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古董市場反彈 蘇富比的成績單

  • 發佈時間:2015-04-17 15:29:3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7日,隨著蘇富比戰報精彩披露,香港2015年春拍中連續六場古董拍賣宣告收槌。六個古董專場總成交奉獻出7.7億港元,這個成績相較于去年秋季有近一個億港元的提升。人們還記得2014年那個料峭的寒秋,古董藝術品急速滑落,唱衰之聲便不絕於耳,不少人對2015年春季不敢再抱太高預期。然而羊年新春伊始,市場似乎變了模樣,讓人頗感意外。紐約亞洲藝術周甫一開張,中國藝術品就以紛紛 “創紀錄”來形容。當戰火延續到香港,幾乎各個板塊都有出人預料的表現,二十世紀、中國書畫顯示出極強的市場穩固性。在此鼓勵下,中國古董方面,首先是青銅器等高古器物的升溫令人目耳目一新;另一方面御用精品、文房概念也接二連三有上佳表現。

  南宋官窯八方瓶——創宋瓷第三高價

  古董板塊一向是香港蘇富比的傳統強項,本次春拍的最大看點就是 “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傳世官窯不要説市場少見,即使兩岸故宮所藏也寥寥可數。此官窯八方瓶與2012年以2.786億港元刷新宋瓷拍賣紀錄的北宋汝窯葵花洗來自同一日本私人收藏——日本繭山龍泉堂。持有者在1975年7月于倫敦蘇富比購入,前任藏家為John Henry Levy。可謂係出名門、承傳有序。“繭山龍泉堂”是日本戰前知名的古董店,一度與山中商會齊名。由於對此品極為珍愛,以至成為其珍藏中保留至最後釋出者。該件官窯八方瓶的這件官窯品相完好,只有底部稍有修整,蘇富比中國藝術品部門國際主管仇國仕在拍前表示:“立件本就比盤、碗要少很多,這應該是能夠找到的最好的南宋官窯!”

  台灣著名藝術品經紀人陳仁毅先生在港一直關注這件官窯,“像這樣的器物以一當百、以一當千。日本大阪博物館有一件非常類似的官窯,是上世紀70年代購藏的。日本有一個私立美術館,館藏很一般,就因為有一件官窯器而名聲大噪,去的客人都是衝著那件官窯去的。本次上拍的這件官窯即是具有同等意義的一件力作。”

  毫無疑問,這件南宋官窯器屬於金字塔尖的作品,市場怎麼評價都不為過,它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儘管估價是6000多萬,但拍前幾乎就普遍被認為必然過億。蘇富比為此單獨設立“凝青絮金──日本珍藏官窯八方瓶”專場,足見重視程度。4800萬港元起拍後,由坐在第一排的藏家張宗憲搶先叫到5000萬港元,隨後有約五位現場和電話委託加入競爭,最終由蘇富比亞洲區行政總裁程壽康代表的電話買家以1億港元鎖定。該器物最終以1.1388億港元成交,創下宋代瓷器世界拍賣紀錄第三個好成績。據悉,該件拍品買家是來自上海的藏家劉益謙

  槌落價定。不少業內人士表示,相較其他上億之拍品,這件作品的價格算是處在非常合理的區間!仇國仕也談了自己的看法:“這件瓷器的成交價並不具備市場可參考性——因為它太稀有了。我相信整個宋代瓷器會在未來幾年內有更大的上升空間,儘管這幾年已經有所回升。宋瓷和明清官窯很大的不一樣是,明清官窯的藝術水準、製作工藝都是經過重重審核的,你收哪一件似乎差別都不是特別大。而宋瓷則不一樣,同樣是定窯,有非常精美的,也有非常粗糙的。這也是為什麼宋瓷的差價很大。但同時也使得這個門類非常有趣,非常考驗人。你需要了解得更多,有自己的審美判斷才能去收藏一組好的宋瓷,不光要有經濟實力,眼力也很重要!而隨著大陸對文化的逐漸強調,宋瓷尤其是精品宋瓷未來會受到更多的重視。”

  沉寂數年——御用器物連創高價

  如果説南宋官窯八方瓶破億在意向之中,那麼今天破億的第二件器物既讓人略感意外,亦在看多者情理之中。本次蘇富比專門推出了御用專場——“雍廷聚瑞──雍正禦制珍品”。此專場共推出19件/套拍品,包含禦窯瓷器、玉石、水晶、瑪瑙、玻璃、青銅、漆器等。其中“雍正御筆之寶”白玉九螭鈕方璽備受關注。這件白玉九螭鈕方璽由2000萬港元起拍,9位現場買家和電話委託參與了本次競投,最終競爭落在了仇國仕和程壽康(蘇富比亞洲區執行總裁)兩個代理的電話委託上。延續了5分鐘的拉鋸戰,仇國仕代表的電話委託最終以9200萬的落槌價成功競得,加上佣金以1.049億港元成交。仇國仕在拍後接受採訪時表示,競得此玉璽的是一位非常重要的私人藏家,但是他希望保持低調,所以蘇富比不能公佈其身份。該玉璽材質溫潤,印文明確,乃鈐于御筆書畫上之重要璽印,亦是雍正帝僅有的五方玉雕印璽之一,隨附原盒也清楚記載于宮廷文獻,在法國巴黎吉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寶藪》中亦有著錄。雖然拍賣之前即被看好,估價亦在3000萬-4000萬港元之間,但一經開拍,便在買盤的推升下一路殺至近億方才休戰。也許億元就是一個階梯——買家的心理價位就是如此。

  該專場另一件拍得高價的作品是清雍正粉彩過枝福壽雙全盌一對,以7850萬港元落槌,加上佣金後以8980萬港元成交。桃蝠紋雖為雍正禦瓷中最具代表性的圖飾,但存世的卻鳳毛麟角。據悉,現在所知道的雍正禦瓷長枝(長治)桃蝠紋盌僅有約五對流傳。此對福壽雙全圖盌其一曾為香港徐展堂靜觀堂珍藏,徐展堂收藏的另一盌則出自John F. Woodthorpe及C.M.Moncrieff 珍藏,並曾三度售于倫敦蘇富比。此次成對出現為相別20余載之再聚。

  4月7日下午2點半,香港蘇富比2015春拍中國古董常設專場共上拍152件作品,總成交率為60%,總成交額為231,583,750港元。成交前列的均為明清官窯。其中,本場最高價拍品為清乾隆青釉浮雕吉慶有餘青花描金粉彩嬰戲圖八方瓶。之前估價為5000萬到7000萬港元,以3500萬港元起拍後,被叫價到5500萬港元落槌,成交價為6348萬港元。一件清乾隆黃地洋彩錦上添花暗八仙雙龍耳瓶,以2800萬港元起拍,幾番爭奪以4400萬港元落槌,最終成交價為5116萬港元。

  有市場人士認為,拍賣中一些高價品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蘇富比的策劃與招商。事實上,自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調整期以來,明清官窯的成交就一直低迷,而據消息稱,此次釋出的清乾隆黃地洋彩錦上添花暗八仙雙龍耳瓶去年就曾在海外亮相,卻無人接手,今年只得降價再賣。蘇富比為了應對市場,想盡辦法去擴大客戶群體。事實證明他們運作得非常成功。仇國仕介紹説,現在很多購買中國古董的客人有很多是來自其他類別的收藏家,或者新藏家。大陸古董商楊先生認為:“如果今年的市場可以走穩,明清官窯也將慢慢走出低迷期。今天買氣還是非常不錯的。但不可否認,明清官窯已經很難再出現像前幾年那樣的大行情,市場會逐漸成熟,慢慢趨於理性。同時,很多好東西也沉澱了下來,現在想找一個全品、精美的明清官窯已經非常難了。”

  文人概念受歡迎 外延依然在擴展

  本季香港蘇富比除了高價位的宋官窯、明清官窯還專門推出了一場竹雕專場——“裴然秀竹——田華堂珍藏竹雕”,此專場正好呼應了香港藝術館正在做的竹雕藝術展。這批60件竹雕均來自美國收藏家普孟斐(Robert Blumenfield),是其一生的精心收藏。近兩年因為犀角、象牙被禁止拍賣,市場從而將更多的竹雕、木雕推向高處。中國是産竹大國,竹在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都佔有重要地位,因此竹刻便發展成為一門系統性的藝術。隨著文房雅玩鑒藏之風的興起,在知識階層的參與和帶動下,竹刻迅速發展為我國傳統雕刻和鐫刻藝術的集大成者,其審美趨向、雕刻技法也越來越受到藏家喜愛。該專場最終成交率為60%,成交額近1400萬港元。雖然封面作品遭遇流標,但整場中依然有很多作品創下不錯的成交紀錄,其中竹根雕觀景圖山子,估價30-50萬港元,最終200萬港元成交;竹根雕葡萄式洗(估價60-80萬港元)以175萬港元成交;竹根雕羅漢(估價30-50萬港元)以100萬港元成交。

  近年來,蘇富比在拍賣上大力推廣文人概念,並於去年起推出“當代文人”專場。仇國仕坦言:做當代文人專場的用意是在希望構建一種氣氛,強調一種生活中的‘藝術’。‘當代文人’幾場拍賣下來均有不錯成交,這啟發蘇富比因勢進一步進一步擴展其外延,例如引進化石、造像殘肢等之前未曾在香港上拍過的品類,以文人的獨特審美視角吸引更多參與者。

  拍賣想要做得好,除了貨源的好壞,如何規劃和行銷每一個專場對今天拍賣的生存來説也至關重要。蘇富比作為老牌國際拍賣行,在生存和發展上從來不墨守成規,總是根據審美的變化和市場需求不斷地進行調整,並有意識地去引導市場。不少業內人士都對文人概念持看好的態度。

  (本版稿件由雅昌藝術網王歌撰寫)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