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縣博物館館藏四萬件文物
- 發佈時間:2014-10-27 09:57:01 來源:重慶日報 責任編輯:劉波
漢代陶紅馬 巫山博物館供圖
精雕細刻的商代三羊尊、栩栩如生的西周神鳥骨雕、憨態可掬的東漢庖廚俑……近日,記者在巫山縣博物館裏看到,佔地8334平方米的館裏,簇擁著不少遊客。
據了解,巫山縣博物館目前珍藏著40000余件上起200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下至明清時期的珍貴文物,設有1個基本陳列室、2個專題陳列室和1個臨時展覽廳,集中展示了龍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文化等有著巫山地域文化特色的文物,反映了三峽文物搶救保護的豐碩成果。而這一切,得益於當地政府和民間人士的共同努力。
漢陶紅馬重見天日
1998年,位於三峽庫區腹心的巫山縣城遷建,在現巫山新縣城黨政大樓西南側約60米處,開挖地基的施工人員發現了一座漢墓,立即向當時的巫山文物管理所(現巫山博物館)報告。時任文管所工作人員的裴健聞訊後,立即和另幾名考古隊隊員趕到現場,用鐵鏟不斷插入地下,通過帶出的土層判斷遺跡和文物點。
經過一番艱苦的奮戰,終於出土了百餘件文物珍品。其中,漢陶紅馬作為三峽庫區出土文物中體型最大的“馬”,在2011年被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千年“巫音”走近大眾
“巫音”又稱“神歌”,是一種傳統祭祀音樂,發源於長江三峽巴楚之地,它集祈福、表演、祭祀于一體,在巫山民間已流傳了數千年。在巫山縣博物館的二樓大廳,一個深黑色的檀木櫥窗裏,就擺放著老黃經、令鐘、手鼓、盆鼓等巫音文物。這些文物都是巫音傳承譜係的第64代傳人劉伯枝捐贈的。
2012年,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來到騾坪鎮玉水村劉伯枝家中,希望能收購他收藏的巫音文物。劉伯枝搬出積累了30多年的手鼓、銅鑼等法器,這些寶貝有的是師傅傳下來的,有的是他向當地村民購買的,有的是他在舊寺廟裏撿來的,大大小小一共百餘件文物,最古老的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
劉伯枝想將這些文物免費捐贈給博物館,了卻自己多年的心願。當家人極力反對時,劉伯枝吐露了心跡:自己作為巫音的傳承人,兒女竟沒一個願學,祖宗傳下來的巫音如今尚能演奏的只剩寥寥數人。現在巫山有了博物館,若能展出這些文物,讓更多的人了解“巫音”,自己也算盡了傳承的責任。
在劉伯枝之後,又有十多名民間收藏家相繼捐贈出自己的珍藏,其中包括近代名家的字畫、宋代的木器、清朝的古書籍……博物館館藏更豐富了。
遠古文化令人沉醉
在舊石器文化陳列廳,博物館建造了一個高度約4米的實景山洞,洞裏倣照遠古人類的生活狀態擺放了“巫山人”泥塑和複製的石器等文物,讓遊客恍若身臨其境。而在巫文化展區,幾位遊客正在體驗占卜互動遊戲,引得周圍的遊客好奇不已。
實景展示、占卜遊戲……這些高科技的互動展示吸引了更多遊客走進博物館,了解源遠流長的巫山文化。
一位小學生參觀完博物館後感嘆:“沒想到龍骨坡竟是亞洲人類的發源地,我們的祖先幾百萬年前已充滿了智慧。”她從此加入了巫山博物館志願服務隊,定期前來博物館擔當熱心的小解説員。
“文物,好似一座城市凝固的歷史,在這裡,人們開啟了共同的文化記憶,留住了歷史文化的根。”裴健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