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發力 把握網際網路金融轉型方向
- 發佈時間:2015-07-31 10: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31日訊(記者 歐陽優)近年來,網際網路技術、資訊通信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推動網際網路與金融快速融合,促進了金融創新,提高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風險隱患,行業發展亟需進入規範整頓階段。隨著十部委聯合推出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落地,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規範化發展即將進入實質階段。
為了能更好地順應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大勢,提升各個網際網路金融的合規水準,7月29日,由西部金交所、北京通金所聯合新華社瞭望週刊社共同舉辦的網際網路金融規範化創新論壇在北京召開。來自財政部、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參與了此次論壇,共同就“網際網路金融規範創新”、“網際網路金融轉型發展”等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網際網路金融在經歷爆髮式增長的階段之後,如何防範風險、趨利避害、健康發展?成為論壇上與會專家探討的一個焦點問題。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楊再平指出,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一定要基於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科學、正確的認識。網際網路金融就是網際網路+金融,不能只有網際網路精神,而是一定要用網際網路的技術和精神來做金融,只有這樣,才不僅能確保金融渠道的增加,還會産生新的金融解決方案。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趙錫軍針對《指導意見》指出,儘管相關監管意見還不細緻,有待各個相關監管部門進一步制定操作性的規章和辦法,但是這是對整個網際網路金融綜合性、全面性的監管規則,具有里程碑作用。按照意見,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一定首先是鼓勵創新,然後是防範風險,最後是趨利避害,這是健康發展。
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財政部中國社科院宏觀經濟運作與財政政策規劃組副組長張鵬在論壇上指出,金融行業一旦涉及到資金融通部分都將出現巨大的外部性風險,於是在網際網路金融發展過程當中應該構建必要的防火牆,分業監管、適度監管一定要扎紮實實的做好。
“在這個過程當中來自於金融服務的部分,我們可以充分地鼓勵,充分地推進它的競爭。來自於風險管理當中的風險管理和分散部分可以讓它充分競爭和開放,而接下來風險産品的定價産品和風險工具的提供,風險定價機制具有較大的外部性,還必須把它進行嚴格的準入監管,相應地監管好。”張鵬認為,對網際網路金融的監管需要根據現有金融監管法律法規相應來開展管理,來逐步的推進創新和市場穩定之間的平衡。
當然,面對略顯嚴苛的指導意見,一些網路借貸平臺也感受到了監管壓力。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黃震認為,未來,90%的平臺有消亡的風險,P2P平臺如何調整到資訊仲介上去是當前一大挑戰。“首先平臺要遵守監管層的要求,然後將擔保功能剝離出來,或者重新設立新的擔保公司,或者是跟其他的擔保機構合作。另外,還有債權轉讓模式,不能適應P2P借貸的要求,就變成準資産證券化的平臺,往交易所的模式走。”黃震為網路借貸平臺的轉型指出了幾條明路。
新華社首席經濟分析師陸曉明分析認為,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監管新規實施,一些P2P公司將從前期的無序生長狀態中冷靜下來。只有與經濟業態緊密結合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才能生存。另外,隨著金融分業監管體制的改善,套利的空間也會逐步的收窄,將大大壓縮其生存空間。在傳統金融機構和網際網路公司結合發展中,傳統金融機構社會融資提供服務的主力軍,艱難轉型之中,提供越來越多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和服務。
作為西部首家金融資産交易平臺,西部金融資産交易中心股東方代表曹琇蓉在演講中特別介紹了西部金交所在網際網路金融的戰略佈局。據了解,西交所起步將圍繞三大業務:一是直融類項目,由銀行、保理商、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審核通過並保薦的融資項目;二是票據類資産,銀行承兌匯票、商業承兌匯票、應收貸款類票據作為交易標的;三是資産打包類産品,即資産管理公司的各類項目打包産品。“我們目標是以2014年社會融資規模作為預測基本點,實現首年交易規模超過100億,三年實現交易規模達到2000億。”曹琇蓉説。
作為西部金交所的全資子公司,北京通金所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是該交易所重點打造的網際網路金融板塊業務,通金所助理總經理李彬介紹稱,通金所一直以來都緊跟國家的政策導向,既有融資需求的借款個人提供經營所需的高效資金解決方案,也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專業、靈活、穩健的綜合性金融資産交易服務。在促動民間資本高效流通的同時,幫助投資者實現財富自由。通金所的前身是大家所熟知的北京融許眾拓投資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