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民間收藏:難忘算盤歲月

  • 發佈時間:2015-08-25 15:21:45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 郭樹清

  前段時間,我和愛人在收拾整理多年不用 的物品時,發現了一把木製算盤,算盤上的色彩雖被流逝的歲月沖刷得有些暗淡,但卻依舊勾起了我們諸多的回憶。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們從大連海軍部隊轉 業時帶回上海的。當年我愛人下鄉在老家崇明時,當過生産隊會計,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隨軍後,被分配在部隊駐地的百貨公司批發部工作,一直與算盤打交道,這把 算盤是在百貨批發公司當會計時買的,一直用到轉業回上海。以後,儘管在上海工作時調換過幾個崗位,卻沒有離開過算盤這個行業,算盤可謂是陪伴了她從青年、 中年,一直到退休的人生經歷,至今已近40年,結下了深厚的情結。

  儘管現在算盤早已被電腦、計算器替代而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我們一直珍惜著那把算盤,把它珍藏著。這次搬家整理時,還是捨不得把它扔掉,並用報紙給它包好用繩子紮起來繼續珍藏。

  記得上小學時,我們開始學珠算,就用上了算盤。那時候,學校每次上算術課,每位學生都會帶上一把算盤,上學和放學的路上,大家奔跑著,算盤背在後背上, 那算盤珠隨著飛快的腳步,劈裏啪啦上下跳躍,響個不停,聲音美妙極了。有調皮的孩子還會把算盤當拖車,將算盤珠當輪子,把書包放在算盤上面,一路拉著,一 路狂奔,伴著一路聲響,樂此不疲。

  那年, 我學校畢業後回鄉當上了生産隊的記工員兼現金出納員,凡是記工分、記現金出納賬都離不開算盤,尤其是到了年終分配時,那算盤可日夜忙個不停,有時幾個會計 聚在一起打著算盤,聲音悅耳動聽,給寂寞的鄉村增添了一道色彩。於是,在當時能幹打算盤的行當,成為人們眼中十分羨慕的活兒。

  據説,算盤稱得上是我國的第五大發明,早在西周初年,我們的祖先就創造了一種簡陋的計算工具,即算籌。算籌是用竹片等製成小圓棍,計算時把這些小圓棍或橫或豎地擺在平坦的物體上。後來經過不斷進化演變,算籌成了算盤。運算時定位後撥珠子運算,謂之珠算。

  另據醫學專家稱,越來越多便捷的設備,讓人們漸漸放棄了用大腦做計算題,容易導致大腦功能的退化,而用心算、筆算和算盤計算對大腦鍛鍊有好處。

  如今,隨著歲月的流逝,那把算盤越來越舊,框架上的油漆有些脫落,珠子也被磨損得失去了光澤,現在也已用報紙包起來存放進書櫃裏,但我們有時會拿出來靜 靜地欣賞一番,任憑往事在腦海漂浮……在我們心中,這把算盤不僅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歷程,也記錄著我們的人生經歷和成長軌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