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物不應以鑒定證書為依據
- 發佈時間:2015-08-03 13:31:00 來源:深圳特區報 責任編輯:田燕
古代沒有鑒定文物的儀器,也沒有人給古董做鑒定證書。古人收藏文物及交易,靠自己對文物的認知、良心和比對。如今,大概由於倣造過盛或欠缺誠信,人們在收 藏文物時,總想有個書面品質保證。有的寄希望儀器的“檢測報告”,有的聽信“專家”的“判詞”或以其名開出的“鑒定證書”。殊不知,至今尚沒有一款能驗出 人在不同條件、情緒下作品的機器,也沒有包羅萬象的“文物專家”。何況,“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早在管理規定中明確指出:未經國家文物局許可,不得以本會 委員身份執行文物鑒定任務;不得以本會委員名義開具鑒定證書。
從“文物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屬性來看,不同類別的文物,都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對一張古字畫,你可以物理、化學的方法分析紙張、顏 料和墨色的年代,卻無法測出作者不同時期的風格變化。收藏愛好者選購文物,應首先研究其時代特徵與來龍去脈,應該到文物單位找同類文物去比對,這一點比什 麼都重要。所謂利益驅使下商定、認定來的“鑒定”證書,充其量可作為參考,而不應以此作為決定收藏與否的依據。
求證論證鑒證證證多餘
掌眼走眼紅眼眼眼是利
過去,一些專門從事文物買賣的店舖,通常有識多見廣的人作“掌眼”,專門把握物品的真偽,並根據物品的屬性、成色、完整度等因素判定其價值。“掌眼”靠的 是眼力,憑的是良心。如今,受利益的誘惑,道德、良心往往“走眼”。一些並不具有文物經營資質的公司為追求利潤,像紅眼的野狼,無時不在盯著“獵物”的錢 袋。他們設下圈套,假借、或不惜盜用文物部門工作人員的名義,經營文物鑒定業務。這些公司或機構號稱無所不能,從紅山文化到文革郵票,從青銅器到象牙,都 能為你把脈。只要你給錢,就給你出證書。不僅給你出鑒定證書,還會利誘你參加境外拍賣。至於你擁有他們“鑒定證書”的“文物”是否能賣出去,並不是他們關 注的,他們所要的只是謊稱拍賣必須的“圖錄費”、保管費、服務費及鑒定費。當你按這些人的要求交夠了他們設計的所有費用,其結果一定是漫長等待後的“流 拍”。
收藏有文物的人,即使在地攤上以低價買來的“古董”,也希望“專家”給個肯定。並幻想一夜暴富。類似心理,成就了一大批“幫助”你發財的“鑒定機構”。上 網查看,“國”字頭的有,“省”字頭的有,“市”字頭更是比比皆是。其中,貼著眾多“專家”照片的有,幫你出具鑒定證書和代你境外拍賣的還有。其實,真正 的文物本用不著鑒定證書驗明正身。其本身承載的所有文化元素,就是最好的證明。
真正的文物無需證書證明,還在於文物的出處已經證明。按照國家文物法規定的“依法繼承或者接受贈與;從文物商店購買;從經營文物拍賣的拍賣企業購買;公民 個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換或者依法轉讓及國家規定的其他合法方式所得到的文物”,不僅已經説明該文物的真實性,同時亦説明其合法性。依法繼承或接受贈 與,你自身不會沒有信心。從文物商店或拍賣而來,文物發票就是最好的證明。交換或依法轉讓得來,你熟知物品的來龍去脈,用不著靠“鑒定證書”來證明。故 此,對於文物收藏者來説,沒有必要對合法途徑取得的文物開證明論真假。
專家藏家行家家家不同
真品倣品贗品品品有別
專家一詞,通常指在學術、技藝等方面有專門技能或專業知識的人,是指特別精通某一學科或某項技藝、且有較高造詣的專業人士。然而,所有文物,不僅涉及社 會、考古、材料、物理、和化學,還涉及天文、地理、人文、藝術和史學。如此跨度之學科,如此廣博之學問,非一個專家所能及的。目前,對於出土文物,主要是 依靠考古學的地層學和類型學進行斷代。對史前時期或者年代比較久遠的文物,還可以運用碳14、熱釋光、古地磁等現代科學手段測定年代。所有這些都屬於現代 科學鑒定年代的方法。如此,亦僅限年代的認定。倘若是後朝倣前朝,或是同朝倣品,此方法就不靈了,還必須結合其他學科探其究竟。
文物界的藏家和行家,具有掌握大量文物和實踐經驗的共性。有所不同的是,藏家不涉及大量文物交易,而行家則以文物買賣為職業。藏家大都是知識、藝術或專業 型人才,通常善於學習,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並通過自有藏品的研究,掌握相當廣泛的文物知識。文物鑒賞需要大量實踐與比對,僅足量藏品及收藏的財力而言, 便是某科學者或專家所不及的。文物界的行家或許不是知識、藝術、專業型人才,或不會在一些領域中舉奪冠。但是,他們勤於思考,行為謹慎,在沒有十足把握下 絕不輕易出手或表態。這是因為,從每件珍稀文物都價值連城來看,經營一個擁有大量文物的專業公司,稍有差池,便可能城池不保。正所謂:專家不如藏家,藏家 不如行家。專家可以“走眼”,人們不會苛求一個人面面俱到或萬無一失。藏家即使常“走眼”,也不影響其職業或聲譽。而行家,作為專門從事文物交易的人或機 構,就成為最後一道不能出錯的門檻。
在行家眼裏,真品、倣品或贗品是截然不同的。它們不僅有著顯著區別的,更有著倣者無法做到方方面面。哪怕是一件同朝倣品,他們一樣可以明辨是非。以行家的 話來説,即使是同一位藝術家在同一時間的作品,或者同時創作了多件同類産品,也不會一模一樣。至於後朝倣前朝或現代倣古代的藝術品,哪怕是古法炮製,對於 天天過手和擁有大量藏品的行家來説,也絕不會讓魚目混珠。正所謂,世上沒有兩件相同的文物。了解一件文物,不僅要看同期同類品特徵,還必須了解當時的社會 人文。
大話假話套話話中有話
求知認知真知知知受益
鑒定文物的方法有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傳統鑒定方法主要是對同類文物進行比較辨識和綜合考察,也就是人們常説的“比對法”。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經過比 對,找出鑒定物與參照物在材質、工藝等方面的異同,再進行綜合分析得出鑒定結果。目前,仍為鑒別文物的主要手段。其方法看似簡單,實為不易。其先決條件是 擁有不同時期的文物代表作。目前,社會上一些沒有文物資質的組織,為了達到掙錢的目的,往往不做任何功夫(比對),僅憑所謂經驗或不知真假的頭銜,就對成 千上萬種文物一一定性。
除了傳統的比對法,用現代技術為文物鑒定的也隨之興起。遺憾的是,“碳14斷代技術”對多不含碳的陶瓷、書畫、玉器、青銅器不起作用。“元素測定法”適合 陶瓷、青銅器、玉器、書畫。不足之處是,所測試的樣品十分有限。其數據庫中儲存的數據只可以作為判定贗品的證據,還不足以單獨作為判定某件文物是真品的證 據。“老化測定法”用於鑒定古陶瓷簡單易行,不傷被測物體。不足之處是只適用於有釉的陶瓷,對其他收藏品無能為力。“電子掃描”和“數位攝影”技術的發 展,為書畫作品的鑒定和防偽提供了方便。但是,“數位技術檢測法”只適用於在世的畫家。對古代書畫作品和現代已故書畫家作品,當然也可以進行資料儲存,但 無法通過數位檢測法來鑒定其真偽(例如對提供的樣品存疑)。
筆者認為,在嘗試科學技術檢測法的同時,更應重視傳統比對法。科學技術檢測同樣是比對,參照的數據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考古學和傳統鑒定方法。文物有千萬種, 有些可以用科學檢測方法進行,有些則很難用科學檢測方法進行。有些需要科學與傳統結合進行,有些文物甚至可能永遠也找不到科學檢測的方法。真偽與價值,是 每個收藏愛好者最為關心的事。因此,從無知到求知,從求知到認知,本身就是培養真知灼見的過程,樂趣也盡在其中。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