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P2P網貸七年之癢

  • 發佈時間:2014-10-28 07:2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自2007年8月,中國首家P2P網站——拍拍貸上線至今,P2P網貸一面刷新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玩法,一面卻難解自身的“七年之癢”。

  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目前正在運營的網貸平臺共計約1438家,問題平臺共193家,佔比13.42%。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問題平臺數已達101家,超過歷年總數的一半。

  然而,層出不窮的“跑路”、“破産”事件,持續打壓著投資者將P2P網貸納入日常理財方式的信心。何時迎來規範化,也成為P2P網貸行業亟待回答的問題。

  10月23日,廣東網際網路金融協會秘書長、網貸之家聯合創始人朱明春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騙子在各個行業都有,與P2P網貸並無本質聯繫。很多到P2P平臺貸款的通常是垃圾債券,不是很優質,是銀行不要的,它的壞賬風險會更高。”

  既定的行業運作模式,使業內公司的經營與發展問題不斷積蓄,七年之癢究竟該如何緩解?

  入場易 經營難

  從嚴格的法律意義上講,P2P網貸業是沒有門檻的,誰都可以做。“朱明春如是説。

  時代週報記者從深圳市人民政府金融發展服務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口中了解到,網際網路金融並非由金融辦進行審核和批准,也不需要到金融辦進行審批。

  P2P網貸平臺行業的準入門檻雖低,但實際的經營門檻卻很高。

  朱明春向時代週報記者解釋:“第一是技術門檻,自己去開發平臺和系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金投入在100萬以上;第二是開展業務的門檻,拓展業務的團隊、風控團隊,包括出現逾期後的催收、平臺上的自然處理,這些加起來又是一個很高的門檻。”

  2011年7月的哈哈貸資金鏈斷裂、2013年4月的眾貸網引發運營風險,都是P2P網貸平台中看準準入“低門檻”,而忽視經營“高門檻”的實例。

  業內專家認為:“新入場的那些人都以為這個行業是藍海,但真正能夠走出來的(平臺)不會特別多,因為市場還不穩定,投資者容易産生恐懼,所以現階段平臺的利潤空間並不大。我們應該包容這些合理的經營性倒閉,允許它倒閉。”

  騙局重災區

  2014年是P2P網貸平臺上線的高峰期。據網貸之家研究預計,到今年底,國內運營P2P平臺數將突破1700家,而在今年初,這一數字還停留在880家。

  與入場平臺增速同樣顯眼的是問題平臺的增長。數據顯示,9月問題平臺共22家,截至今年9月底,全國問題平臺共193家。其中,2014年問題平臺數已達101家。

  從9月“問題平臺”的事件類型看,詐騙、跑路、失聯類的惡意“倒閉”平臺共計17家,佔總數77.27%。P2P這一網際網路金融形式發展到被一部分投資人熱衷的現階段,借用平臺欺騙投資人的騙局已蔚然成風。

  中間資金賬戶缺乏監管,同時P2P平臺又擁有中間賬戶資金的調配權,上述兩點是跑路、詐騙成立的前提。中間資金賬戶的開設是為了交易核實與過賬,其設立是P2P平臺的必要組成部分。若是對時間差和條款沒有嚴格控制,“卷款跑路,挪作他用”等中間賬戶資金沉澱引起的道德風險將演化到極大。

  然而,朱明春向時代週報記者指出:“實際上在同類市場上,P2P的騙局比例是小的,民間借貸的壞賬、跑路案例非常多,國內的民間借貸公司有幾千家,經常出現關門、倒閉,只是不知道而已。而P2P網貸是非常透明的,容易被感知,大家覺得好像網際網路上的比線下更亂,實際並非如此,相對來講網上更規範透明。”

  中國的P2P網貸平臺最早出現在2007年,據瑞銀證券統計,2010年到2012年平臺成交額大幅增長了23倍,達到230億元,佔系統貸款的0.04%,共出現2000個P2P網貸平臺。瑞銀證券同時認為,到2016年P2P成交額將達到3500億元。

  在該金融新模式解決融資困難、資金閒置,同時行業整體蓬勃發展之餘,P2P網貸業在其發展的七年之際卻正面臨經營性、騙貸型倒閉層出不窮的困境。行業也終於來到正負兩個發展極端的十字路口——是逐漸失去投資者信心還是完善監管成就行業規範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