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信金超"全面上線 兩大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發力O2O
- 發佈時間:2015-05-29 10:42:15 來源:中國網財經 責任編輯:郭偉瑩
近來,網際網路+概念正橫掃各行各業,形成不可逆的趨勢。與網際網路+金融相關的創新模式,是業界關注度最高的話題之一。在經歷2014年爆發年後,網際網路金融和O2O迎來了業態繁榮、政策利好的2015年。
5月28日,國內知名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中富民信,在京正式發佈其構建網際網路金融O2O模式的第二大業務——民信金融超市(下稱“民信金超”),形成覆蓋P2P理財平臺民信貸+線上金融超市+32家財富中心和50家營業部的O2O金融服務模式,全面發力金融服務市場。
近兩年,中富民信抓住網際網路金融的大風口,借助雄厚的資本和線下資源,不斷線上上平臺的服務模式上進行創新突破,先後推出千萬元的理財風險準備金、360度風控體系,以及超過銀行活期存款40倍的多鐘理財方式,此次發佈的金融超市,瞄準大眾用戶,採取一對多模式,覆蓋銀行、基金、保險、信託等理財産品,提供全一站式理財管家服務。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民信金超或將成為國內“一站式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的新標桿。
強化線上平臺構建金融O2O新模式
網際網路+金融,新模式、新商機正蜂擁而出,傳統金融機構,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傳統網際網路企業都在各顯其能。據記者了解,作為中融民信旗下專注網際網路金融的子公司,中富民信在2014年推出首個網際網路金融P2P平臺——民信貸,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O2O的模式,依託中融民信線下的32家財富中心和50家營業部,以及數千人的專業團隊,將線下財富機構與線上平臺打通。
到目前為止,民信貸已擁有近百萬註冊用戶,累計投資額14億元。“這個數據在業內來説,雖然不算很高,但作為相對傳統的金融模式轉型線上平臺,在很短的時間內,這是個不錯的成績。”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如是表示。
為了留住存款餘額,銀行等傳統金融行業也在反撲網際網路金融。民信在對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方面,正不斷發力。據了解,作為一站式網際網路金融理財平臺,民信金超理財方式將更加多元化和更精細化。簡單的説,這將是一個包羅萬象的金融超市,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可以找到適合自己需要的理財産品。
打造更為個性化的金融超市
網際網路金融熱度在持續升溫,吸引了巨無霸企業和資本的關注,但不得不正視的事實是,同質化日趨嚴重,單一性業務平臺,將很難應對日趨激烈都競爭。民信貸總經理唐武對記者表示:“民信金超是我們打出的第二張網際網路金融牌,以用戶為核心,找準客戶理財的剛需,回歸金融市場本質。為客戶逐步建立一整套專業嚴謹的理財産品合作機構篩選機制,精選收益可觀、安全有保障的理財産品,根據用戶的資産狀況、理財偏好、消費習慣、抗風險能力等維度,提供‘階梯式’理財産品。同時,平臺還將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理財管家服務’,實現實行服務流程的全稱標準化管理,對接待客戶、提供諮詢、辦理業務、接受投訴等環節制定詳實的流程與規範。而民信金超的背後,則是陽光保險和諾安基金等大批優質銀行、基金公司、信託公司、保險公司,進一步加固客戶理財的安全性。”
目前,大眾的理財意識日漸上升。在當前市場利率化的大趨勢下,投資群體呈多元化理財需求的特點,在用戶定位上,民信金超將面向大眾群體,根據用戶資産類型提供資訊透明化、便捷高效的理財服務。同時,民信金超將逐漸實現為用戶提供專業、安全的“一對多模式”理財模式,即在銀行、基金、保險、信託、P2P理財中精選與用戶理財需求有精準匹配度的理財産品。
風險監控和高收益兼顧
網際網路金融蓬勃發展,同時也始終伴隨著信任危機。比如流動性風險、操控風險等。網際網路金融是個創新行業,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正處於前期的野蠻生長階段,比如P2P行業,由於準入門檻較低,發展良莠不齊,出現了一些經營不善、跑路等現象。
唐武向記者表示,民信的風控體系分借前調查、借中審查和借後檢查3個環節,進行流程梳理與優化,細分為借款受理、信用調查、風險評估、借款審批、合同簽約、借款發放、借款支付、借後管理和逾期處置9大環節,對各風險節點設置具體管控要求。
中融民信副總裁翟丹斌也強調道:P2P最大的風險是民間借貸中普遍存在的多頭授信問題,而建立徵信數據庫才是風控最重要的手段。民信貸的風控是依託了其線下400多人的風控團隊,並在在全國有將近50家營業部,通過線下團隊找到真正有需求的客戶,並且做現場調查,包括家庭住址、親友、電話驗證、貸款意願等,但會充分保障客戶的隱私。
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趨勢是要促進金融脫媒,由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化,民信金超也是民信網際網路金融業務走向多元化的重要一步棋。説到民信金超未來的發展方向,唐武表示:民信金融超市將立足於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將銀行、基金、保險、信託等傳統理財産品與網際網路相結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用網際網路模式深挖金融長尾市場潛力。民信金超的成立,標誌著中富民信已將業務觸角伸向網際網路金融縱深領域,借助大數據和雲計算,呈多元化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