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香港巴塞爾表面風光 背後卻是一場博弈

  • 發佈時間:2016-03-29 09:47:2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香港巴塞爾表面風光 背後卻是一場博弈

  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不明朗讓今年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香港巴塞爾)顯得更為重要。人們在這場涵蓋35個國家和地區239家畫廊的聚會上,積極尋找除熱鬧以外的更多市場信號。儘管香港巴塞爾只有四年曆史,卻儼然成為亞洲乃至亞太地區支柱型的藝術博覽會。

  從今年參展畫廊和藝術家名單來看,如今的香港巴塞爾已經成為中國藝術家進入國際視野,海外畫廊試探亞洲市場的最重要契機——共239個畫廊展位,收到參 展申請500個,最終將呈現1021位藝術家的3057件藝術作品。50%的畫廊來自亞太地區,28家畫廊首次參展,25家畫廊在北京設有展覽空間,59 位藝術家的作品同時出現在至少5家畫廊的展位上,中國藝術家有240多位。

  這也印證了巴塞爾藝術展亞洲總監黃雅君的話——今年香港巴塞爾的參展名單將是迄今為止陣容最強大的一屆,將更加深入、廣泛地影響亞洲區域的藝術生産。

  中國買家胃口更大 西方現當代成重頭

  還未到3月24日的公眾日,不少畫廊在前兩天的VIP預展中已經完成了“翻臺”。一位畫廊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次香港巴塞爾要求在布展上不能太過緊密,這讓儘量多帶家當的畫廊每次的呈現都相當有限。

  好在無論經濟和天氣如何冷清,香港巴塞爾的人氣和買氣依舊熱烈。不少畫廊在藝博會之前已經有作品賣掉,兩天的VIP預展讓不少畫廊挂上第二批作品。

  墻上的作品再怎麼換,也不難看出今年香港巴塞爾表現出對西方現當代藝術的側重。這與作為平臺的藝博會本身無關,主要取決於市場的買賣雙方。

  回看過去一年的藝術事件,其實已經出現了一些市場信號。龍美術館的劉益謙夫婦、萬達的王健林華誼兄弟(300027,股吧)的王中軍等明星買家在西方 市場上一擲千金,不少隱形富豪也在低調而大力地購進西方藝術品。他們正嘗試與國際接軌,希望在自己的藝術品名單中加入美元資産,而這種嘗試註定有一個很高 的開端——一開始買入的就是全球市場公認的“硬通貨”。

  中國買家的口味變化讓西方市場欣喜。在這場針對中國買家的藝博會上,畫廊主們千里迢迢搬來了各自的“硬通貨”。

  在立木畫廊與白立方畫廊舉行聯合個展的英國藝術家翠西·艾敏(Tracy Emin),無疑成為3月香港的風雲人物之一。立木畫廊推出的《In Solitude》以180萬英鎊售出,白立方推出的《Its how it is》售價30萬英鎊,雕塑《I love you》售價12萬英鎊。

  紐約的范德維格畫廊(Van de veghe)更是帶來了一件開價1350萬美元的畢加索油畫《Buste au Chapeau》(1971)。在這件作品旁邊的藝術品,同樣來自國際市場一線主流藝術家,比如草間彌生、傑夫·昆斯、安迪·沃霍爾。

  同樣2015年剛在中國舉辦展覽的藝術家費爾南多·博特羅,也在今年的香港巴塞爾上獲得追捧。Galerie Gmurzynska畫廊帶來的博特羅《At the Park》成交價約130萬美元,另外兩件雕塑也都已約4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而正在龍美術館辦展的奧拉維爾·埃利亞松,其一件作品在VIP開幕前即以 150萬美元售出。

  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gerg)今年可謂風光無限。泰特、尤倫斯、紐約MOMA都舉行了他的大型個展,緊跟學術潮流的畫廊趕緊趁此推出勞森伯格的作品。紐約的 Edwrd Tyler Nahem畫廊帶來了兩件勞森伯格作品:1994年的《柑橘飛濺(城市波本)》開價47.5萬美元;另一件大尺幅的《第68頁,第8段(短篇小説)》叫價 120萬美元。佩斯畫廊帶來了勞森伯格1980年的作品《刺青(展開)》和1988年的作品《野草莓凋零(都市波旁)》,畫廊並未透露價格,但在預展第二 日已經表明售出,其中一件售給了重要的美術館。

  曾任巴塞爾亞洲區總監的Magnus Renfrew曾説起過香港巴塞爾與中國內地買家的微妙關係,“在我們的貴賓服務體系中,中國內地是唯一駐有兩位貴賓經理的市場,其他國家和地區只有一位。他們差不多要全天候地與這些收藏家保持聯繫。”

  這種行銷策略看上去效果不錯,不少畫廊坦言買家大多來自北京、上海、香港、台灣。劉益謙夫婦在VIP第一天便買下了馬琳·杜馬斯以及米歇爾·博伊曼斯的作品。

  泛亞洲化潮流在繼續 中國藝術家的國際性被看重

  中國買家的藏品名單在調換,市場對於中國藝術家的偏好也在變化。

  過去的當代藝術主力早已不在談論之列,市場的口味總是變得很快。中國買家在對中國藝術家的選擇上,去商業化而更重學術性,對於藝術品的接受度也變得更為包容。

  長征空間帶來的汪建偉2015年的兩件裝置作品《臟物No.3》和《更多No.3》分別以75萬和95萬人民幣成交,劉韡的新作《NO.202》也以 70萬元成交。GaleriePerrotin貝浩登畫廊帶來的陳飛作品《中産階級審視的魅力》以10萬美元成交。耿畫廊帶來的5件蘇笑柏作品已經銷售4 件,每件價格在180.2萬美元以上,彭薇的《You come into my head》以40.7萬美元成交。

  趙趙和蔡磊在香港空間舉辦個展後,也在香港巴塞爾上收穫了不俗的成績。其中蔡磊的《框架》系列(12萬元人民幣)在現場售出一件,另外還接到了7位買家的預定。趙趙的《無題》和《碎片》分別以8萬美元和1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儘管中國藝術家的表現搶眼,但放眼本屆香港巴塞爾,不得不承認從去年開始的泛亞洲之風仍在繼續。“緊扣亞洲”仍然是香港巴塞爾的關鍵,微妙的是亞洲與中國的關係。就買家而言,香港巴塞爾緊扣的是亞洲中的中國買家,而就藝術家而言,香港巴塞爾更側重泛亞洲文化。

  這與近兩年二級市場上日韓藝術家的火熱不無關係。蘇富比在2015年香港秋拍中呈現“圓·學——吉原治良珍藏”,這是市場上首個吉原治良作品的專場拍 賣,也讓近兩年來市場對日本具體派和南韓抽象藝術的關注持續升溫。蘇富比、佳士得兩大國際拍行在香港地區拍場紛紛聚焦日韓藝術。這一方面與香港市場的國際 化有關,另一方面,自然與日韓藝術近幾年被市場追捧並在學術上獲得認可有很大關係。他們之前的價值也被市場低估了。而中國當代藝術被邊緣化的趨勢或許要在 中國當代藝術自己身上找原因。

  在今年的香港巴塞爾上,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被大牌畫廊著重推出的日韓藝術家,且銷售十分可觀。高古軒推出的 日本藝術家村上隆2016年新作《Title TBC(727)》售價為300萬美元。貝浩登畫廊帶來的村上隆2016年新作《On a summer’s day/The incessant fluttering of insects’wings/As I ponder my impending death/There,the moon over the ruined castle》以120萬美元成交。貝浩登畫廊現場工作人員表示,今年一半以上的作品來自亞洲地區藝術家,展位上被問及較多的作品是村上隆和樸棲甫 (Park Seo-Bo)的作品。

  藝術家的超級秀場 巴塞爾只是正常發揮

  3月 的香港已經成為藝術家的超級秀場。圍繞香港巴塞爾展開的一系列週邊展覽、藝博會、論壇都在展開。白立方與立木畫廊聯手帶來的翠西·艾敏的個展《我哭是因為 我愛你》與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同期開幕,展出的都是近兩年的新作,這位重要的西方藝術家除了為香港畢打街帶來異常火爆的開幕式外,也帶來了開幕幾小時便售出 大半作品的好成績。

  作為西九文化項目中的一塊重要基石,M+是香港嶄新的視覺文化博物館。這次M+在香港巴塞爾期間舉辦的《希克藏品: 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成為此次藝術客們來港的第二目的。該展覽展出了烏裏·希克捐贈的80余件作品,這些作品按照時間線索被分為1974、 1979-1989、1990-1999、2000年以後等部分,梳理出了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的發展演變進程。

  與拍賣市場相比,香港巴塞爾顯得熱鬧非凡,但與往年的巴塞爾本身相比,這只是它的正常水準。

  事實上它並沒有釋放有關市場恢復的利好信號,有的只是中國買家藏品名單的調換、潮流更疊、市場口味的變化趨勢。一方面,畫廊並沒有底氣十足地亮出所有藝 術家,而是看市場臉色謹慎行事;另一方面,買家也沒有不加選擇地豪邁出手,反而緊跟學術潮流,開始注重學術展覽和國際品位,這裡更像是一場買賣雙方相互試 探性的博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