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P2P“老二”主角警示:九成民營平臺難存活
- 發佈時間:2015-07-27 10:51:30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習人
股市波動大,理財收益低……P2P投資是不是看上去很美?在南都理財版(詳見7月21日C04)率先推出《P2P風險再爆:廣州通融易貸提現困難》後,通融易貸法人代表、首席運營官、總經理賴宗琰主動聯繫南都記者,詳述在過去3年通融易貸的業務情況,以及如何試圖自救,但最終難以敵過行業發展困境,最終出現流動性問題。這是P2P平臺出現問題後,首個願意接受媒體採訪的平臺負責人,儘管闡述的為通融易貸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但其反映出來的問題具有行業共性。而賴宗琰的反思,對正在或想要參與P2P投資的市民,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警示。按賴宗琰的説法,P2P是個泥潭,未來90%的民營平臺會活不下去。
事件回放:
通融易貸提現困難:涉及1200多人6300萬
2012年4月份正式上線,通融易貸算是廣州P2P平台中排行老二的老牌平臺,其上線運作事件,僅次於今年年初出現問題的盛融線上,但是仍在今年5月份暴露出提現問題。
賴宗琰接受南都採訪時表示,目前通融易貸共涉及投資人待收本息6300萬元。其中,包括6100萬元的本金及200多萬元的利息,一共涉及投資人1200多人。其中投資金額在20萬元以上的投資人70人左右,佔了待收資金的一半以上。超過1萬元的投資人900多人。
“我並沒有跑路,但是確實陌生電話不接了,而原來的電話號碼打不通。”對於外界認為他已經失聯了,賴宗琰對南都稱,很多投資人確實和他“失聯”了。不過,失聯並非他跑路,或者故意避開投資人。只是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他的生活確實因為一些極端做法的投資人的騷擾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比如,他以往常用的電話號碼,因為投資人通過惡意軟體不斷撥打騷擾已經無法正常使用,這也使得很多投資人因此聯繫不上他。
自平臺爆出問題以來,作為平臺的負責人,賴宗琰稱,生活確實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他在負責通融易貸相關催收業務的同時,也被投資者雇傭的催收公司人員堵在辦公室,而他個人,賴宗琰自稱,為了緩解流動性問題,已經舉債超過1500萬元。
從開業到敗亡復盤通融易貸這三年
從廣州上線最早的P2P平臺,到如今已經很難重新被盤活,進入項目清收,通融易貸到底是如何走過了這三年,通融易貸和賴宗琰到底發生了什麼?賴宗琰是這樣告訴南都記者的。
純線上業務:半年就停了
2011年10月份,賴宗琰和賴金茂開始一起合作成立通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各佔50%的股權。2012年2月份,盛融線上一名負責運營的高管離職,聯繫到此前曾在盛融擔保擔任總經理的賴金茂,希望一起組建P2P業務。彼時通融易貸是設立在通融投資公司下的網路事業部,包括技術在內的核心團隊成員也來自盛融線上的原創業人員。雙方約定,當交易規模以及註冊用戶達到一定量級後,將通融易貸完全獨立出來、
“本來就從事民間借貸,我們覺得還是能夠駕馭P2P的。”賴宗琰稱,2012年4月6日,通融易貸正式上線,主要從事兩個方面的業務,一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後,他們借鑒了拍拍貸的業務,採取線上純信用模式。二是,結合原有的資源做線上線下業務。
據悉,純線上無抵押業務一度是被看做是P2P最為原本的業務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借款人和投資人直接對接,平臺擔任資訊仲介。但在中國,投資人對於平臺要求必須是剛兌。對於平臺而言,借款人無論能否還款,項目到期,都必須墊付。“在中國做純線上信用基本是不可能的。”這種在當時最為流行的方式卻讓通融易貸出現初期的第一批規模幾十萬元的壞賬。賴宗琰稱,線上不還款的情況太普遍了。開展不到半年後,他們決定停止線上無抵押信用業務。
線下業務:銀行一收貸就麻煩了
線上業務的不順利,並沒有影響通融易貸在當年的發展,因為更大的業務量來自線下的小額無抵押貸款部分。這類業務的利潤是可觀的。儘管當時通融易貸需要通過月息2分(即年化24%)的成本從線上融資,但通過利息和財務顧問費等方式,平臺向融資方收取資金綜合融合成本月息3.5分至4分(即年化42%-48%)。
上線首月,線下業務就達成成交300萬元,受此激勵,賴宗琰説,他和賴金茂開始加大業務拓展,這樣的高速發展持續到當年的10月份。而隨後的2012年末,線下業務的風險開始暴露。賴宗琰認為,風險暴露的原因是,銀行開始收縮貸款,銀行的收貸行為直接影響了P2P、小貸等在內民間借貸。“以前民間借貸的業務,往往由銀行來放貸實現退出,而這之後,市場反過來。”賴宗琰説,而2012年後,民間借貸接收了很多銀行退出項目。項目風險開始顯示出來。
自組擔保公司:風控依舊沒過關
線下業務遭遇問題後,2012年末到2013年初,他們一方面和此前在盛融擔保擔任副總經理一起設立廣東金成擔保有限公司,負責提供線下項目擔保。該公司設立初期,盛融擔保原高管佔20%股權,由賴金茂和賴宗琰成立的通融投資佔80%股權。
“2013年公司業務很快上去。”賴宗琰提到,彼時1萬元以上的投資客戶已經達到600人,總活躍人數2000-3000人。不過,很快資産品質問題再次令通融易貸陷入困局。“2013年下半年,逾期又開始出現。”賴宗琰説,原計劃成立金成擔保,通過做大規模可以覆蓋通融易貸原來形成的不良,可是2013年末,受大環境的影響,不良再次爆發。
而在投資人不斷涌入和資産出現問題的情況下,平台資産端和投資端的矛盾開始出現。“平臺運營希望儘快把規模做上去,但金成擔保卻出於對風險的考慮,開始收緊業務。”賴宗琰表示,在此公司內部博弈的過程中,出現風控有所放鬆,進一步導致後來不良的上升。由於公司內部的矛盾,創業初期,一直主導公司運營的負責人提出離開。負責人的出走直接影響了後來業務的擴展,隨後一年多,在P2P行業大鱷開始搶佔市場的關鍵時期,通融線上的規模卻在隨後一直沒有明顯增長,待收一直在6000萬元左右。儘管註冊人數仍在增長,但存量客戶卻出現明顯的下跌。
股市分流資金成致命一擊
4月末才因為提現困難暴露出流動性問題的通融易貸,實際上流動性危機早就發生在2014年的年末。
賴宗琰從2014年11月份開始以個人資産為抵押和擔保在外面開始籌錢融資。“一開始大概金額是100萬元。”賴宗琰提到,在此前的2013年和2014年的春節期間,他也曾對外借錢以度過年底的難關。而過去兩年,春節後,資金開始回流,平臺的流動性問題就會隨著解除。
但2015年春節後情況一直沒有好轉。賴宗琰表示,除了3月份平臺出現幾百萬的凈流入外,從1月份到出事前的4月份,平台資金一直處於凈流出狀態。其中,到了4月份凈流出達到了千萬級別。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通融易貸的客戶與2月份出現問題的盛融線上高度重合,不少投資者甚至通過套用信用卡資金進行投資,盛融線上出現問題,這部分客戶資金緊張,撤資;二是股市,特別是在4月份,股市的影響進一步加大。
試圖尋找融資方自救失敗
原本體量就不大,大規模的凈流出令平臺的流動性危機進一步出現。而為了解決流動性問題,賴宗琰自稱,他先後以個人名義對外舉債1500萬元用於自救。
五一假期後,平臺再次出現提現困難,而這一次資金鏈徹底斷了。平臺運營方已經無能為力。這個時候,賴宗琰説,對於他而言,剩下的方式就是通過尋找外部引資渡過難關。去年一直在尋找融資方,但一直未能成功。在此過程中,他至少和融資方20多家接觸過,包括同業、上市公司、房地産公司、小貸公司等等。
“一切都太晚了,幾乎沒有人願意接。”賴宗琰説,通融易貸的6000多萬的窟窿已經很難補上。“現在靠通融易貸重新再做起來的可能性已經沒有了。”採訪結束前,南都問賴宗琰,未來如何打算,他説,已經不敢想其他事情了。目前只能一步步做催收工作,希望儘量減少投資人的損失。
通融易貸的警示:民營P2P平臺的真實風險
和很多P2P負責人的經歷類似,賴宗琰初涉職場,供職于穩定的傳統大型銀行,隨後在2005年投身彼時風生水起的民間借貸,任職過擔保公司、從事過投資業務,在2012年開始涉足方興未艾的P2P行業。一度信心滿滿,但如今在採訪中,他不斷提到“P2P是個泥潭,踩進去很難拔出來”。對於通融易貸,他覺得,有些事情如果避免了或者提早做了,平臺也許不會那麼快出事,而有些問題屬於行業通病。
資金池、拆標沒法不存在
資金池和拆標、真假標一直是行業平臺運作中的敏感問題。以通融易貸為例,如果不存在資金池等問題,也許,出現逾期後,就只是部分項目出現提現困難,而不是整個平臺的流動性問題。
對此,賴宗琰坦言:“不做資金池是不可能的。”賴宗琰表示,一方面,如果在初期,某個項目出現問題,就向投資人宣佈,不承擔剛兌,也許在剛上線,通融易貸就沒法做下去了。另一方面,2014年之前,投資人基本上不投3個月以上期限的項目,而融資方一般都是6-12月的項目,平臺不得不通過超標的方式進行。在他看來,做P2P要想不做資金池,幾乎不太可能,這是行業問題。
民間借貸無以為繼
從通融易貸的個案看,不少平臺運作的模式依舊通過線上募集資金,線下將募集的資金進行放貸,賺取豐厚的利差。以通融易貸過去兩年年化利差甚至可以達到24%。相關業務和民間借貸類似。
但多年的民間借貸從業經驗,賴宗琰認為,民間借貸已經無以為繼了。在經濟下行週期之下,銀行的不良率都比較高,而民間借貸能做的業務,基本上是銀行挑選剩下的,屬於次級項目。目前不少民間借貸的公司高管都很迷茫,該如何轉型。而據其在內地城市的觀察,由於二三線房地産價格已經出現加速下跌,部分樓盤開盤價3200元每平米,但實際市場價格只有2200元-2600元每平米,通過房地産抵押進行融資的風控方式也正在遭遇瓶頸。
90%民營P2P平臺會活不下去
“P2P是個泥潭,踩進去很難拔出來。”賴宗琰反覆提到這句話,這是他從事P2P之後的感悟。他説,他甚至在此之前就勸周邊打算進來P2P創業的友人不該進來。賴宗琰認為,和小貸、地下高利貸等公司不同,P2P的隱患還來自於資金主要來自於網路和大眾,具有分散、不穩定,且隨時受市場資金流動影響。資金大規模流動極容易拖垮平臺。
行業巨頭的進入也使得民營P2P公司的經營環境更加惡化。賴宗琰認為,一方面,無法獲取優質的資産;另一方面,資金成本及運營成本遠高於銀行係和國資係。他認為,民營P2P平臺90%活不下去。
專題采寫:南都記者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