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指紋支付已過時 刷臉支付來了

  • 發佈時間:2016-03-07 07:5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 潘潔 畢彤彤  責任編輯:畢曉娟

  俗話説,君子“動口不動手”,谷歌做到了。

  3月3日,據外媒報道,谷歌在美國加州的幾家特定餐廳推出了Hands Free(解放雙手)支付功能,用戶在餐廳中訂購和支付時只需説一聲“我用谷歌支付”即可,不用掏出錢包或手機。

  報道稱,收銀員隨後會詢問用戶的基本資訊,並進行核對,確保用戶在Hands Free中的照片是用戶本人。谷歌還在有些餐廳安裝攝像頭進行測試,這些攝像頭可進行快拍,用戶通過“刷臉”完成支付。

  這項服務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確保支付順利完成,因為系統的不斷升級以及商店中安裝的攝像頭都需要加入到對用戶的識別工作中。同時對於用戶的隱私問題和安全性問題也值得關注。畢竟,越方便就可能越不安全。

  谷歌開發支付功能曲折

  據悉,Hands Free功能使用藍芽、Wi-Fi和定位等技術,但這並不是業界首次推出Hands Free功能。谷歌曾在去年5月宣傳了這一概念,但現在是谷歌首次大規模推出該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谷歌也並非第一家嘗試這種支付功能的公司。事實上,Square早在2011年就開始嘗試這樣勿需手動的支付方式,但最終終止了類似功能的應用。此外,PayPal(貝寶)也曾嘗試過類似的支付功能。兩者最終都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由於合作商戶太少,以及取代信用卡和現金支付太困難。

  在開發支付功能方面,谷歌的經歷較為曲折。2011年,谷歌曾推出名為“谷歌錢包(Google Wallet)”的近場通訊(NFC)支付産品,但最終又在2015年年底,谷歌用安卓支付取代了谷歌錢包系統,並將谷歌錢包轉化為一個類似于Venmo的端對端的轉賬應用。

  據外媒報道,谷歌錢包屬於NFC支付,推向市場的時間遠遠早于蘋果和三星。不過由於進入市場太早,商戶的NFC收款設備數量不足,再加上美國移動運營商對於谷歌産品普遍採取抵制的政策,因此谷歌錢包遭遇了失利。

  不過從技術上來講,谷歌在支付領域仍進展較慢。相比較而言,蘋果於今年2月18日推出了自己的支付系統“Apple Pay”。

  據悉,此次推出的Hands Free不需要消費者擁有Android Pay,其功能獨立於Android Pay之外,但是,谷歌希望這種無縫體驗將幫助此服務出師大捷,並推廣到更多的零售商。

  支付技術不斷創新

  事實上,在谷歌之前,支付寶也推出過刷臉支付的概念。2015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在德國IT和通信産業盛會CeBIT上,演示了螞蟻金服的掃臉技術。對此,螞蟻金服方面公開表示,自己對於生物識別技術的熱衷,最主要是為網際網路金融業務作相應的技術儲備,目前相關的具體産品正在籌備中。

  “柒車間”負責人皮東此前表示,以前,大家習慣用用戶名、密碼這些用戶知道的東西和身份證、動態密碼這些用戶擁有的東西來驗證用戶身份,未來,很可能會用轉變成用戶與生俱來的生物特徵來識別身份,比如指紋、掌紋、人臉、虹膜等。

  當前,這些網際網路巨頭正在著力研究生物識別,比如蘋果支付系統Apple Pay推出指紋識別TouchID,三星也已開始試水“人臉解鎖”,阿裏支付寶此前也推出過“指紋支付”。“偷不走”的用戶生物特徵未來很可能將取代密碼,成為主流的身份驗證方式。未來很多需要用戶親自到場辦理的業務,可能只需要在電腦或手機前“刷個臉”,就能快速驗明“真身”,不必再尋找網點排隊辦理業務,耗時耗力。

  雖然對於具體的應用場景産品形態,螞蟻金服還未給出明確答案,但上述專家表示,如果人臉識別獲得相關監管機構的認可,那麼諸如刷臉支付這類的網際網路金融應用,都將有可能成為現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