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真跡的梵谷展能看什麼
- 發佈時間:2015-05-22 09:43:4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劉波
原標題:看不到真跡的梵谷展能看什麼
看不到真跡的梵谷展能看什麼
沉靜的、迷茫的、空虛的、瘋狂的、割掉耳朵的文森特·梵谷自畫像齊齊出現在35塊巨幕LED屏上,又漸漸消失。在交錯響起的古典樂中,梵谷一生創作的八百多幅油畫、兩千多封書信、手稿都在LED屏上徐徐展開。
2015年4月28日,“不朽的梵谷”感映藝術大展在上海新天地開幕,持續到8月30日。展映前,共有12萬人次購買了100元一張的預售票,但展覽中並無一幅梵谷真跡。所有梵谷的經典作品都是通過一種名為“SENSORY4”的感映技術,用高清投影將動態的梵谷作品影像映滿不同角度的墻面,配以古典樂,使人徜徉畫中。
“不朽的梵谷”此前已在美國、義大利、俄羅斯、以色列等國巡展,創意來自澳大利亞名為“大展覽”(Grande Exhibition)的文化公司。公司CEO布魯斯·皮特森是梵谷作品的粉絲,他帶女兒去世界各地博物館看展,卻苦於常常看不到多少梵谷真跡——除了《星夜》、《向日葵》等少數作品藏于美術館之外,梵谷的作品大多都被私人收藏了。比如那幅著名的《加謝醫生的肖像》,歸德裔美國人齊格弗裏德·克拉馬斯基所有,他又于1990年以8250萬美元賣給了日本商人齊藤了英。皮特森決定運用多媒體技術,將這些大眾平時看不到的作品展示出來。公司通過圖片網站購買高精度圖片,或聯繫拍攝過梵谷原作的攝影師,獲得圖片授權。
展覽的核心,是一場梵谷作品的“入門展”、“掃盲班”。梵谷短暫37年人生,六個時期的創作故事、代表作品,都通過影像,以通俗易懂的視覺形式鋪陳開來,時長35分鐘的影像迴圈播放。
荷蘭是梵谷的故鄉,也是他創作生涯的開始。荷蘭時期他的作品主要表現農民和體力勞動者的生活,畫風暗沉,畫中的風景、人物、靜物也多是壓抑的土色。以《戴綠色絲帽的農婦頭像》為代表,巨幅螢幕中出現了神情凝重的農婦畫像,其中幾塊螢幕將細節放大,農婦憂鬱的眼神、深重的皺紋,從各個側面將觀眾包圍起來。
1886年春天,梵谷來到巴黎,與弟弟提奧一起居住在巴黎郊外的蒙馬特,這裡是巴黎文化與創新的中心。巴黎時期,梵谷結交了很多印象派畫家,放棄了暗沉色調,轉向具有活力色彩的線條和圖案。藍色調色板背景下,《兩朵剪下的向日葵》鋪滿了整個展覽廳的各個角落。
梵谷37年人生六個時期的創作故事、代表作品,製成一段長35分鐘的影像,在現場迴圈播放。 (高庭文化供圖/圖)
阿爾勒時期是梵谷一生最高産的時期,猛烈的陽光和刺目的麥田使他“瘋狂”。《阿爾勒夜間露天咖啡座》暖黃的色調,象徵著光與幸福,露天咖啡館則是梵谷夢想中藝術家們歡聚暢談的地方。他給妹妹威廉明娜寫的信也出現在螢幕中,梵谷寫道:“一盞巨大的黃色提燈把光撒向露臺、房子、過道,甚至照亮街上的人行道,使之蒙上一層粉紫色調……這幅夜的場景中只有美麗的藍、紫、綠三種色彩,沒有用到一絲黑色。”
《梵谷的椅子》則流露出一種悲傷、孤獨。那段時間,梵谷的精神狀態每況愈下,經常出現精神焦慮,與好友高更關係的破裂則加劇了他情緒的惡化。《割耳朵的自畫像》出現在螢幕中——高更在回憶錄中記錄,一場激烈的爭吵後,梵谷割下了自己耳朵的一部分,並寄給了當地妓院的一名妓女。梵谷畫下了當時的自己,畫中它的右耳被紗布纏住,眼神游離,有一種緊張不安、與世界格格不入。
收藏于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那幅舉世聞名的《星夜》,創作于梵谷精神崩潰,住進聖雷米的聖保羅精神病院時期。這也是展覽呈現的梵谷創作第四時期。觀眾置身於聲、像營造的漫天星空之下,感受梵谷創作《星夜》時的心境——從精神病院俯瞰聖雷米小鎮,迴旋的雲朵、一輪新月伴隨11顆星,前排的柏樹與後排的尖頂小教堂交相輝映。梵谷流暢的筆觸和翻涌的天空,暗示出他躁動不安的情緒和深受困擾的思緒。
1889年底,梵谷在聖雷米精神病院實在呆不下去了,他接受建議去奧維爾,由加謝醫生照料。《加謝醫生的肖像》就創作于這個時期。抵達奧維爾後,梵谷開始了他繪畫生涯尾聲的狂亂時期,那些大型風景畫描繪了奧維爾廣袤無垠的空間,表達了梵谷當時的空虛感受。
37歲那年,1890年7月,梵谷外出散步,穿過小鎮來到一片麥田,在那裏對著自己開了一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在留給弟弟的絕筆信中寫道:“我將畢生精力投注于我的畫布,我試圖能做得像那些我喜愛和仰慕的畫家一樣好……我用自己的生命進行創作,我的理想也都沉浸其中……”在他生前創作的最後一幅作品《麥田群鴉》中,烏鴉真的飛了起來,黑壓壓一片向觀眾撲騰而來。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