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綜合收益再創新低 47家平臺主動停業值得警惕
- 發佈時間:2016-04-12 07: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今年3月,P2P綜合收益率同比下降4.18%,僅為11.6%,且有47家P2P平臺主動選擇停業退出。投資人在平臺清盤的過程中是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及金錢成本的,事前做好功課至關重要
“現在有沒有收益稍微高點的、安全性比較好的P2P平臺或者項目推薦啊?”《投資者報》記者瀏覽各類網貸論壇,時常可以見到這樣的提問。這一提問反映出網貸行業兩大現狀:一是網貸行業收益率不再“高”了,二是網貸平臺的安全一直是投資者無法把握的“難點”。
實際上,根據網貸之家最新數據顯示,從2015年1月份的15.81%,到2016年3月份的11.63%,P2P綜合收益率下降了418個基點。與此同時,3月有47家平臺主動停業,退出網貸領域。
這兩種現象引起了投資者的擔憂,這樣的現象是否會持續?網貸産品還有沒有投資的必要?本報記者採訪的多位行業人士認為,目前一些看似非常“負面”的資訊影響著投資者對網貸行業的信心,但另一方面這也是網貸行業逐漸“去粗存精”的過程。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投資者的教育以及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只有做到這點,網貸行業才能成為投資者資産配置的必選之一。
P2P網貸綜合收益率再創新低
自去年起,網貸行業平均收益率一直處於下降的狀態中。根據網貸之家發佈的《P2P網貸行業2016年3月月報》顯示,今年3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11.63%,環比下降了0.23%。而從去年1月的15.81%收益率,到今年3月的11.63%,P2P綜合收益率下降了418個基點(4.18%)。
網貸之家首席研究員馬駿認為,收益率下降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全國互金風險排查繼續,P2P 網貸行業發展步入規範化發展快車道,風險補償下降,形成了綜合收益率下行的大環境;二是央行普遍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流動性增加或將降低社會整體融資成本。
多位P2P平臺運營者也表示,為保持合理的利率水準,降低投資者投資風險,P2P網貸平臺收益率進一步下降。
另一方面,網貸之家分析師表示,在網貸行業理性發展的過程中,高綜合收益率的平臺數量相對較少,佔比自然較小;一些知名網貸平臺綜合收益率往往較低,但這些平臺已形成一定的競爭優勢,所以更能在行業競爭中生存下來。
因此,多位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在選擇網貸平臺時,不必將收益率高低作為唯一考慮的標準,更應綜合考慮P2P平臺的多方面資訊,尤其是平臺的安全性,否則萬一平臺出事,投資者本息無收也是有可能。
47家平臺主動停業值得警惕
説起安全,什麼樣的網貸平臺是安全的,投資者一直無法得到確切的答案,但問題平臺卻層出不窮。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為2461家,環比下降2.30%。此外,3月問題平臺數量為98家,相比2016年2月的74家又出現了上升的情況。
從問題平臺發生類型上看,其中停業類型佔比最大,達47.96%,而提現困難比例進一步下降。也就是説,今年3月有47家P2P平臺主動選擇停業退出。
對此,馬駿認為,“監管徵求意見稿”出臺後,部分中小平臺自認無法完全滿足監管條例,在權衡營業狀況後,選擇了主動清盤停止營業,這是停業類型佔比最大的主要原因。“由於這部分平臺待收較小,容易完成清算,而主動停業或許是平臺退出的不錯選擇。”
一些主動停業返還投資者資金的P2P平臺被稱為“良心平臺”。但融360分析師認為,事實上並非如此。P2P平臺要用已有的資産去償還債務,但是一般選擇清盤的平臺很多都已經出現虧損或資不抵債,風險備付金也用完。如果平臺的項目中已經有20%出現了壞賬,相當於平臺的資産已經萎縮了20%,投資人只能拿回80%的本金,就更別提收益了。
該分析師指出,如果走法律程式,平臺要先對債權或是固定資産進行變現,然後才能償還債務,但變現需要一定的時間,尤其是那些長期債權項目,投資人可能需要等待較長的時間才能拿回自己的投資款項,而且有可能不是全款。“總之,投資人在平臺清盤的過程中是要付出一定的時間及金錢成本的,不是説平臺不違法違規就沒事了。”
投資者教育尤其重要
不管是網貸行業收益率的降低,還是P2P問題平臺的主動停業退出,其中有著最切身體會的還是投資者。一路走來,許多投資者歡喜與憂愁並存,但是絕大部分的投資者對網貸産品了解甚少,識別風險能力亟待提高。
開鑫貸總經理周治翰告訴《投資者報》記者,網貸行業在經歷了2014年的爆發、2015年的風雨後,今年是正宗P2P的規範年,做好投資者教育尤為重要。
投資人如何識別P2P投資風險,周治翰建議,首先對平臺的基本資訊要進行核實,比如平臺宣傳的股東背景、實繳資本等。正規的平臺都要有ICP經營許可證或ICP備案,前者更具有權威性。
他指出,投資人對網貸平臺的異常現象要重點關注。比如有時平臺突然投資項目驟增,但有時候並不是開拓了新業務,而是運營當中參與了資金池,項目出現不良,同時平臺面臨大規模提現,所以想在此時大規模融資用以填補,這種現象需要擦亮眼睛。當然也不是説項目越少越好,太少了平臺持續運營會缺少利潤支撐。
此外,他還建議,參照去年底的《網貸監管徵求意見稿》中的“硬杠杠”,比如正規的平臺應該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簽訂資金存管協議,設立監管賬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