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只進不出的收藏方式可行嗎

  • 發佈時間:2016-02-22 09:27:28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馮善書  責任編輯:胡愛善

  原標題:只進不出的收藏方式可行嗎

  善言齋專欄

  丙申年春寒料峭,很多人元宵未到便帶著一年的希望開門做生意了。有位朋友卻告訴筆者,他們家老闆玩收藏玩到資金斷鏈,已經數月沒有給員工出糧了,以後也不知咋辦。

  這位朋友的老闆與筆者雖素昧平生,但其在業內的名聲早五年前已是如雷貫耳——其某些特定領域的藏品之豐、之巨,堪稱四海翹楚。外人看了其滿屋藏珍,是絕對 想像不到主人還會缺錢的。搞收藏沒有錢,就像出海的郵輪耗光了油,不單止沒法繼續前行,遇上天氣不好還得擔心安全風險。

  事實上,近幾年藝術品行業處在大調整,有困難的何止他一人。善言齋年前就披露過許多因為生意難做而準備或正在停業大老闆。不過,與一般生意人不同,這位仁兄的老闆鬧錢荒卻不是因為經營困難造成的,而過去十多年來買東西的胃口太大,而且一直“只進不出”。

  在收藏界,習慣對著公眾宣稱自己“只進不出”的大玩家比比皆是,甚至已經發展成一種風氣。這裡頭,大家最熟悉的一位是劉益謙。不過,他們是否真如自己所説 沒有賣過藝術品呢,這個就要打一個大寫的問號了。2015年廣州秋季藝博會期間,筆者就撰文指出過,至少劉益謙先生,是有記載曾經向拍賣行送拍過字畫的。 當然,這些大咖在媒體面前標榜自己“只進不出”,或許只是想把自己跟純粹做買賣的生意人區分開來,從而樹立自己作為一名專業收藏家的形象,並無其他惡意。

  只進不出,説得容易做時難。對於像筆者這樣小打小鬧的業餘玩家來説,每年只不過以10%的收入來配置藝術資産,一輩子守著自己的藏品自然都不會有什麼問 題。但是對於那些動了杠杠、開了門面、請了工人、還一心想要在這個行業立山頭的專業收藏家來説,長期不搞點經營恐怕就很難維持了。特別是像前面説到的這位 仁兄的老闆,對藝術的佔有欲那麼強,一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要買,口袋裏沒有現金甚至還要千方百計地通過其他辦法融資進來玩。遇到資金鏈緊張的時候,寧願 長期欠工人工資,也不捨得賣幾件藏品來渡過難關。對藝術品有發乎真誠的熱愛,是好事。問題是,愛有時也會衝昏人的頭腦,讓我們在“愛人”面前失去理性、不 能自拔。老百姓之所以常常把收藏視為“有錢人的遊戲”,不外乎就是因為這一行太燒錢。試想,收藏界能像馬雲王健林、劉益謙那樣持有用之不竭的現金流的 “土豪”能有幾人?

  從現實需求來看,收藏家哪怕不必依賴倒賣藏品來營生,其在其他發展方面也是會産生“出貨”需求的:一是藏品更新的需要。就算再專業的收藏家,其認知力和鑒 賞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路走來在所難免就會收進一些贗品或次品,何況隨著閱歷的累積和知識的拓寬,其審美標準也會不斷變化和提升,從而推動其逐步梳理和調 整自己的藏品結構,在把一些沒那麼好的東西淘汰出去的同時,再引進一些更好的東西。二是資源交換的需要。在投資收藏界,以物換物是非常普遍的一種交流方法 和習慣。貨幣雖然是商界使用最廣泛的交換媒介,然而,在某些收藏家的眼裏,它也是最容易得到的東西,並不能勾起他們的佔有慾望。因而,有時為了得到他們珍 藏的心愛之物,免不了就要把自己書房裏邊的某件得意之作與之對換,玉成美事。

  搞收藏,還是要用活水來養魚。沒有了可持續的現金流作為支撐,前面的遊戲就會被一潭死水所包圍。特別是對於專業的收藏家來説,本來標準就比別人高,凡事要 做到精益求精並不容易。羅馬並非一夜就能建成,有些事情不能一步到位,可以分兩步或三步來走;這條路走不通,可以換一條其他的路來走;進不一定都是好事, 出也不一定都是壞事。想通了這一點,或許思想包袱就沒那麼重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