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P2P網貸生存路

  • 發佈時間:2014-12-15 09:23:01  來源:人民網  作者:胡世龍  責任編輯:孫毅

  對P2P網貸行業來説,如果説“爆發”是2013年的關鍵詞,那麼2014年,“監管”與“風控”無疑是行業的風向標。

  行業門檻低、資金一窩蜂涌入,眾多公司風控意識及能力不足,使得網貸行業成為風險高發行業,行業洗牌在所難免。而另一邊廂,政府針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方法遲遲不能出臺,給外界留下諸多疑慮。

  在行業內部,圍繞如何監管,也存有不少分歧。有大型公司認為,政府應該加大監管,“適者生存”,而對於一些中小型公司來説,政府加強監管是一方面,如何維持監管與行業活力的平衡,需要重點思考。

  袁建春:期待P2P行業“百花齊放”

  有人曾將1949年後的中國“二分法”式地分為兩個30年。第一個30年以各項政治運動為主,第二個30年以改革開放為主。而2009年後的中國,已經進入到第三個30年。在國內一些經濟學者看來,新的30年金融業可能會是經濟發展的先導。

  對這樣的説法,P2P借貸平臺互利網創始人、總裁袁建春頗為認可。在過去20多年,袁建春做過打工仔、個體戶,辦過廠、開過礦,參股過典當行,其間積累的財富足以讓他生活無憂。他本想早點退休,但2012年的一次溫州之行,讓他萌生並堅定了在金融領域創業的想法。

  “我到溫州看了當地的金改後就心動了,覺得金融一定會有很大的商機,如果國家可以放開,那麼機會無疑很大。”他説。

  2012年,袁建春在上海創立互利網借貸平臺,兩年做下來,雖然公司規模仍不大,但他卻越做越覺得有前景。“最近,我正在接觸一些國企、上市公司,希望能夠引進戰略投資人,讓我們的股東結構更合理一點。”他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説道。

  與此同時,P2P網貸行業的一些亂象也讓袁建春開始思考,到底社會需要怎樣的P2P行業?

  從實業到金融

  聽袁建春説自己的創業史,就如同在回顧一次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而他的成功,或多或少也受到大環境的激勵。

  1966年,袁建春出生在上海郊區一個農民家庭,初中畢業那年,因為可以拿到城市戶口而報讀了中專。1986年,拿到中專學歷的袁建春到一家工廠工作,但工廠單調乏味的生活很快就讓他厭倦。

  1988年,袁建春從工廠辭職,成了個體戶。1991年,通過轉手150張股票認購憑證,袁建春收穫人生第一桶金。後來,他轉向實業。但多年下來,袁建春感覺有些累。辦實業需要掌握的各種資源,都讓他感到疲乏。2005年後的6、7年,他甚至想要提前退休。

  轉變發生在2012年,這年,已近50歲的他到溫州考察,大受觸動。回到上海後不久,他就創立互利網。此後便越發看好金融業的發展前景。

  在袁建春看來,P2P網貸行業對中小企業融資、金融體制改革無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中國原先的金融業不發達,相比于國外,中國的金融業發展空間、潛力都相對很大。

  從這點看,袁建春認為中國的P2P網貸代表了金融服務行業的一個發展方向,也是疏通民間資本可行的一個出口。這是其最初決定投身P2P網貸領域的主要原因。“畢竟,網貸要比純粹的民間借貸透明度高,所以我覺得這個是傳統金融之外,非常好的一個補充。”

  然而,在一個行業做久了,行業的弊端、瓶頸也逐漸浮現在袁建春眼前。他説,“P2P行業確實良莠不齊,有很多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少公司都是由其他行業轉過來,有的是做網際網路過來的,可能對借貸這個行業完全不了解,有的本身是線上下做民間高利貸的,甚至有很多借款人本身也在這個平臺上做。”

  “雖然有各種問題出現,但總的來説,好的公司仍是多數,但是行業洗牌肯定會發生。”

  談到行業未來可能的洗牌與整合,袁建春表示,他對於行業前景仍然看好,“全國有近2000家P2P網貸公司,我覺得有淘汰是肯定的,但是應該不會像此前團購網站、購物網站那樣,出現一家獨大的可能性比較小。那些小而美、地域性強的公司應該也會有很多,還有就是細分市場應該也有很多優秀的公司。”

  監管層不能偏聽

  對中國P2P網貸行業,看好與看衰的聲音同時存在。有業內人士説,中國的P2P網貸行業離泡沫期尚遠,也有人説“P2P公司投資很隨意,上午開辦下午可能就倒閉了。”

  對於行業的所謂亂象,袁建春認為監管的不足是原因之一,行業監管方法遲遲未能出臺,讓整個行業缺少規範。

  “現在國家還沒有找好監管整個行業的方向,也就是沒把好脈。但放任肯定不行,因為P2P行業涉及百姓民生。但是又不能管死,活力還是需要的。如果管得太死肯定不行。”

  對於出臺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監管方法細則,業內傳言已久,但監管層面遲遲未有動作。談到國家可能的監管思路,袁建春認為,大的方向應該就是“不能設資金池”、“自身不能擔保”、“資訊充分披露”、“實名制”、“提高準入門檻”等,而一旦政策出臺並得到嚴格執行,必然會對行業産生較大影響。

  這其中,尤以不能設資金池最為引起袁建春注意。實際上,他對於一些大型P2P網貸公司私設“資金池”現象早有擔憂。“行業中很多做的很大的公司,都存在資金池。我和很多業內同行説,你們不應該做資金池,但他們不願意,因為有資金池可以掩蓋很多問題。”

  不過,在政策尚未出臺前,袁建春仍在擔心:國家的監管政策可能受到大公司的誤導,“事實上行業內的不少大型公司本身也是不規範的,國家層面調研的都是大企業,但這些企業説的未必就符合事實。”

  “比如,有些公司就建議政府説可以由第三方來對資金進行託管。而更多的情況是,很多公司明明做資金池了,卻説沒有做,存在很大的誤導。”

  除此以外,他也透露,在應對行業集體風險層面,目前所謂的行業自律做得遠遠不夠。雖然行業組織開會時,各家會員企業都簽字了,但有些違背規定的事,很多人還在隱蔽地做。

  “地方政府對P2P行業的政策還存在很多模棱兩可之處。我覺得現在政府看待我們就像是看待高危人群,以互利網為例,地方政府甚至公安局都來調研過。”袁建春笑稱,“當然,政府現在還是很寬容地在鼓勵發展。”

  郭震洲:看到金融服務市場“長尾”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本科畢業,其後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一度在美國的實驗室裏研究磁性元件的郭震洲,或許沒想過會進入銀行風控領域,且一做竟然就做了近20年。

  現為夸克金融董事長兼CEO的郭震洲,上一個為外界熟知的身份是宜信公司的首席風險官,更早之前,他曾先後服務於美國銀行、美國國際集團、摩根大通等金融機構風險控制部門。

  2014年5月,其主導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夸克金融成立,在P2P網貸行業一片亂象、監管尚不完善的大背景下,郭震洲打算將風控作為自己的王牌。在他看來,“中國的金融服務領域到處都是發展空間”。

  “長尾市場”不受重視

  郭震洲曾在美國生活多年,在美國的城市呆久了,前幾年再次回到國內時,他對中國的人口規模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仍然很驚訝。

  “對中國的消費者數量、網民數量,我回國之後感觸很深,美國也就3億人口,中國的網民數量就超過了美國的人口數,而中國的城市很容易人口就過千萬。”

  郭震洲認為,中國有如此眾多的人口與小微企業,有巨大的長尾市場,但一直以來,在金融領域,卻沒有針對長尾市場的合適的金融産品。

  “這些小微企業對中國社會的發展和穩定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從數量上看,6000萬小企業帶動就業人數2億人,小微企業納稅佔到全國的一半,新增就業的70%。如果加上中型企業,那就更多了。”

  “然而,目前來自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援80%流向了大型企業和國企,並且完全由國有大行主導,小微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大制約。”

  郭震洲以美國的例子指出,美國最初有2萬多家銀行,但經過行業間的洗牌並購整合,目前只剩下幾千家。但這一數量也比中國多得多。“美國社會是個比較平均的社會,中國目前則趨向於金字塔型,但是中國金融機構的數量卻遠遠小于美國,這樣就沒法專注于服務細分市場和不同的客戶群。”

  在他看來,最近兩三年,國內網際網路金融領域迎來了所謂的爆發,而2013年則是關鍵一年。“2011年到2013年3年間,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共發生89起投資事件,2013年出現了爆髮式增長,僅2014年,僅P2P一個領域的投資案例就達到30多家,金額一般在千萬美元左右。”

  “爆發的基礎是網際網路的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等都大大提高了交易徵信的效率。”

  然而,儘管網際網路金融發展迎來爆發期,但從數字上看,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郭震洲看來,目前全國有1000多家P2P網貸網站,但截至今年9月的交易額僅為1800億元,相對於龐大的市場需求,規模並不算大。“更多是滿足了傳統金融機構覆蓋不到的需求。”

  “我覺得政府現在鼓勵創新,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對我們而言是很大的利好消息。”

  監管思路定未來

  擁有近20年風控領域工作經驗的郭震洲,談到國內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對風險可能失控感到憂心忡忡。

  “目前,在國內做網際網路金融的可能有3類人,一類是網際網路起家的,不懂金融也不懂風險管理,完全按照網際網路思維做,另外一類則是地下錢莊、民間借貸、典當行等,也改叫網際網路金融了,第三類則是真正具備金融知識的人。”

  郭震洲認為,不少公司熱衷改稱“網際網路金融”,或許與回避監管有關。“比如小額貸款公司,可能改成了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就不必再受到金融辦的監管。”這其實反映出目前監管制度的不完善。

  此外,監管的缺失也體現在各種“跑路”事件、非法集資事件頻繁發生中。

  這些問題如何才能解決?在郭震洲的觀察中,政府理清監管思路是關鍵。

  郭震洲猜測,政府遲遲未能出臺監管方法細則可能與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規模尚小有關,以P2P網貸行業為例,其一年僅為2000多億交易額,不到3000億元。但監管不足其實對行業發展並不利。

  “我研究過北美市場、東南亞市場,雖然他們的發展階段不同,監管方式也不同,但都是以監為主、以管為輔。”郭震洲告訴《國際金融報》,“政府對網際網路金融不能不管,政府起到的作用應該是創造比較公平的競爭環境,讓專業的、真正有能力的、想做好事情的公司能夠起到帶頭作用。”

  提到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從業者資質,郭震洲比較推崇美國監管機構的一項規定:“新興的金融機構主要管理團隊必須要懂得傳統金融機構的基本準則,必須懂得基礎的金融知識。”但在中國,他補充説,“1000多家網貸公司中,管理團隊中真正有金融和銀行背景的,非常少。”

  在郭震洲看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面臨的風險,其實也可以從加強徵信體系建設來減小。他建議中國學習歐盟模式,將徵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向擁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開發,把民間借貸、P2P納入這一徵信體系,並且讓這一系統向更多的金融從業者和非金融從業者開放。

  “中國的金融資源其實分配很不平均,很多行業甚至資源過剩,如果能夠利用網際網路來分散金融資源,是很好的方向。政府應因勢利導,為網際網路金融創造市場化的競爭環境、搭建友好的經營環境,並逐步建立行業標準。”

  “不要阻礙,但也不要不監管。”郭震洲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