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2014秋拍市場平淡中亦有期待

  • 發佈時間:2014-10-20 10:48:53  來源:人民網  作者:馮鈺  責任編輯:郭偉瑩

  2014香港秋拍剛剛落槌,人們還正在分析今年首輪藝術品秋拍中呈現的新現象與映射的新趨勢,中國嘉德2014秋季拍賣會全國巡展又已緊鑼密鼓地啟動。本週五、六兩日,巡展首站來到廣州粵海喜來登酒店,中國書畫、中國油畫、瓷器、工藝品、古籍善本、郵品錢幣、珠寶翡翠七大品類亮相廣州,廣州藏家可以近距離欣賞眾多藝術精品的同時,嘉德各品類鑒藏投資專家也就今年秋拍之後坊間各種論斷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關於藝術市場

  “新水墨”走俏只是個別現象?

  ——被重視是必然

  在今年香港秋拍當代書畫部分中,崔如琢的《百開團扇》在保利香港以近1.3億港元成交。劉國松的《中懸一明鏡》以196萬港元成為香港蘇富比全場最高成交拍品,高估價近4倍。其實從2012年起,新水墨這一名詞就已經越來越受到市場與學術界的關注了。

  縱觀近兩年的各類新水墨大展,徐累、李津、武藝、劉慶和、田黎明、朱偉、徐華翎、仇德樹等藝術家的名字屢屢出現,在有些展覽中也將他們分別歸類為新工筆、新寫意、新學院派和抽象水墨等領域。去年6月,保利春拍“中國當代水墨中堅力量夜場”中,新水墨代表人物徐累33平尺的《鏡心》以402萬元成交,這次嘉德秋拍預展中,展方也特別帶來了一件徐累2013年創作的尺幅達到260x145cmx4的絹本彩墨作品《霓石》。

  在新水墨日益看好的同時,也一直有觀察者提出不同的意見:有觀點認為,個別新水墨中青年畫家價格上升只是個別現象,並不能作為整體性的判斷依據;還有觀點認為,目前新水墨的學術概念仍然混沌,西方學術界所認知的“新水墨”,和我們內地認同的新水墨有著較大的不同,他們把谷文達、李華弌、楊詰蒼、徐冰、劉丹、邱志傑、蔡國強、張洹、張羽、黃岩、劉國松等作為新水墨的代表人物,其中不少人屬於中國當代藝術範疇,因此籠統地談“新水墨市場表現”意義並不大。

  對此,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油畫部業務經理郭斯予回應説:“我覺得這已經不能視為一個個別現象。新水墨、特別是新工筆畫,近年來醞釀的時間已經相當長了,這兩年我們才看到這一趨勢在市場上的反映,但事實上在學術界以及一級市場(畫廊)等方面,對新水墨的研究早已有所鋪展。近年來,許多專業的策展人籌劃了一系列大型的新水墨、當代水墨、實驗水墨展,在國內外這樣類似主題的展覽都有一批。學術進行梳理、藏家漸漸熟悉了這批作品,市場表現自然就會隨之跟進,我個人覺得這不應該説是一個熱潮,而應該説是必然結果。因為中國經濟起飛、民族文化自信心的恢復,國際政治、經濟、文化的目光向中國轉移,這的確是必然的趨勢,西方有文藝復興,中國近年來我覺得也在進行這樣的一個過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新水墨、新工筆被人們重視與討論是必然的,它既有西方認同的巨大文化顛覆性和創造力,又有源自傳統書畫的水墨血緣。”

  郭斯予並以此次展示的徐累《霓石》為例,來説明新工筆在技法與觀念兩方面的審美價值:“這幅作品耗費了徐累半年的時間,他認為這張作品開創了他全新的藝術格局。從這件作品巨大的規模與呈現的視覺效果,都可以看出它對於藝術家的重要性,更難得的是藝術家在這件作品上展現了他在智性上鑽研的成果——霓虹是虛幻的,石頭是堅實的,霓與石在虛實之間的融合,其實就是中國傳統美學中所探討的虛實相應陰陽互生的關係,且工筆技法的呈現也是近年來集大成之作。”

  單色釉瓷億元可期?

  ——高端看漲,過億未必

  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蒼龍教子”圖罐最終含佣金成交價為9420萬港元,使其成為香港本季秋拍明星,再度刷新了單色釉瓷的拍賣紀錄。

  結合2012年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拍出2億港元天價的案例,許多機構和行家意識到單色釉瓷的藝術價值和市場潛力,有人認為,單色釉典雅高貴、簡潔大方,自去年起,越來越多的拍賣行大幅增加其上拍數量,單色釉瓷必將超越充斥市場的粉彩、琺瑯彩,引領新一輪瓷器拍賣價格巔峰,甚至可期成交破億。

  對此,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國際業務發展總監、陶瓷部副總經理于大明另有看法。他説:“單色釉近兩年來確實有一個上漲的趨勢,精品出現了好幾件,包括剛剛香港拍的那件圓明園的重器‘蒼龍教子’粉青釉罐,成交價差不多9000多萬,大大提升了明清單色釉市場價位,但是單色釉比起其他以前創紀錄的瓷器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我們説雞缸杯之類的天價瓷器,過億的東西,都是鬥彩、粉彩、琺瑯彩,單色釉要想拍出這樣的價格來,目前來看應該是沒有這樣的可能,尤其是明清的單色釉。當然宋代的就另説了,如果出現一件宋朝汝窯、定窯等燒制的流傳有序的重器,有可能創出高價,但就目前來講,明清單色釉保持著價位上升的趨勢,但要創出過億天價的可能性不大。當然,不追求天價,僅作為收藏品種來説,明清單色釉也有其獨有的優勢。”

  市場平淡,拍賣溫吞水?

  ——頂尖的東西永遠是熱門

  本季香港秋拍中,香港蘇富比總成交額達29.04億港元;其次是保利香港,成交額8.22億港元;嘉德香港則為3.43億港元。與往年相比,這一成績似乎並不亮眼,於是有分析家認為,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景氣,也由於藝術市場本身存在的泡沫在被逐漸擠出,市場正在趨於理性,但這一“溫吞水”的狀態必將影響到11月的北京秋拍,今年秋拍行情看談。

  對此,于大明表示並不擔憂。“以瓷器的情況來看,不止是今年,近年來都是這種情況,高端市場很好,那些流傳有緒、頂尖的精品,任何時候拿出來都有人要。而且今年香港秋拍也有好幾件千萬以上高價成交的瓷器。這一點上瓷器的收藏跟書畫略有不同,書畫是每一個層次都有廣大的收藏群體,而瓷器就是在玩金字塔尖,中低端的東西就吸引不到真正的藏家。”

  在拍品的徵集方面,于大明也同樣認為今年比往年的徵集更加困難:“對於嘉德來講我們動用了一些海外資源,找到了一些來源清晰、品相上佳,卻從未或很少出現在拍場上的作品。相信這些作品會受到藏家的喜愛。”

  對此,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中國書畫部高級業務經理戴維特別推薦了這次展示的賴少其《夢遊黃山西海門》、黃胄《高原子弟兵》、關山月《晨練》、潘天壽《雨後江山》等一系列名家經典作品。其中黃胄《高原子弟兵》是藝術家20世紀60年代的巨幅創作,1953年便出現在《中國美術》雜誌封面,可謂其“多人物、大場面”的典範巨制,是新中國經歷了百年坎坷後重新抖擻精神的時代寫照。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