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臺擠入供應鏈金融“混戰”銀行電商正面狙擊
- 發佈時間:2014-12-31 08:25:07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畢曉娟
儘管年末網貸平臺不斷遭遇兌付風險,P2P仍然成為投資機構眼中的“香餑餑”,從聯想億元資金注入翼龍貸到網際網路新秀小米領投積木盒子,不少刷新規模紀錄的融資大案陸續見諸報端。紅杉資本方面近日宣稱,將首輪注資千萬美元投資P2P平臺金斧子,以深度佈局網際網路金融藍海市場。伴隨全球最大P2P平臺Lending Club的正式上市,市場各方攜帶資金跑步進場的熱情也日益高漲。
值得注意的是,在快速擴張的P2P市場中,不少平臺機構基於風控等因素考慮,先後告別原始的小貸模式,逐漸向企業之間的供應鏈金融業務滲透。實際上,在P2P機構謀求轉型同時,來自京東、阿裏等電商巨頭以及招商、平安等銀行界大佬則早已在網貸垂直細分領域“謀篇佈局”,以挖掘産業鏈融資的“閉環”價值,線上供應鏈融資儼然呈現各方“混戰”局面。
不過,不少平臺或因信披不完整、業務去向模糊、關聯交易嚴重而遭遇市場對其“自融圈錢”的質疑,或因自身供應商上下游之間資金鏈條把控不足,而形成類似鋼貿融資的“資金困局”,致使供應鏈融資虛有其表而難以普惠小微。P2P資深業內人士認為,深挖供應鏈金融,無疑可以形成平臺之間細分化差異化競爭,P2P機構需區分電商和銀行供應鏈融資的市場級別,將真實貿易環節與資金項目流向綁定起來,通過大數據分析風險並將資訊公開化,才能擺脫“自融”嫌疑,來滿足草根市場融資需求。
提前佈局 産業資本“圍獵”供應鏈融資
各路資本風控追逐P2P網貸平臺已經形成一股投資大潮,從風投、券商、銀行到上市公司等,先後加碼網際網路金融。有趣的是,不少來自實業層面的資本大佬也開始垂涎于P2P市場的新蛋糕,並紛紛在供應鏈金融領域提前佈局,意圖借助各自垂直領域的優勢,來為旗下貿易、物流等上下游參與者提供相關金融服務。一時之間,供應鏈金融儼然成為P2P平臺之間謀求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利器”。
11月下旬,勤上光電連發公告,擬增資今年7月參股的好又貸平臺,簽訂供應鏈金融合作協議,好又貸平臺給予勤上光電上下游企業5億元的授信額度,即時啟動供應鏈金融合作,同時設1億元的産業投資基金。隨後三六五網(行情,問診)公告,擬投資1.2億元設立P2P服務平臺,正式進軍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涉足P2P的上市公司已有40余家之多,總投資額度超10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産業資本近期以相對積極的動作入場P2P市場,一方面是P2P行業市場整體火爆,巨大市場需求和收益令“吸金效應”顯現;另一方面,實業企業自身需要轉型,意圖通過引入P2P網貸通道,來整合線下機構融資,並加速供應鏈內商流、物流、資金流運轉效率,這也使得“供應鏈金融”成為産業資本吸納P2P平臺的重要內容。
海吉星金融副總經理賴易峰表示,實體涉足P2P的思路主要在於:原本銀行通道的貸款資金不通暢,通過線上供應鏈融資來增加資金渠道,以惠及旗下供應鏈農商戶融資。“因為海吉星的母公司是農産品(行情,問診),有上市公司信用作為擔保增信獲得銀行融資支援,其借貸風險也相對可控。”賴易峰認為,産業資本融合P2P模式做供應鏈融資,可以特色貸款方向佔住市場份額,避免傳統P2P模式的同質化競爭。對於農商戶而言,借款成本可以降低到15%左右,大幅度減輕商戶融資壓力。
“網貸平臺只有做垂直的細分化、打通供應商上下游的資金鏈,才可以做到借貸項目的陽光化、透明化。”煜隆創投董事長楊定平早先實業經營起步于傢具行業、並借助網貸平臺發展公司。在他看來,實業企業做供應鏈金融有著天然的客戶優勢,對借款者資訊和資金的掌控能力高,且每個項目的資金流向可查,項目的估值和風控也可控。基於此,楊定平接手此前發生逾期事故的“搜搜貸”,並將其改造成目前專注于深圳本地傢具行業市場的P2P平臺。2013年12月,楊定平正式設立煜達投資城,其主要向傢具産業鏈供應商、運營商、加盟商、服務商、消費客戶等提供融資服務,“專項定制化”也令其平臺成為相異於其他P2P平臺的亮點之一。
第一網貸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底,國內已有10多家P2P平臺開始佈局供應鏈金融,涉及的資金超過30億元。中國P2P網貸指數課題組負責人胡爾義認為,“穩定的資金鏈條、充足的資金供應是企業實現長期發展的基石,而供應鏈上的企業金融需求將為P2P網貸行業發展的新生力量。長期來看,供應鏈金融的空間依然足夠大,網貸通過行業細分、專業化實現市場個性化需求,是未來發展趨勢。”
巨頭加碼“閉環”金融 差異化競爭勢在必行
産業資本並非是看中供應鏈金融藍海市場的唯一“獵手”。實際上,來自電商、銀行等大資本代表也早已在産業金融領域率先佈局,他們擁有大資金、大數據、大客戶的旗下平臺,令公司係P2P意圖在供應鏈融資領域“劃定江山”的努力顯得異常艱難。P2P業內有關人士認為,銀行、電商這類資本“大象”奮力趕超、加碼網際網路金融,或許將此前公司係P2P平臺幾年的積累一步跨過,甚至可能將實力較弱的平臺擠出供應鏈金融市場,三方“混戰”局面在所難免。
11月27日,京東商城與中國銀行聯合對外宣佈啟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向供貨商提供訂單融資、應收賬款融資和協同投資等金融服務。今年以來,阿里巴巴、百度、1號店等網際網路大佬陸續開展小貸業務,蘇寧雲商、敦煌網、珍誠醫藥、亞馬遜、順豐等電商巨頭也相繼涉足。與此同時,銀行係大佬也開始主動謀求與網際網路技術融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加足籌碼。比如,招商銀行發佈“電商和物流行業的線上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中信銀行與海爾旗下“日日順”平臺合作共推供應鏈網路金融業務,郵儲銀行與1號店合作上線電商供應鏈金融産品,交通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和光大銀行均推出了各自的線上供應鏈解決方案。
業界人士認為,電子商務平臺發展,往往需要謀求供應鏈融資渠道通道,加碼線上借貸,無疑可以化解電商平臺所屬供應商資金緊張、資金週轉率不足、金融服務短缺等問題。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電商自營供應鏈金融,主要意圖是通過控制商品和服務交易中産生的商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來為整條産業鏈提供系統性的融資支援。
“O2O+P2P模式未來可能將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跨界産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融合還只是起步階段,如果商業模式穩定、風險可控,信用資源得以通過電商圈不斷積累起來,未來還會有很大的想像空間。”楊定平認為,無論是電商企業還是實體企業,都需要融入當前網際網路技術爆發的背景,O2O平臺的搭建最後落腳點將在有各自主攻方向的垂直領域,形成各自熟悉行業體系下的“産業閉環”,通過完整的大數據系統和信用記錄資源來控制借貸風險,評估項目價值,加速全産業鏈規模擴張。“類似小米、聯想這樣的大型企業鉅額資金注入P2P平臺,其背後的邏輯不難猜到,主要是通過P2P渠道為O2O平臺提供支援。”
面對銀行這類大佬級別競爭者,賴易峰坦陳,普通的P2P平臺機構無論在資金實力還是風控能力方面都無法與之抗衡,銀行優勢在於資金、人員、網點經驗以及牌照,P2P競爭供應金融領域需要爭取“時間差”紅利,“一方面,銀行在融合網際網路技術方面還需要學習探索,不少市場領域銀行尚未涉足,P2P機構可以在此之前佔據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一些銀行不願觸碰的高風控項目,還有大部分小額信用的擔保融資,由於相關運營和風險控製成本較高,在銀行未覆蓋之前,P2P平臺依然可以享受這種天然紅利,來做這方面差異化的市場。”在賴易峰看來,P2P需在銀行電商等大佬趕超之前做差異化競爭,既做風險差異的項目,也要做個性化差異的項目,與此同時陽光化、網路化傳統線下民間借貸,避免觸及紅線和監管雷區,P2P平臺在供應鏈金融市場方面並非“無所作為”。
風險把控能力不足 “自融者”或渾水摸魚
不過,在大批P2P平臺進駐供應鏈金融領域的同時,不少裹挾産業融資的企業卻借助這股潮流而自開資金通道,大肆為自身企業項目進行融資,並模糊了項目具體資訊和投資者資金流向,令P2P投資者對項目資金蒙在鼓裏,一旦企業資金把控能力出現問題,則平臺自身也會出現兌付風險。而一些並不熟悉供應鏈金融的P2P平臺貿然入場,也可能因對行業熟悉程度不高,風險把控能力不足而遭遇供應鏈資金鏈風險導致的“傳導效應”,最終影響至平臺。
熟悉供應鏈融資的銀行係人士認為,儘管供應鏈金融從理論上可以為中小企業開拓融資通道,減輕融資壓力,但對於整體産業鏈上下游而言,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不排除核心企業需要拉長供應商資金鏈條,拖長還賬週期,過多的銀行及其他信貸資金進入供應鏈,而不加以進行風控,就會變成大企業自身盈利的通道,通過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資金的佔用來進行其他方面的牟利。如果平臺商與供應商相互配合,就會聯手套取金融機構的資金,令供應鏈金融成為其“曲線融資”的工具。
業內人士認為,所謂自融和供應鏈融資的根本差別在於其動機是否存在問題,如果是自融性平臺,一方面,實體企業項目可能根本拿不到借貸資金,現金流和到期歸還都會出現問題,或者平臺自身有意隱瞞項目的細節;另一方面,自融性質的平臺管理也會流於形式,風控不過關,其資金運作模式類似龐氏騙局,很容易踩上“非法集資”的紅線。
在楊定平看來,如果平臺商企業自身需要做供應鏈融資的P2P平臺,首先需要設立好防火牆,避免平臺商企業和P2P平臺之間形成關聯交易。“以自身經營的平臺而言,旗下傢具供應商企業如果需要借款或者成立母公司平台下的體驗館,首先也要成為新公司的股東,佔據有限股份並承擔有限責任,如果通過平臺借款,則將由該公司自己承擔風險。並且平臺自身對上下游企業的數據掌握相對充分,可以根據不同企業的信用記錄來決定借款風險等級,進一步控制供應鏈金融的風險。此外,平臺所提供融資的項目進度基本公佈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企業和供應商之間進行串聯。”
與此同時,發展供應鏈金融考驗平臺對所提供融資的行業形成的資金、物流和資訊等整體系統的熟悉程度,並做到對項目資訊超高的把控能力,如果供應鏈上下游之間進行勾結,則可能造成平臺陷入融資套利陷阱。今年下半年,紅嶺創投遭遇的紙業項目的億元壞賬事件,其核心根源正是在於借款人和物流第三方涉嫌合謀設騙局,由於平臺自身對抵押物資訊掌控不完全,遭遇倉儲、物流公司合謀,將貨物重復抵押給銀行進行騙貸,同時借款人企業與下游核心企業的實際控制人之間恐存在關聯,造成平台中招。在業內人士看來,平臺涉及供應鏈融資,還需要對行業有一定的熟悉程度,雖然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市場前景很大,但如若沒有完整的數據技術風控能力,創新業務也最終會拖垮平臺,導致平臺轉型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