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存泡沫? 專家稱一千多家P2P平臺不算多
- 發佈時間:2014-08-27 07:0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第一P2P首席風險官張宇光表示,P2P行業的宏觀風險要低於銀行業
隨著P2P網貸平臺的遍地開花,有關網際網路金融的話題也成為2014網際網路大會的一個熱點。尤其是近期層出不窮的P2P平臺跑路事件,使得P2P行業屢屢蒙羞。來自網貸之家數據顯示,7月份共有8家P2P平臺跑路或提現困難,截至目前,問題平臺共154家。儘管相比新增P2P平臺的數量,跑路者只是少數,但恰恰是這些“老鼠屎”壞了一鍋湯。
諸多消息顯示,國家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政策即將推出,那麼,P2P行業有望借此得到正名嗎?政策是否會設置較高的門檻,以推動行業洗牌呢?對此,《證券日報》記者採訪了參加網際網路大會的第一P2P首席風險官張宇光。張宇光曾任職于工商銀行、美國銀行、渣打銀行,新加坡大華銀行等,有著20多年的風控經驗,不久前剛剛從銀行“跨界”到P2P行業。對於這個選擇,張宇光認為,P2P代表著金融業的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大。
P2P風險不會累積
P2P行業的風險究竟有多大?張宇光認為,從微觀上來説,具體P2P平臺的風險可能要高於銀行,因為P2P平臺的項目品質未必會比銀行更優越。但從宏觀上而言,P2P行業的風險仍然是點對點的風險,是單個項目的風險,不會累積,透明的P2P平臺不存在系統性風險。
張宇光解釋稱:“在正規P2P的假設前提下,至少在針對借款人這一端,P2P平臺的風險把控和銀行是高度一致的。風險分成宏觀和微觀,宏觀是指行業和機構的風險把控。宏觀風險上,P2P平臺應該更小一點。因為銀行在操作上非常複雜,要求有存貸比,有存款準備金,要遵循巴塞爾協議。正規P2P是沒有資金池的,單筆業務的借款人和投資人資金直接相連,當其中某一筆出現風險的時候,不會累計。
張宇光進一步解釋稱:“國際上對銀行的管控非常嚴,儘管這麼嚴,但美國銀行體系還是出現了大量的風險,根本原因就在於風險的積聚。P2P平臺由於不斷暴露和釋放風險,宏觀上看,它的風險低於銀行,不需要資本充足率,不需要存款準備金,巴賽爾協議對它來説意義並不大,所以這也是我為何判斷P2P非常有前景的原因。”
目前尚不存在泡沫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新上線P2P平臺99家,截至7月底,全國共有P2P平臺1283家。對於如此快的增速以及超過1000家的數字,有觀點認為,P2P行業已經出現泡沫,類似于當年“千團大戰”的團購行業。2年前,團購行業就經歷了“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過山車走勢。
不過,張宇光並不認為P2P行業存在泡沫,“從數量上來看,我不認為是有泡沫,作為這麼大一個國家,又是一個新興行業,哪怕真的有1000家左右,前100家佔據了市場99%,剩下的佔據了個位數的市場份額,這是一個正常的情況。你可以設想一下,銀行是一個高度集中的,受高度監管的行業,在中國都有600多家銀行,更何況是P2P呢?用這個數量來進行比較的話,1000家P2P也不算太多。”
但是,張宇光也指出,監管對於P2P行業是一個很大的變數,如果監管政策很快出臺的話,P2P平臺的數量會得到迅速的控制,“我相信P2P離正式監管已經不太遠了,最初野蠻增長的時間已經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