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藝術為何難進美術館
- 發佈時間:2014-11-13 16:33:44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攝影藝術為何難進美術館
馬鈴薯(照片) 布朗曼 順姆
10月31日,由阿姆斯特丹FOMA攝影博物館與深圳何香凝美術館共同推出的“靜/物——荷蘭當代攝影展” 在北京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開幕,這是兩家主辦單位繼今年春天成功合作“我們之間的空間——荷蘭攝影”之後的再度攜手。該展既是為祝賀荷蘭阿姆斯特丹與北京締結姊妹城市20週年,也是“荷蘭日·北京”的系列活動之一。
創辦于13年前的阿姆斯特丹FOAM攝影博物館,是阿姆斯特丹尤為重要的攝影博物館,從2007年起非常活躍地收藏攝影作品,每年約接待到訪者20萬人次。同時,該館還創辦了《Foam》雜誌,並在國際上傳播攝影藝術,有效地展示了眾多年輕攝影師的作品。從展覽可以看出,荷蘭攝影師的獨立性及商業性作品風格清新,屬於典型的荷蘭審美,也體現了荷蘭設計的特點,如極簡主義、實驗、創新、不落俗套,並帶有些許的幽默。其中重要的一點是,當代攝影師不再把攝影作為現實的描述,而是完全造景式地拍攝,尤其是靜物的藝術歷史概念在現代化更新的格式下仍不斷地給予攝影藝術以啟發。
據了解,美術館管理和合作是今年中荷兩國文化交流的重點,除了展覽,兩國還將通過研討會、培訓等活動促進彼此的交流。10月30日下午,主題為“攝影界的美術館管理”論壇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報告廳舉辦,來自荷蘭與中國的有關專家和學者,分別從管理層面探討了美術館和攝影博物館的建設與處境,運營與品牌打造以及未來發展等相關議題。
相關專業空白,
高校未能提供人才支援
毫不隱諱地説,目前中國正處在一個美術館發展的“大躍進時代”,美術館數量非常多,卻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攝影博物館(美術館)。這種藝術館類型上的缺失,原因何在?
“大家對攝影認識的滯後以及對攝影知識的欠缺,可能首先表現在教育架構上的不完善。”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創辦人兼總監榮榮説,攝影作為便捷的藝術行為方式尤其對年輕人的吸引毋庸置言,因此,西方的美術館對攝影非常重視,至少在現代美術館中攝影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策展人蔡萌認為,國內美術館之所以較少展示攝影藝術,也較少收藏攝影作品,主要是相關認識達不到,相關專業人才不足。就中國攝影展陳體系未來的前景而言,也並不樂觀。“因為攝影策展作為專業學科,在中國高等教育中還是空白,所以目前無法為美術館和博物館提供專業的攝影策展人才支援。” 蔡萌説,國內美術館正處在飛速發展時期,雖然硬體建設非常先進,但與之相匹配的文化內涵及其他軟體儲備卻還遠遠落後。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子康也感嘆:“從目前的現狀看,人才建設差距太大了!”
從小項目開始,慢慢夯實基礎
真正的攝影博物館(美術館)應該怎樣建立、怎樣運營,攝影作為一個特殊的門類如何納入博物館、美術館的收藏管理等,對於這些問題,目前國內美術館還沒有太多經驗。FOAM攝影博物館的做法是,從小項目一點一點地向外延展,慢慢夯實基礎,並從中明晰方向。
“今天的藝術發展太快了,談到東西方的問題,我們往往習慣用差別掩蓋程度、用不同掩蓋水準。要談攝影與美術館的話題,我認為關注其程度更重要,差別是次要的,如果過度強調差別就會失去對程度的追求。就攝影而言,一方面我們需要時間去積累,慢慢成長,另一方面我們仍要強調水準。” 蔡萌説,攝影要進入美術館、博物館的發展視野要找到一個公共與私人之間的平衡,向社會獲得資源的同時也要對社會予以回報。雖然需要探尋的方式還有很多,但美術館可以種下一粒種子,然後不斷思考如何促其成長。
FOAM攝影博物館策展人Marcel Fell認為,可以以一種有機自然的方式推進。“我們現在做的這些在30年前可能是一些實驗性做法,實驗成功後再逐漸重復、擴大,從而使最初的一個實驗性項目最終成為一個結構性活動。這提供了一種基礎,就像一棵樹的成長,長得越慢,樹的木質反而越堅硬。” Marcel Fell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