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資産證券化規模破5000億 多家P2P涉足規模逾千億元

  • 發佈時間:2015-12-25 07:36: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2015年,國內資産證券化實現了爆髮式增長,《證券日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2月24日,資産證券化的規模已經達到5376.21億元。而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已有多家P2P平臺涉足資産證券化業務,並有提速之勢,規模逾1000億元。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P2P要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必須得到證監會審批,但是由於監管層對發行渠道要求嚴格,因此,目前P2P平臺參與的只能算是“類資産證券化”業務。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影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P2P平臺開展的業務大多將優質項目作為標的物,將優質貸款資産打包成證券賣給投資者,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主要是為了分散風險和擴大資金杠桿比例。

  P2P平臺佈局資産證券化業務有提速之勢。《證券日報》記者獲悉,12月23日,中盈盛達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成功上市,懶投資和中信證券一同,作為中盈盛達的基石投資者赴港敲鐘。

  懶投資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認購中盈盛達,就是意識到在資産證券化的浪潮中,不同級別的資産,需要不同的增信機制,中盈盛達作為國內出色的增信機構,可以與懶投資共同推進深度合作。

  民信貸總經理唐武對《證券日報》表示,P2P平臺對資産證券化業務的佈局,使投資者可選投資途徑更豐富,讓更多投資者能夠獲得更好的收益。

  不過,唐武也直言,當前P2P平臺開展資産證券化業務有三大風險點:首先是資産的變現能力,其次是平臺的流動性風險,第三是資産擁有者的資信、口碑和償還能力。以上任何一個出了問題,都會對平臺投資者造成不利影響。P2P平臺需要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對資産擁有者的資信調查,避免流動性風險,更好地服務投資者。

  他同時強調,在沒有監管政策指引的背景下,P2P平台資産證券化業務在合法化、合規化上仍無明確界定。因此,被專業投資機構認可的難度較大,正式開展這一業務的平臺尚屬少數。

  黃震也表示,P2P開展資産證券化須以資産或者項目的真實性為基礎,未來可通過資産登記和公證的方式來防範潛在風險,此外,P2P行業的監管細則亟待落地,整個行業仍需進一步規範,在此前提下,P2P未來開展資産證券化將有廣闊的空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