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千年古墓堆黃金 海昏侯緣何如此壕?

  • 發佈時間:2015-12-28 07:30: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袁慧晶 沈洋  責任編輯:劉波

  25日下午,南昌西漢海昏侯墓主棺柩的外棺和內棺之間的金器全部被提取出來,其中金餅96枚、馬蹄金33枚、麟趾金15枚,另外還有金板20塊。記者和考古工作人員一起在現場感受到“金光晃眼”。加上此前在主槨室出土的金器,截至目前,海昏侯墓出土金器已超過370件,其身家之豐厚已超出歷史的記載和專家的預料。

  海昏侯墓主堪稱漢代“金多多”

  此前,考古人員在海昏侯墓主槨室西面的床塌下曾發現了214枚金器,其中金餅189枚、馬蹄金15枚、麟趾金10枚。加上這批金器的數量,海昏侯墓已出土金器378件,現場專家也為之驚嘆。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用“漢代考古之最”來評價海昏侯墓的金器之多。

  “馬蹄金上鑲有琉璃。”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楊軍介紹,琉璃在漢代比玉還珍貴,老百姓根本見不到,一般都掌握在皇室手中,也再次證明了墓主很可能是皇室成員,即漢武帝之孫、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

  諸侯王沒有,他一個侯卻有

  除了金光閃閃的馬蹄金和金餅外,海昏侯墓還發現了金板。“這些金板是漢墓考古史上的首次發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白雲翔説,此前漢代的諸侯王和列侯墓裏沒有發現過埋葬金板的情況。

  記者現場清點發現,金板共20塊,長為22-23釐米,寬為10釐米,金板厚度較薄;除一塊金板後有附著物外,其餘金板未發現之前期待的文字或圖案資訊。由於上方馬蹄金、麟趾金很重,金板上有明顯的壓痕。

  “這些金板顯然是墓主的黃金儲備。從漢武帝開始,王侯一級的高等級貴族都會儲備大量黃金,標誌身份。”信立祥説。

  此前漢代考古中較少發現如此大的“金堆”,甚至連諸侯王的墓也不曾見過。信立祥舉例説:“之前陜西西安曾出土過219枚金餅,但並非在墓葬中,而是屬於臨時性存放的窖藏;在諸侯王等級的漢墓中,中山懷王劉修墓曾出土了2枚大金餅和40枚小金餅,中山靖王劉勝墓連真正的金餅都沒有發現,只有40枚金餅形狀的泥胚”。

  海昏侯的陪葬品卻遠遠超出了中山懷王和中山靖王兩位諸侯王的陪葬品,怎能不讓人浮想聯翩?

  “中”字底馬蹄金和小型金餅代表了啥?

  新發現的金器位於外棺與內棺之間的南面,專家推測為頭箱的位置。據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成員、負責金屬器文保工作的楊小林介紹,經統計,金餅分大小兩種,大的95枚,小的1枚;馬蹄金也分大小兩種,大的12枚,小的21枚;麟趾金15枚。截至25日上午,以上金器還未進行稱重。

  “在一塊小馬蹄金的底部發現了‘中’字,這是此次考古的首次發現。此前只有‘上’和‘下’。那枚小一些的金餅也是海昏侯墓中之前沒有發現的。”楊軍介紹,兩者所代表的意義有待進一步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存信介紹,這些金器都被裝在一個中間被隔開的漆盒中,盒子東面裝的是金餅,西面為馬蹄金、麟趾金等,外部漆盒已被壓塌。“大馬蹄金上有子母口,可能之前曾與其他材質的物品連接。”

  困惑:為啥與史書上對不上?

  海昏侯墓考古專家組副組長、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仲立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來認知海昏侯墓出土金器數量多之謎。“一方面,可能是墓主人身份特殊,假設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曾經有當皇帝、當諸侯王的經歷,可能隨葬品豐厚;另一方面,可能是由於之前發現的漢墓大多遭到過盜掘。”

  但也有專家表示即使墓主是劉賀,還是和史書上對不上。曾任秦始皇陵考古隊隊長的西北大學文化遺産學院教授段清波表示,史料上記載劉賀被廢黜後,過著被監視的生活,南遷到江西後還被進一步削減食邑至只剩一千戶,按理説不該如此富裕。“當時的人對生死已經很分明,不再尋仙問道,作為隨葬品埋下的黃金應該是不足以影響家族生計的。”

  段清波還説,這一發現還能引發人們對西漢時期黃金總量的思考。文獻上記載衛青及其部下“受賜黃金二十餘萬斤”、梁孝王“及死藏府余黃金尚四十余萬斤”等,學界一直為此“黃金”和“斤”是否為現代的黃金和斤爭論不休,因為按西漢時期的金礦藏量、冶金水準判斷應該還達不到那個程度。如今這一問題再次引發討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