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一家之言】P2P網貸從春秋走向戰國

  • 發佈時間:2015-01-23 13:04:50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北平老李  責任編輯:畢曉娟

  中國P2P網貸行業從數年前的星星之火,發展到如今的“千家大戰”,猶如春秋時期的紛繁爭鳴,火爆至極。各種模式、各種噱頭、各種炒作令人應接不暇,同樣讓人眼花繚亂的還有各種評選、各種評級、各種公關大戰,以及年底前又一波倒閉和跑路潮的來臨。

  “大公信用”的網貸評級一齣,備受行業質疑,甚至幾乎把廣東地區的平臺全部設為了預警名單,隨即開始了一場上榜平臺的反公關及未上榜平臺的借勢自嘲。此事未平,知名高息平臺裏外貸也終於“爆雷”了,這家用戶及行業都在“等爆”的平臺終於宣佈暫停一切業務,結合近期的銅都、中匯線上、積儲線上、上鹹bank等問題平臺來看,玩“高息”的P2P平臺開始全線崩盤。

  平臺方、資本方、第三方機構成為了這個舞臺的“主角”,而對於普通大眾用戶來説,如何在紛紛擾擾的“網貸戰局”中看清其本質價值就尤為重要了。更何況,網貸市場已呈現出差異化,洗牌期正悄然加劇,價格戰、創新模式、線下資産、數據化風控等都在快速發展中,當眼球效應在一些炒作、爆雷、打臉、口水仗上頻現時,“巨頭”已然加速發力,這個行業其實已經邁入“戰國時代”。

  P2P網貸行業“戰國時代”的三大特徵:

  一、 資本先行,第三方隨後,蛋糕爭搶加劇

  首先不得不説,網貸從業者與網貸用戶都在經歷著一場新的資訊化改革,這個對象就是傳統金融。中國老百姓的錢袋子逐漸鼓了起來,而傳統理財仍然“高高在上”,有著一定門檻。餘額寶的最大價值在於一次“思想啟蒙”,讓中國數億用戶一夜之間發現原來錢生錢如此簡單,而金融理財的實現方式遠不止如此,P2P網貸到來了。

  可以説,資本市場的動作決定了一個行業的發展潛力與風向。2014年,全國有數十家平臺獲得了從幾百萬到數億人民幣不等的風投融資,到現在如果一個平臺拿到風投已然不是一件新鮮事了,風投看重的是潛力與長期回報價值,對於平臺來説更是一種信用背書,以及充沛資金的“底氣”。尤其在年底這段時間,有“乾爹”撐腰的知名巨頭平臺悄然主動掀起價格戰,如積木盒子的嘉年華送禮活動突然宣佈延長一個月,銀客網也宣佈拿出100億元體驗金免費送,這些措施表明市場擴張的加劇,同時P2P存量用戶僅有一百多萬,大頭拼殺,勢必造成中小P2P平臺的用戶流失,加之年底將至提現數加大,也是一些平臺問題頻發或規模縮小的因素之一。

  除了資本方外,近期各類第三方機構的身影也開始頻頻出現在P2P行業內,“大公信用”的平臺評級報告突然爆出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跨界”之心凸顯。據一些平臺朋友透露,現在找P2P平臺合作的第三方已經五花八門,一些乙方公關公司甚至把自己包裝成“專注于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從自媒體、微信、微網志、搜索引擎,到各類平面、網媒、戶外投放、大型會議、線下沙龍等,為P2P平臺服務的第三方機構五花八門,甚至一些平臺還必須要花大價錢去美國紐約時代廣場打個廣告,絕大部分美國公民是不能在中國P2P平臺開戶的,追逐噱頭之味明顯。但,這就是P2P網貸行業,有資本市場撐腰、處於急速擴張、進入到燒錢模式的P2P網貸,也是一個兩極分化明顯,“有錢平臺任性、沒錢平臺認命”的行業。2015年,投資人資金會加速向前10%的平臺聚集,優勝劣汰驟然加速。

  二、 監管體系逐漸成型,組織已經找到

  1月20日,銀監會正式宣佈組織架構重大改革,並獲中央有關部門批准通過。調整後內設22個部門,監管部門由11個增加到17個,其中網貸行業正式劃歸普惠金融工作部監管,備受關注的P2P網貸行業監管終於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在幾天后,全國首家由地方金融工作局指導的網貸協會——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也正式揭牌宣佈成立,這一切的步驟看似都是有意而為之。

  另外據小道消息,有關網貸監管最重要的《指導意見》,也已經獲得相關部委的審批通過,只等待國務院的發佈。從這些資訊點不難看出,監管框架已經成型:以《指導意見》為原則性監管方向,規定網貸行業的監管原則與紅線內容,並且在鼓勵創新的前提下,一定是比較寬鬆的。而地方的網貸平臺監管則主要由地方金融工作局來具體負責,同時以帶有官方性質的網貸行業協會來做細節工作的實施及行業自律,這樣一種高、中、低的監管搭配蔚然成型。

  尤其是“大公信用”的評級事件中,剛成立不久的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就“一戰成名”,更有媒體表示其實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的發聲也就代表北京市金融工作局的意思,北京已然成為網貸監管體系的先行地區。而網貸行業協會中類似宜信、網信金融、翼龍貸、有利網、銀客網、積木盒子、91金融等會長級單位,也成為第一批“當官”的平臺,承擔起相關行業性責任。

  無獨有偶,在中國最具創新力的中關村,也已經啟用了“中關村網際網路金融中心”,筆者甚至在北京日報上看到了這個消息作為頭版出現,儼然是安排的政治任務。所以説,網貸行業的上層建築與試點模式也已經初步建立,中國經歷了多場資訊化改革浪潮,相關監管部門與創新組織已然把握住了這次金融領域的又一波趨勢。

  三、 資産為重,行業垂直細分加速明顯

  這一部分雖然有些老生常談,但的確是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金融都必須追求的最根本核心原則:風險與安全。風險之所以放在前面,因為無風險不安全,為什麼這麼説呢?金融領域風險是必然存在的,而想要更安全就必須清楚的認識到風險在哪出現,才能更好的規避、緩釋、處置。

  如果以單純的線上P2P平臺角度來説,過往似乎帶有一種“純情”在,認為“一行代碼改變世界”,純正的線上P2P模式一定代表純粹的網際網路思維結果。但從O2O(Online to Offline)領域發展到現在,我們已經看到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必然趨勢,尤其對於金融領域來説更為明顯。

  誠然,中國的徵信體系尚不健全,民間借貸泡沫依然嚴重,總體經濟仍然處於下行,P2P網貸的線上模式會被很多人“潛意識”的歸為銷售渠道而已。另外幾乎所有的線上P2P債權都是來自於線下,來自於實體經濟,房産抵押、動産質押、票據融資、消費金融、企業經營、電子商務等模式各不相同,很少有平臺能夠覆蓋如此大的跨度,並做深做細。尤其是如果單純的以線上業務為主,對線下債權風控不力,則必然會風險爆發,近階段一些通道型的P2P平颱風險出現也印證了這一點。

  從金融角度來講,既然風險固然存在,那麼如何管理風險就是非常重要的,眾多線上已經扎穩腳跟的P2P平臺也已經開始向線下滲透,前期也許會嘗試多種模式並行,但都已經開始逐步收縮與專注,經歷過嘗試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垂直模式,找到更優質、可複製的安全資産是非常重要的,擁有主營模式後,再逐步發展擴大甚至是跨界也未嘗不可。筆者觀察諸如有利網、銀客網、積木盒子等都在佈局自己的線下資産端業務,也是“北派”P2P網貸平臺的新特徵。

  綜上所述,P2P網貸行業的“跑馬圈地”已有數年時間,從最初的層次不齊、百家爭鳴到現在的洗牌加劇、差異化開始顯現,這都是行業發展的自然規律與結果。資本市場進入了、監管開始明確了、平臺間開始形成壁壘了,也許是這個行業開始邁入成熟的開始。

  不用太過在意那些跑路、倒閉、提現困難的消息,也有人説P2P網貸行業是一個門檻較低的行業,買套模板就能幹,那就大錯特錯了。這是一個數十萬億級的市場,遠非你我想像中那麼簡單。

  作者係前Alipay醬油小二、網際網路金融觀察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