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匯率震蕩:藝術市場何去何從

  • 發佈時間:2015-08-20 09:59:06  來源:人民網  作者:于娜  責任編輯:郭偉瑩

  近日,人民幣急速貶值引發藝術品收藏者的關注和擔憂,有投資者擔心手中藝術品資産價值也會縮水。人民幣貶值首當其衝影響到房地産、股票等資産價值,但對於藝術品市場來説,會讓仍處在調整期中的市場行情出現轉機還是雪上加霜?對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藏家“任性”購買西方藝術品的舉措,很多中國藝術品投資者依然記憶猶新,在人民幣匯率出現震蕩之下,他們又該何去何從?

  海外淘寶香港轉机

  近些年,一些中國內地藏家在海外購買藝術品紛紛採用在香港轉机的方式,藝術品的交易和存儲都是在境外完成。有的內地藏家從海外購回價值上億的藏品則以外幣結算並保存在保稅區。除了考慮關稅和文物進出口限制條件外,一旦出現人民幣匯率波動,一些圈內人士認為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保藝術品資産價值的安全性。

  “這是誤解,作品才能説明一切。”書畫收藏家李笠則持有不同看法。他認為,收藏市場就像飲食文化一樣,哪做的飯菜好吃,人們才會去吃,其他皆為次要,只要是好的作品不用擔心用哪種貨幣來衡量價值。

  李笠以收藏家劉益謙為例:在今年3月紐約佳士得的安思遠私人珍藏夜間拍賣上,劉益謙花費486.9萬美元競得西藏11、12世紀銅瑜伽士坐像,緊接著在隨後進行的紐約蘇富比[微網志]拍賣會中,他又以1402.6萬美元的價格收入一件明代佛經。這只是劉益謙海外淘寶的冰山一角,這兩年他的大部分重量級購藏均在海外,國內部分業內人士對此也時有微詞。

  對此劉益謙在接受李笠訪問時表示,這兩年出現的重器,綜合各門類來看還是海外多一些,特別是在他所重點關注的領域,所以有時他可能會對海外市場更加側重。其實他從未減少對國內市場的關注,國內拍賣也有很多非常不錯的藝術品,特別是書畫等板塊。今年他在國內藝術市場花費的資金也有七八個億,劉益謙認為這足以説明問題。

  歐洲藝術基金會在今年3月發佈的《TEFAF2014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顯示,中國連續兩年蟬聯全球藝術品交易的第二位,佔全球藝術品市場份額的24%。雖然藝術品市場規模已達到一定水準,但紐約和倫敦是世界藝術品交易中心,中國內地的跨境藝術品交易金額還遠遠低於美國和英國。

  近兩年內地藏家海外淘寶的勢頭越來越迅猛,國內逐漸形成的西方近現代經典大師熱,增加了國內資本對於海外藝術品的投資需求。在今年5月份的紐約蘇富比藝術夜拍中,大連萬達[微網志]集團斥資2040萬美元拍下莫奈的名作《睡蓮池與玫瑰》,傳媒大亨王中軍以2990萬美元拍得畢加索名畫《盤發髻女子坐像》,同時一位未知姓名的中國內地藏家以6630萬美元競得梵谷畫作《阿裏斯康道路》。至今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上,3位中國買家的大手筆衝擊波仍未減弱。

  中國內地藏家已然成為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的重要買家,有業內人士認為,這與近幾年人民幣匯率的不斷走高有關係。以一件一千萬美元成交的藝術品為例,依照目前美元兌換人民幣1比6.3928的匯率計算,買家共計需要支付6392.8萬元人民幣,而若時間倒回至5年前,按照當時的匯率1比8計算,買家則需要支付8000萬元人民幣。僅從匯率角度,5年時間買家少花了1600多萬元人民幣。

  不過,對於那些有實力購買天價藝術品的中國大藏家而言,也許根本不在意匯率變動帶來的利益,促使他們在海外藝術品市場上揮金如土的主要原因,應該是西方藝術品市場具有相對完善的價值評估體系,對於經典藝術品一直保持著較好的流通性。

  但對於全球性拍賣行而言,情況又有所不同。有業內人士發現一個戲劇性的數據,佳士得拍賣行公佈的2015年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其上半年成交總額為29億英鎊,創半年交易額紀錄,較2014年同期增長8%。然而如果將成交額折算成美元的話,成交額為45億美元,同比增長0%。美元在全球資本市場的影響力還是能讓匯率對於藝術品市場産生影響。

  國民收藏熱情將再升溫

  “那不正是購買藝術品的最佳切入點嗎?”對於人民幣貶值引發藏品價格縮水的擔憂,李笠這樣回答,“而且通貨膨脹永遠追不上藝術品收藏的腳步,況且人民幣的貶值幅度遠沒有傳説中的那麼多。”他認為對於藝術品市場而言,人民幣匯率下跌是好事而絕非壞事,更會促進人們的收藏熱情。

  目前國內藝術品交易仍然主要依賴人民幣結算,此次人民幣貶值可能會對秋拍後的買家延遲付款結算有一定影響,但業內人士認為匯率波動對內地今後的藝術品市場影響,還不如此前股市震蕩帶來的衝擊大,更主要的原因是宏觀經濟調整和藝術品市場週期性發展變化雙重作用的結果。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藏家的西方藝術品收藏浪潮又被重新提起。他們大量購進梵谷、莫奈、畢加索等西方大師作品,但是隨著日本經濟泡沫的破滅,許多日本藏家紛紛低價拋出自己的藝術品,這段經歷往往成為了許多藝術品投資的反面教材。然而如今人們覺得日本藏家之所以會如此大量購買西方藝術品,同他們尋求日元升值之後的避險方式有一定關係。根據日本海關的統計,當時日本的藝術品進口的數量成倍增長,不過許多藏家並沒有將藝術品帶回國內,而是放在海外的保險庫中。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美國老牌藝術類雜誌《藝術新聞》(ART news)公佈了2015年“頂級藏家200強”名單,這次的200人榜單包括微軟[微網志]聯合創辦人保羅·艾倫、對衝基金巨頭斯蒂夫·科恩、俄羅斯大亨羅曼·阿布拉莫維奇、億萬富豪艾利·布羅德等,好萊塢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也首次登上榜單。而在華人收藏家裏面,則有14位藏家入選,包括王中軍、王健林、王薇與劉益謙、余德耀、劉鑾雄、陳泰銘等。

  在2010年的榜單中,2010全球藏家排行榜出爐,中國香港的地産富商劉鑾雄排名第六,成為首次闖入前十的華人收藏家。而當時內地尚未有藏家能夠進入這份榜單。僅僅過了5年,就可以看到華人收藏家的影響力已經大大增加,特別是像王中軍、王健林、王薇與劉益謙等,他們都曾在海外藝術品市場大手筆購買藝術品,更是被全球收藏界所認可。

  不過“頂級藏家200強”榜單並不僅僅是看收藏家花了多少錢,買了多少藝術品,而會關注收藏家對於收藏的態度和想法,以及他們在藝術收藏上的影響力。有人説還有一些內地藏家應該可以上榜,但是被榜單排除在外,主要是目前這份榜單的觀察對象還是以現當代藝術為主。

  根據瑞士信貸統計,中國中産階層家庭比例已達到39%,對應美國和歐洲分別為32%和25%。中産階層的壯大將進一步推動中國從投資型經濟向消費型經濟轉化,藝術品消費將繼續增長。正如李笠所言,在內地股市重歸慘澹之下,一些手中尚有充足資金的投資者將目光投向藝術品市場也是完全有可能的。畢竟在人民幣貨幣匯率貶值預期的當下,買進藝術品不僅存在未來增值空間,同時直接節省開支花費也是明擺的誘惑。

  對於有業內人士建議針對以美元結算的國際硬通貨如鑽石飾品、西方經典藝術品等為主要投資目標,李笠倒不以為然,“見到歷史上認可的大師真品佳作,時間會證明一切。”至於10月以後的內地藝術品秋拍會不會走出低谷,他認同業內多數觀點即要看國內大的經濟環境,包括股市的變化,目前情況未知,仍需要觀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