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畢加索:看大師如何把自己炒紅

  • 發佈時間:2015-10-12 09:17:37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畢加索:看大師如何把自己炒紅

  偉大的藝術家要留名史冊除了自身的實力 之外當然還需幕後行銷。我們都知道畢加索是偉大的藝術家,卻不知道他是怎麼把自己炒紅的。在20世紀的現代藝術家中,畢加索或許是最具有市場行銷天賦的行 家。他在職業生涯之初便獲得了財富和名譽,他25歲時已經開始向畫商出售作品。畢加索的目的是利用金錢,為自己的生活和藝術創造自由。接下來我們看看畢加索行銷自己的6個秘笈。

\

  在20世紀的現代藝術家當中,畢加索或許是最具有市場行銷天賦的行家。他在職業生涯之初便獲得了財富和名譽1902年,剛剛25歲的畢加索已經開始向畫商 出售作品。1909年,他已經雇傭得起女傭照顧他的生活起居。1912年,畢加索在普羅旺斯的一面墻上作畫,而他當時的經紀人認為該畫值得把墻拆毀原封不 動地送到巴黎,然後請專家裝裱。1919年,畢加索搬進位於巴黎最高級地區之一的大公寓。1930年,他買下了17世紀的Boisgeloup別墅。。從 28歲起,畢加索可以不愁錢財,到38歲,他已很富有,65歲時就成了百萬富翁。財富不但助長了畢加索的名氣,而且幫助了他更加隨心所欲地進行繪畫創作。

  畢加索利用經紀人、拍賣會和公共場合來安排精心策劃的自我宣傳活動,他是整個西方世界中第一位成為傳媒名流的畫家。從畢加索開始,藝術家就擺脫了生前窮困 潦倒、死後迅速升值的必然宿命,活著和死去的畢加索都是有錢人,他享受財富帶來的樂趣,也把財富當成武器,在生活中運用得遊刃有餘。當然,不是每個藝術家 都能獲得市場的青睞,我們看到更多的是那些與市場無緣,無助地等待大浪淘沙的藝術家們,他們中不乏優秀者,但作品的優秀並不代表市場的成功,市場的成功有 多種因素促成,而藝術家本人的市場策略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畢加索作為在市場成功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他的市場策略想必對於今天從事創作的藝術 工作者們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

  本文從六個方面入手,針對畢加索的市場策略方面作如下簡要分析:

  一、自我推銷

  畢加索在市場方面所動的腦筋,遠不比在藝術方面。有這樣一個故事廣為流傳,並且經常為經銷商産品銷售策略方面的文章所引用、借鑒,也體現出了畢加索在市場 方面自我推銷的意識。畢加索剛到巴黎時,生活很艱苦,畫也賣不出去,於是他想了個辦法。他雇了好幾個大學生,讓他們每天都到巴黎的畫店去轉悠,每個人在離 開畫店的時候,都要詢問畫店老闆:“請問,你們這裡有畢加索的畫嗎?”“請問,在哪能買到畢加索的畫?”“請問,畢加索到巴黎來了嗎?“不到一個月時 間,整個巴黎大大小小的畫店老闆的耳朵裏都灌滿了“畢加索”這三個字,於是他們就十分渴望能見到這個先聲奪人的畢加索。這時,畢加索才帶著自己的畫,出現 在如饑似渴的畫店老闆面前,成功地賣出了自己的作品,從而一夜成名!這個智慧的自我推銷的故事,不管其杜撰的程度有多少,但是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對畢加索積 極的市場意識的肯定。

  二、抬價的方法

  畢加索常常巧地運用畫商之間的競爭來抬高自己作品的價錢。他的情人之一弗朗索瓦。吉洛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她認為畢加索待人的態度中有鬥牛士風度,當 事情涉及到買賣時,畢加索就仿佛在鬥牛場上,他會毫不猶豫地揮舞紅絨布旗。而對於畫商,紅絨布旗意味著另有一位競爭者。這種古怪的方式就曾讓畫商康維勒吃 過苦頭。那是戰後不久,康維勒還未真正地重新站穩腳跟。光復之初,勝利了的畢加索尚未將專營權授予任何畫商,他向數位畫商賣畫。在奧古斯丁大帝街的畫家工 作室裏,有時候康維勒與另一位畫商卡列同時在前廳等候接見。畢加索往往喜歡讓卡列先進去,留下康維勒久久等待判決,令康維勒感到備受折磨。當卡列終於走出 來的時候,康維勒希望能從他的表情中看出究竟有無將畫買走,但是卡列很狡猾,康維勒根本看不出來。這就是畢加索的計謀,讓畫商們競爭,從而抬高價錢購買自 己的作品。

\

  三、對畫風、畫商的選擇隨時局而變

  前衛藝術是個有利可圖的投資,這種概念剛廣泛傳播幾個月後,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就中斷了。四年的戰爭迅速改變了藝術市場,對於畢加索和他的同代人來 説,審美認可與商業成功的短暫聯合,被戰爭毀壞了,對於他們聲譽的建立也同樣意味深長。戰爭的爆發,迫使藝術家從慶祝他們的新的聲譽轉變到搶救他們的事 業。許多人為了生存,不得不把前衛與社會主流相融合。畢加索也把繪畫風格開始轉變為古典主義,他的新古典主義作品可能被今天看來是一種新保守主義,看起來 畢加索對舒服現狀的享受大於為了自由而使自己很激進。可以看出畢加索是一個很務實的人,什麼時候該激進,什麼時候該保守,他自己心中是有分寸的。康維勒由 于德國籍的身份被迫流亡,至此與畢加索的合作也中斷了。畢加索不得不為拯救自己的事業而掙扎。

  在安德烈。勒維爾的幫助下,畢加索找到了自己新的支援者,列昂斯。羅森伯格。但是1916年,列昂斯已經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現金,在1918年12月他寫信 告訴畢加索,他在兩年內不再有能力買畢加索太多的作品。畢加索已經發現列昂斯的不足,早已開始為自己打算了,他結識了列昂斯的哥哥保羅。羅森伯格,保羅比 列昂斯更聰明、更富有。1918年秋,畢加索就把家搬到保羅的畫廊附近。在保羅的努力推介下,畢加索不但牢固的建立了他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並且這種風格在 新聞界引起廣泛讚譽,也開始吸引了一些收藏家。畢加索不僅僅在戰爭中生存下來,他還建立了新的審美和經濟上的聯盟。

  四、獨特的社交方式——畫肖像

  作為一個西班牙裔的外籍藝術家,畢加索對法國的了解非常有限,對一些機構也並不是十分信任,這或多或少對他參加沙龍的展覽有一些阻礙。因此這就更促使他選 擇走依靠畫商出售作品這一條道路。畢加索是個不善言辭的人,跟他的藝術家朋友也許可以侃侃而談,可面對畫商、收藏家就不見得有那麼多的談資。但是畢加索揚 長避短,他選擇為畫商和收藏家們畫肖像來建立友誼,既展現了自己的天賦,在畫與被畫的過程中又達到了交流的目的,被畫者也得到一種受到重視的感覺。有些人 認為至少在前衛藝術中,藝術的創造與對經濟收穫的關注無關,但畢加索卻毫不隱瞞他的經濟目的,這樣的理想主義明顯跟畢加索的動機是不一致的。

\

  確實,在法國,畢加索在其事業的初期,他將他的藝術和他的社會才能用於去發展他的聲譽和決定他的命運。畢加索的第一次展覽,是1901年在瓦拉德的畫廊舉 辦的,這表明瞭在這最初的幾年裏畢加索為提升他的事業已經開始行動了。他畫了三張巴結之意很直接的畫,這是為三位展覽幕後支援者所畫的肖像:佩德羅。馬尼 亞克(畫商,説服瓦拉德舉辦的這次展覽),古斯塔夫。考丘奧特(為展覽畫冊寫讚美序言的批評家和收藏家),還有瓦拉德(畢加索還拿出另外兩幅作品送給寫讚 美評論的兩位批評家(菲莉西恩。法格斯和派爾。考爾)。

  因而,儘管是在絕望的貧窮中,畢加索經受了他事業的早期階段,畢加索的行為洩露了他對商業成功和批評上讚揚之間關係的理解。他的作品,尤其是肖像畫,反映 出他的世俗手段。格特魯德。斯坦因是畢加索長期的購買者,他在給這位美國女收藏家畫肖像時,也曾將她有意美化,這也促使畢加索在自己作品的價格評判方面獲 得了一些自主權。因此,當他的作品的價格達到上千法郎並得到公認時(例如,“熊皮小組”的拍賣)畢加索可能已經預計到他的成功至少一部分是先前這些年勤奮 培育的結果。

  畫商保羅。羅森伯格開始與畢加索建立聯繫是在1918年夏天,尤吉尼亞。埃拉組瑞茲邀請畢加索和他的新妻子奧爾加在她的別墅裏度蜜月。畢加索遇到一群溫文 爾雅的畫商,他們在尤吉尼亞高雅的客人中去培養客戶。保羅。羅森伯格和他經常的搭檔喬治。維登斯坦也租住了這條路上的別墅,因此,畢加索整個夏天,都在通 過為他們的妻子和孩子們畫肖像來發展他們的關係。後來,羅森伯格和搭檔喬治。維登斯坦給畢加索提供全世界的代理,並承諾每年購買大量的作品。畢加索與羅森 伯格的關係持續了21年(維登斯坦于1932年放棄合同)。但當畢加索的作品一旦被安置在羅森伯格的畫廊裏,他就沒有再進行這項畫肖像的使命。

  五、擴大交往圈,尋找新突破

  就在畢加索與列昂斯的距離越來越遠時,畢加索開始和芭蕾界的詩人兼導演讓。科克托交往並接受他的建議,在1917年與迪亞基烈夫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合作。他 首先邀請畢加索為舞劇《遊行》設計舞臺和服裝。畢加索還通過科克托與芭蕾的長期贊助人尤吉尼亞。埃拉組瑞茲熟悉起來。在戰爭剩下的幾年裏她資助畢加索很多 經濟上的開銷,作為報答,畢加索也把當時創作的最優秀作品贈送給她。

  1919年,畢加索又為舞劇《三角帽》設計布景和服裝,他將古典主義與立體主義巧妙的結合,布景、服裝、音樂、舞蹈都大獲全勝,畢加索穿著別致而漂亮的衣 服向觀眾致謝,“魔術師畢加索”誕生了。在越來越多的評論家和熱心的收藏家的眼中,他純粹是位天才。人們讚揚他,買他的作品,只因為那是出自天才之手。畢 加索使他觸摸過的每件東西都變得偉大起來,正如他自己所説:“重要的不是一位藝術家在做什麼,而在於他是什麼樣的人”。畢加索與俄羅斯芭蕾舞團的合作一直 持續到1924年。畢加索與芭蕾舞劇的緣分,給他帶來了極大的公眾聲譽,他在人們的眼中已經不僅僅是個藝術家,而是個天才,是個巨星,人們對他的著迷已經 不僅僅是因為一幅畫而是他的全部魅力。畢加索從一個邊緣的藝術家成功的轉變為一個享有盛譽的公眾人物。

  六、維護自己權益的合同

  1912年末,康維勒與他的藝術家們都簽訂了合同,與喬治。布拉克、德蘭。格裏斯等藝術家簽訂合同時都很順利,但12月18日,康維勒給畢加索也寄去一份合同,事情卻變得略為複雜。畫家當天就寄出答覆,是寫在藍色信箋上的,抬頭印有“拉斯巴耶街242號”字樣:

  親愛的朋友:

  謹以此信確認我們談話的內容。你我雙方在自1912年12月2日起算的三年時間內——我保證除你以外,不向其他任何人出售我的作品,但規定不包括我手頭現 有的舊作如油畫和素描等;我也有權接受特定機構發來的肖像畫和大型裝飾畫的訂單。對售出作品的複製權自然歸你。我保證按固定價格單——向你出售作品即油 畫、雕塑。(畫家寫了錯別字)、素描和版畫,每年自留油畫作品最多不超過5件。另外,由於創作的需要,我也有權保留適當數量的素描。判別一幅作品是否完成 你應該徵求我的意見。在這三年期間我自然無權出售因自用需要而留在手頭的油畫和素描。在你方面,你保證在三年期間以固定價格收購我的所有作品:油畫、水粉 畫、素描。對素描每年至少收購20件。對在此期間的固定價格你我商定如下:

  素描——100法郎

  水粉畫——200法郎

  油畫分檔計算,不足或正好為6——250法郎

  8、10、12、15、20英寸——500法郎

  25英寸——1000法郎

  30、40、50英寸——1500法郎

  60或60英寸以上——3000法郎

  雕塑和版畫的價格面議

  敬禮

  畢加索

  畢加索的快速反應表明他知道該怎樣行事,或者説經驗使他學乖了。馬蒂斯從1909年起,同伯恩海姆。熱內訂有詳盡的13條合同。畢加索的信從“法律”角度 講沒有馬蒂斯的那份合同正規,但卻是單刀直入,毫不含糊。畢加索深知自身價值,對於畫商提出的每項建議都吹毛求疵,錙銖必較。他拒絕徹底委身於畫商,從而 為自己的創造力多少保留了一塊屬於自己的領地。

  畢加索的市場策略表現出了畢加索積極的市場行銷意識,畫商康維勒曾公開承認藝術家希望獲得商業上的成功,畢加索曾對他説過:“我想像有錢的窮人那樣生 活”。也就是説畢加索想生活得像個窮人,但又要不必為明天發愁。他真正的意思是——達到脫離經濟的煩惱的自由。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説,這種想法並不是個秘 密,因為許多人都是在追求相同的夢——得到經濟的保障,但卻可以不受社會期望的約束。畢加索雖有著賺錢的熱望,但是他卻十分抵制中産階級對於金錢的迷戀。 畢加索的目的,實際上是利用金錢,為自己的生活和藝術創造自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