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西漢大墓出土三把金絲玉劍 或有金縷玉衣
- 發佈時間:2015-12-16 08: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昨天,備受關注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進入主棺柩清理髮掘的關鍵階段。由於文物疊加情況複雜,專家分析棺柩存在解體可能。為保護好文物,考古專家組決定把主棺棺柩整體“打包”至附近考古實驗室,整體打包重量達10噸以上。截至目前,南昌西漢大墓挖掘現場已出土各類文物2萬餘件,已有多項證據將墓主人指向漢武帝之孫、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進展
西漢大墓主棺進入清理階段
自11月14日南昌西漢大墓啟動主槨室考古發掘以來,經過一個月的文物清理提取,主槨室除了棺柩部分,其他都已基本清理提取完畢。考古人員在主槨室內發現了玉耳杯、博山爐、銅壺、銅鏡、玉環等眾多精美玉器。
昨天上午,在考古發掘現場,10多位考古專家圍在主棺柩四週,專注地研究著棺柩及周邊的情況。記者現場看到,主棺位於主槨室東寢的東北部,南北放置,長約4米,寬約1.8米,平面呈長方形,棺木為樟木。
現場考古專家稱,當天的工作主要是對主棺進行清理,因古代的地震,已經成了30釐米高的一堆文物,棺罩和主棺的頂板混為一體,專家們正在研究如何將它們分開。
此外,記者現場了解到,在離挖掘現場一公里的地方,考古工作人員建立了一個文物保護工作站,屆時一些珍貴的文物將會被運到這裡做進一步的保護和研究。
主棺打包至附近實驗室清理
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介紹,“原本準備了兩種主棺清理方案,第一種是現場清理,但剛通過縫隙發現主棺裏面保存較好,現打算將其整體打包至一公里外的實驗室,套箱提取是最佳方案。整體打包重量達10噸以上,由於之前墓地經歷過地震,導致主棺兩側棺板坍塌,整個主棺目前只有30釐米高。”
據專家介紹,將主棺整體“打包”運往實驗室是最好的方式,因為有各种先進儀器和低氧工作間,文物能得到最妥善保護;但如果棺體損壞嚴重,打包難以實現,就只能現場打開,先清理部分棺內文物,縮小裝箱體積,減輕重量後,再運往低氧實驗室。
□猜測
多證據指向漢武帝之孫劉賀
發掘現場,考古人員小心翼翼地對一些長約1米的片狀器物進行提取。據現場專家介紹,這些文物應該是屬於漆器,可能是竹藤,或者是柳藤,下面用銅墩套住,這應該屬於儀仗性質的器物。
此外,考古人員從主槨室出土了一塊有葡萄般大小的琥珀,這塊琥珀兩端鑽有微孔,對齊貫穿,其中還有昆蟲,屬於珍貴的蟲珀。“琥珀兩頭有穿孔,可能是作為挂飾使用。”現場專家表示,這些東西一般貴族是用不起的,應該屬於諸侯王。
此前,考古人員在海昏侯墓的西側,發現了一個大型車馬陪葬坑,“車馬坑將是確定墓主人為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重要證據。”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説,西元前33年漢成帝下令廢除諸侯王車馬陪葬制度,根據歷代海昏侯生卒時間,基本可以推斷墓主為劉賀。
另外,在海昏侯墓北藏閣的“樂器庫”中,出土了兩堵(架)編鐘、一堵編磬。“按照《周禮》中的禮樂制度,‘四堵為帝,三堵為王’。”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副組長張仲立認為,海昏侯墓出土的三堵懸樂,明顯高於墓主“侯”的身份,而只有第一代海昏侯劉賀曾經具有王的身份。
史料記載,海昏侯的爵位承襲了4代。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具傳奇性,一生經歷了王、帝、侯的跌宕。他是漢武帝的孫子,曾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廢黜,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史稱“漢廢帝”。
□揭秘·五大看點
1齣土三把金絲玉劍
在主棺上方,考古人員還發現了三把金絲纏繞的玉具劍,製作工藝精湛,金絲纏繞的部分為劍鞘部位。關於這些玉具劍,目前有兩種説法。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認為:“一般來説,墓室中發現的劍為墓主人生前使用過的,但這幾把不是。推測是安葬墓主時最後放置進去的,為了表示一種禮儀的完成。”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推測,金絲纏繞是為了顯示劍主人身份的重要性,有可能是墓主生前朝見皇帝時佩帶的。
徐長青還指出,按照古代葬制,主棺周圍應該還佈置有帷帳、荒帷、帛畫等絲織品,以模倣墓主生前的居室。“目前已被證實的是帷帳。在荒帷蓋上方,發現了三枚等距離排放的龍形金屬掛鉤。此外,帷帳的下方應該還挂有能叮噹作響的金屬飾物。”
2玉質印章刻有“大劉記印”
西漢大墓考古隊的領隊楊軍透露了一個重要資訊,在前幾天的清理中,主棺附近發現了一枚刻有四個字的玉質印章,上面刻著“大劉記印”字樣。他強調,這可能是墓主人的一枚私印,能證實墓主身份的最核心證據,但具體內容還需要解讀,這枚印章可能對揭開墓主人的身份有所幫助。
3夾層中或有文物
古代棺柩為六面體結構。專家稱,一般棺柩兩側和前後都會有棺帳,也稱之為荒帷。記者在發掘現場看到,考古人員正在揭取頂層疑似為荒帷蓋的木板,但現場進展緩慢。
“這是兩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木板面積較大,約5.5平方米,整體提取難度較大;二是荒帷蓋下緊貼著棺蓋,兩者黏合度較高,且夾層中可能還有其他文物,擔心對這些文物造成損害。”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副組長、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仲立表示。
4再現玉璧引發三種猜測
此前,在主棺南面出土了大量玉片、玉飾。而在主棺清理的首日,記者又在主棺的邊緣位置發現了一枚“半遮面”的玉璧。
專家認為,這是一枚渦紋玉璧,其用途可能有三種:一是從主棺中漏出來的,古人安葬時往往在屍身前後周圍鋪滿玉璧;二是主棺的內側鑲嵌的裝飾;三則可能是帷帳上面懸挂的玉璧。
5關於金縷玉衣的期待
在現有的歷史資料中,只提到東漢列侯下葬時會使用玉衣,但沒有關於西漢列侯是否使用的記載。“霍光是個特例,他是三朝元老,皇帝特賜金縷玉衣、按帝王的葬制進行安葬。”
專家認為,海昏侯墓是標準的按照漢制埋葬的列侯墓,如果這裡面發現了玉衣,可以證明西漢列侯安葬均使用玉衣。
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用玉片製成。其中,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而成,稱之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分別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
記者了解到,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已發現玉衣逾20件,金縷玉衣僅5件。
□意義
對研究西漢列侯的園寢制度價值巨大
南昌西漢大墓從2011年發掘至今,已出土金器、玉器、青銅器、漆木器等2萬餘件文物,其中包括近萬枚竹簡木牘。
從考古價值上看,南昌西漢大墓在文物品種和數量方面超越了馬王堆等漢墓,為考古學界研究西漢列侯墓園首次提供了實物依據。
“由於文獻缺乏,我們對漢代列侯等級喪葬制度了解甚少。這次南昌西漢大墓的發掘,填補了考古學史上的空白。”信立祥表示,該墓葬是目前我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墓園內有完善的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其主墓、墓園及周邊侯國都城遺址的完整性在國內都是獨一無二的,對研究西漢列侯的園寢制度價值巨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