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美術館國寶不再睡庫房 首期展出明代書畫珍品

  • 發佈時間:2016-02-28 11:03:36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王岩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中國美術館建館半個多世紀以來,收藏藝術珍品逾十萬件。然而受到展廳規模的限制,大多數藏品入藏後只能“沉睡”庫房。如何讓這些躺在寶庫中的藝術,走出塵封的空間、帶著藝術的溫潤與廣大觀眾見面?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提出的“典藏活化”概念,以及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展覽,將使美術館越來越多的藏品走到觀眾面前成為可能。

  “活化”二字可以説生動地概括了典藏系列展覽的意義。中國美術館自2014年開始舉辦“典藏活化”系列展。通過系列展,那些過去只能從書本上、印刷品上見到的美術名作,觀眾可以近距離一睹風采,從裝裱、紙張、墨韻、用筆、色彩等諸多方面領會文化的真實存在,並從作品中所表現的人和事加深對歷史的認識。不少作品是第一次從庫房到展廳亮相。它們的展出,給美術史論界提供了新的發現,甚至改變了一些史論家的觀點,作出重新的判斷與價值肯定。可以説“典藏活化”系列展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也契合了藝術家及其家屬的願望。不僅如此,典藏活化還鼓勵了更多的藝術家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

  據館方透露,美術館在目前有限的條件下,特別辟出六樓作為館藏小型經典作品陳列,普通觀眾將有望在精品廳中一覽館藏國寶的真容。

  吳為山介紹,首期精品陳列為古代書畫珍品選粹——“明月入懷”。“明月入懷”語出自南朝·宋·鮑照《代淮王》詩:“朱城九門門九開,願逐明月入君懷”,既指喻人之心胸開朗,高風亮節,又暗合大明王朝書畫創作的大度挺健,璀璨多變。展覽遴選館藏明初“院體”、“浙派”、“吳門畫派”作品,在展示明代早中期三種藝術風格各自面貌的同時,試圖揭示相互之間的異同和內在流變脈絡。

  據了解,“明月入懷”將集中展示中國美術館所藏明代書畫珍品,尤以“吳門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的精品呈現為主;而幾件明代前期的佚名作品尺幅宏大、景象壯觀、敘事詳瞻、描繪精謹,能夠較好地補充學界對於明早期多樣風格混合的整體認識;從未展出的夏昶、吳偉珍品,相信更會成為此次陳列的參觀重點。

  雖然展覽空間不足200平方米,但在小展廳、大視野中呈現的經典也許恰恰能夠直探主脈,以點帶面,見微知著。吳館長表示,正如“明月入懷”所寓的空間意境,“在展陳古代書畫珍品的同時,我們更希望觀者在賞鑒中能夠格古通今,洞悉、體察畫風與時代、與個性、與生活之間的微妙關聯,探尋與把握內蘊其中的世風變化和超越追求,以此激活當下時代的藝術創造,構建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心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