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古玩收藏:高倣贗品多 持古需謹慎

  • 發佈時間:2015-09-29 10:15:5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贗品民國侍女盤正面

  在一個不打假的行當,搞收藏謹防上當受騙。“交學費”不僅針對初出茅廬的人,老江湖也免不了“挨一刀”。9月19日上午,筆者來到隆昌縣張宗基的家中,聽他講述他的古玩收藏經歷……

  高倣贗品多 持“古”需謹慎

  張宗基在收藏江湖裏已經“混跡”幾十年了。對於如今的古玩收藏市場情景,他侃侃而談……

  古玩是不可再生的,因此也愈加珍貴。如今,隨著收藏愛好者的增多,市場上的倣品也越來越多。隨著科技的發達,有些高倣品已經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矇騙了許多搞收藏的“老江湖”。

  “如今,很難遇到一件年代夠久遠的古玩了,倣品充斥著市場。”張宗基感慨道。

  張宗基憑著幾十年的收藏經驗告訴筆者,文玩物價每年都有上漲,目前的價位就比改革開放初期上漲了幾十倍。

  就連環畫來説,最早出版的1956年《鐵道遊擊隊》十冊全套售價已達10萬元,上世紀80年代的連環畫也賣到了幾百元不等。

  瓷器買賣貓膩多 一月上三次當

  在眾多古玩類別中,瓷器是張宗基的最愛,也是他最擅長收藏的一類。張宗基認為,瓷器代表著中國的古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外國人用瓷器“Chi-na”稱謂中國,可見瓷器的價值。

  瓷器又是收藏類別中最難辨別的一種,倣品之多,倣造之像,幾乎能以假亂真。近一個月,張宗基在買瓷器上,就遭受了三次挫折……

  第一件是在朋友處買的一件黑釉瓶,看起來是宋代瓷器。張宗基買到以後是又驚又喜,仔細觀看後卻發現,器形有些古怪,便找到收藏行家鄧先生瞧瞧。結果鄧先生只是晃了一眼便説:“東西不對。”

  “這個就是我買的第二件瓷器——贗品民國仕女盤。”只見該仕女盤顏色與民國時期瓷器相當,不論是瓷器光澤還是圖案,都看不出破綻,盤中侍女畫工 也十分精緻。假東西最終都逃不過行家的眼睛。張宗基仔細研究時,便發現釉色有異。於是找到收藏圈內的行家謝先生看,謝先生也認為東西有問題。最後,張宗基 帶著贗品來到內江找愛瓷器的張先生看,一開始張先生也説是民國的,始終看不出破綻。後來張先生拿出放大鏡仔細觀察,嘴裏冒出一句:“是印刷品,還有網格, 是噴塗的新貨。”

  筆者也拿著高倍放大鏡仔細看,還真看到畫中侍女圖的線條是由多個點組成的。再用放大鏡看一件真品小蝶瓷盤上的圖案,無論放多大,圖案仍清晰不變,不是點狀構成。

  張宗基在近一個月買到的第三件假貨也是在一藏友處購買的,是一個杯子,説是元代的。買回來與同行分享,便發現釉色不對。

  買賣擦亮眼 謹防被“故事”矇騙

  在逛古玩攤子的時候,藏家也心懷目的。看上一件像樣的貨,便拿在手上猶豫,此時要是有人爭著買,由於怕真品丟失,便會心慌地出價購買走。

  許多人在購買古玩時,喜歡聽商家以及一些藏品交流人士講述藏品的故事。不少人為了讓假貨脫手,有可能會為藏品編織一個美滿的“故事”。當買家相信故事了,便很容易對藏品動心了。

  張宗基介紹説,如今普通的古玩市場上的玉器、銅器、瓷器等文玩雜件真假難辨。實在要買,也要找懂行又信得過的人一起鑒定好,方可下手,千萬不能輕信“故事”。

  尤其是倣古瓷,隨著科技的發達,越做越逼真,一眼是很難辨別真假的,有些借助工具都很難辨別。 “我接觸瓷器二十多年了,至今也要‘交學費’,可想古玩買賣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張宗基笑言。

  有時逛古玩市場,張宗基遇到假貨也要買回家好好斟酌這倣品中的“道道”。如今的假貨比以前的假貨更加“麻人”,一不小心就掉入陷阱,多學點假東西的特徵對鑒別真品是十分有用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