。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