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網路徵信 > 正文

字號:  

中國個人徵信市場潛力巨大業 內稱三年內或超美

  • 發佈時間:2015-08-27 07:4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中國的個人徵信市場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市場,在金融、類金融這個領域,中國三年內的應用水準會超過美國。”IBM全球業務諮詢服務部合夥人徐啟昌近期出席中國徵信體系建設與創新研討會時作出大膽展望。

  徐啟昌稱,上述預測是基於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在中國的興起,加上中國本身的人口基數優勢和潛在豐富應用場景所得出的結論。

  同場出席會議的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楊子強也看好中國徵信市場的發展潛力。他強調,要不斷推進徵信體系建設創新發展,“培育徵信市場是各級人民銀行的一個重要任務”。

  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淩認為,當前應鼓勵徵信多元化發展,更好地滿足徵信産品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在徵信行業中引入市場體制,形成公共徵信機構和民間徵信機構相互補充、適度競爭的局面,從而提高整個市場的效率。

  “在徵信技術方面,我認為五年內,可能出現巨頭級的公司,就像美國的FICO一樣。”徐啟昌説。FICO是美國個人消費信用評估公司,其評分系統在徵信行業屬於領跑地位。

  不過,儘管徵信市場潛力巨大,但中國與美國、歐洲等徵信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存在差距,徵信“任重而道遠”。

  美國徵信行業已有百年發展,市場化成熟。根據IBM中國商業價值研究院的報告顯示,通過美國三大個人徵信機構億百利(Experian)、艾克飛(Equifax)、全聯(TransUnion)的數據調查,2014年平均每人信用報告查詢次數為8.3次。而中國央行徵信中心同年數據顯示,中國每人查詢次數為0.45次。查詢次數代表徵信報告的使用頻率,兩國接近18倍的差距,顯示中國徵信體系覆蓋深度還有所欠缺。

  黃志淩表示:“西方完備的信用體系使得公民可以將信用報告運用在很多方面。”徐啟昌對此觀點表示認同,並指出使用次數少、頻率低的原因就在於使用場景開發不足。他説:“美國個人徵信報告有八大使用場景,比如貸款、就業、稅收、租房、醫療等方面,而中國目前只有在申請貸款時會用到。”

  從徵信體系覆蓋廣度來看,美國總共3.2億人,2.4億有徵信記錄,而中國13.7億人裏8.7億有徵信記錄,“覆蓋廣度差別不大。”徐啟昌説道。另外,企業信用報告的使用也有不同,在美國企業交易時可以用信用報告作為評估,而中國暫時沒有。法規方面,美國徵信體系有16部相關法律;中國關於徵信方面,只有兩個條例。

  但並非所有人都認為美國徵信行業的模式可以學習。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産品經理王常成向記者表示:“中美之間國情不同,徵信技術和産品沒有太多參考價值,做徵信工作還必須要腳踏實地。”

  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管理局局長王煜説:“我們的徵信領域是一個剛剛起步、欠發達的市場,既要包容開放又要審慎監管,逐步完善。”(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