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天價紫砂的幕後陽謀

  • 發佈時間:2015-08-06 08:5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一億買了28把紫砂壺;

  錢是真金白銀的人民幣,壺是大師顧景舟的。

  收藏圈內,波瀾不驚,認為“不貴”;

  收藏圈外,群情激昂,高呼“洗錢”。

  一樁生意,引出截然相反的態度,問題出在買壺人的身份上,一家主營業務是銷售電纜、在深圳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中超電纜。

  電纜公司買紫砂壺,想幹什麼?

  孟夏時節,天氣逐漸燥熱。

  春拍火熱,從紐約到北京,億元拍品頻出;股市高歌猛進,從A股到H股,整數關口紛紛踩在腳下......

  5月22日晚,一則來自於中超電纜的投資公告如“熱油鍋裏澆了一瓢涼水”,讓原本已經被“牛市”攪得很不平靜的資本市場暫態“刷屏”。

  這則公告稱,中超電纜公司于當日接到控股子公司中超利永通知,中超利永于5月20日與自然人韓農生簽訂了《藝術品買賣合同》,擬收購後者持有的共計28把顧景舟紫砂壺,合同金額為1.04億元。

  電纜企業與藝術品,這兩個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事物在資本市場的“閃婚”顯然給人以上市公司“不務正業”之感,“1億元買了28把壺”的調侃之聲不絕於耳——

  電纜公司的“奇葩公告”

  “28把壺,1.04億”。

  做電纜生意的中超電纜豪擲1億購買紫砂壺,近400萬/件的天價瞬間聚焦市場目光。看看媒體的標題:《A股公司又現奇葩:中超電纜斥資一億買28把紫砂壺》《中超電纜擲1億買28把紫砂壺 被疑不務正業》《中超電纜子公司1億買28把紫砂壺 投資者擔憂“摔碎了”》......甚至有記者開始梳理上市公司的種種奇葩公告:諸如數百萬買老闆娘豪車的、賣股是因為要給孩子籌學費的、高管違規交易是因為手機誤操作的......不一而足,當然也包括豪擲億元買紫砂壺的。

  評價這件事之前,我們還是先看看這則“奇葩公告”的內容。公告顯示,中超利永(中超電纜控股子公司)與韓農生經過友好協商,基於自願及平等互利的原則,雙方于2015年5月20日簽訂了《藝術品買賣合同》,合同金額為1.04億元(不含稅),這批藝術品為28把紫砂壺。公告詳細列明瞭每把壺的名稱,如“牛蓋蓮子壺”、“綠泥四方側角壺”等。每把壺的平均價格約為371萬元。

  公告稱,此次藝術品購買所需資金來源為中超利永自籌資金,此項交易“適應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增強公司競爭能力”。交易完成後,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無重大影響。

  A股的投資者們顯然不這麼看:公開資料顯示,中超電纜持有中超利永70%股權。今年1月,中超電纜曾向中超利永增資1.4億,資金將主要用於補充運營資金及陸續在全國各地開設紫砂會所。而在深交所上市的電纜企業——中超電纜主營電磁線、電線電纜及電纜材料的生産和銷售。根據公司2014年年報,中超電纜去年實現凈利潤1.04億元,這筆交易金額相當於公司去年全年的盈利。

  不滿情緒,暫態在各種論壇吧中爆發:“上市公司做這個還能怎樣,洗錢啊,要不就是買入後抵押貸款。對外宣稱1個多億,其實可能成交沒有那麼高價,但去銀行就能按這個價格貸款。”“股民認為公司投資成功,股價上漲,歡喜不?壺還是那個壺,只不過真假有無也不會有人去理,畢竟不會損傷到任何人。每個參與的人都會得到利益,只不過泡沫終究會破滅,搏擊一下,看誰傻。”“買了幾個紫砂壺就增強了公司競爭力?這上市公司也太好做了吧!而且,如果説是文化類主營公司還説得過去,中超電纜可是電線電纜製造行業”……

  對於公司的購買行為,微網志上的幾位大V也持有懷疑態度,財新網專欄作家劉勝軍質疑道,“中超電纜這是任性還是腦殘?”獨立財經觀察家侯寧則擔心“購買的要是假壺怎麼辦?”有網友回復調侃道:“漲停就是真壺,跌停就是假壺”。

  ……

  中超電纜斥鉅資購買紫砂壺一事太過“奇葩”,也受到了監管當局的關注。5月23日,深交所下發《關於對江蘇中超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的監管關注函》。深交所要求中超電纜公司對本次交易的決策程式、交易的目的、交易定價的依據及公允性和合理性分析,公司、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管)及持股5%以上的股東是否與交易對手方存在關聯關係以及除關聯關係以外的其他任何關係;本次交易的風險、雙方履約能力以及交易對公司的影響等相關內容進行自查。

  是任性還是腦殘?那還得看看這幾把紫砂壺值不值再説。

  天價紫砂壺價值幾何

  公告資訊一齣來,本刊記者首先搜索了這位紫砂壺所有者——韓農生的資料情況,所獲甚少,除了公告中的資訊:韓農生,32102019610704****,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梅園新村。

  江蘇宜興(距離泰州距離很近,直線距離130公里)盛産紫砂壺,當地人都有收藏或買賣的習慣,因此可算作是當地人認同的一種硬通貨。韓先生應當是紫砂壺的行家。宜興紫砂壺名家、國家級工藝美術師潘持平認識本次交易的另一方韓農生,他回憶起2004年11月韓農生購買小石瓢壺在內的兩把壺的一些細節,“兩把63萬,他不買的話我就買了”。

  再看看買家“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公司是兩年前註冊成立的,註冊資本不小,有3億元,但如果對比此次買28紫砂壺的金額看,三分之一的註冊資本金被花掉了!該公司在中超電纜的營收比重比較低,去年為1.06%,但絕對數額倒也不小,按照中超電纜2014年度48.7億元的總營業收入看,這家紫砂壺公司去年的營業額也達到了5200萬元!與很多A股中小市值的新興公司的營業收入差不多。

  紫砂壺投資在我國藝術品收藏界較為常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台灣地區、香港地區就掀起了紫砂壺收藏熱潮。

  從2007年開始這股熱潮便開始在內地市場蔓延,其間遊資的熱炒讓紫砂市場一度出現泡沫,後歸於沉寂,但到了最近一兩年,隨著金融資本與各級藝術品種類投資嫁接通道不斷成熟之後,與其他門類的藝術品收藏一樣,紫砂壺收藏背後的金融資本運作邏輯也被投資人士所挖掘了出來。有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不合理的操作多了去了,這種不算什麼,有的集團不是曾經把藝術品作價數十萬元注資集團引發爭議,最後不也不了了之。”

  上述公告顯示,此次中超利永收購的28把壺皆出自於顧景舟之手。

  據公開資料顯示,顧景舟可以説是歷代紫砂陶藝名家中,名號最多的一位,也可説是近代陶藝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其出生於1915年10月,于1996年逝世,為宜興紫砂名藝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8歲拜名師學藝。上世紀三十年代後期至上海制壺倣古。1954年進入宜興蜀山陶業合作社。1956年被江蘇省政府任命為技術輔導,世稱“一代宗師”、“壺藝泰斗”。

  “當代收藏紫砂壺應首先看作品,作品好壞才最終決定一把壺的價值,職稱高的、大師的作品未必都是高價,而同一個大師的不同作品也差價較大”,上述業內人士坦言如顧景舟大師的作品,高的能近千萬元,低的可能只有百萬元左右。

  本刊記者深究了一下這28把顧景舟作品的拍賣價,有據可考的20把:牛蓋蓮子壺,552.00萬(2014-12-21 上海春秋堂);綠泥四方側角壺,138萬(2012-05-13 中國嘉德);小六方井壺,184萬(2011-11-12 中國嘉德);合歡壺,264.50萬(2014-12-11 上海敬華);水準壺138萬(2013-05-14 中國嘉德);漢君壺,287.50萬(2013-04-28 上海春秋堂);子冶石瓢壺,287.50萬(2011-11-12 中國嘉德);大倣古壺,155.25萬(2011-05-28 江蘇萬達);牛蓋洋桶壺,126.50萬(2014-05-09 北京翰海);上新橋壺,517.50萬(2011-11-12 中國嘉德);秦權壺,460萬(2014-06-04 北京匡時);供春壺,345萬(2014-05-18 中國嘉德);截蓋石瓢壺,287.50萬(2011-11-12 中國嘉德);小石瓢壺,281.75萬(2012-05-13 中國嘉德);倣古壺,336萬(2010-12-08 華藝國際);大口扁腹壺,672.00萬(2011-06-05南京經典);井欄壺(唐雲),747.50萬(2011-05-21 中國嘉德);鷓鴣提梁壺,805萬(2011-05-21 中國嘉德);“玉露”詩,690.00萬(2012-12-07 北京匡時);矮僧帽壺,782.00萬(2012-06-03 北京保利)。至於諸多媒體提到的以1495萬元的成交價創下顧景舟單把紫砂壺的世界紀錄的“寒汀石瓢壺”,則不在其中。

  20把紫砂壺合計8057.5萬元,平均每把市場拍賣價402.875萬元,略高於協議平均價的371.43萬元。中超利永總經理沈映斌表示,由於顧景舟作品僅存不足500把,1.04億購買28把紫砂壺超值,目前市場價格超過2個億,甚至可能達到3個億,未來的升值預期極高。

  “20多把顧景舟紫砂壺,如果是真品的話,1億元的價格並不算高價,甚至價格偏低了。”一個從事古董拍賣多年的業內人士認為,在他看來,市場的反應有點過度了,不應該一談到天價、鉅款就説是洗錢,“企業投資收藏藝術品是一件正常的事,像新疆廣匯、湖南廣電等一直都有專項投資藝術品。”

  一個與該企業接近的人士表示,由於對方是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也很大,所以自己不方便透露具體情況,但是可以透露的是該企業打算購買這批紫砂壺作為複製再銷售之用:“老闆是宜興人,真心喜歡紫砂壺,希望能通過此舉恢復上世紀宜興紫砂壺的繁榮景象和生産水準,振興紫砂工藝。”

  老闆是誰?真心喜歡紫砂壺嗎?要振興紫砂工藝嗎?

  幕後操盤手

  要了解中超電纜此次投資的真正用意,先要了解其此次收購的主體公司中超利永。

  中超利永全名宜興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據資料顯示,其成立於2013年年初,最初註冊資本為1億元。

  2015年年初,在沉寂了兩年之後,中超利永突然增資擴股。1月20日晚間,中超電纜公告,為滿足控股子公司宜興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經營需要,支援其業務發展,公司擬對中超利永以貨幣的方式增加註冊資本1.4億元,同時,中超利永管理層等41位自然人以貨幣的方式增加註冊資本60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也正是因為此次增資擴股,包括呂堯臣、譚泉海、顧紹培等數十位在紫砂壺收藏拍賣界頗有名號的制壺大師皆成為了其參股股東以及簽約人。並且將經營範圍由原來紫砂壺製造和銷售,擴展到文化藝術品諮詢、價格評估等。

  “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宜興當代活躍在拍賣市場的紫砂壺製作都是中超利永的簽約作者,也是他們的股東。”上述長期研究紫砂壺收藏的業內人士透露,公司通過一些運作手段,將紫砂壺的價位炒高,然後這些名人他們所做的壺都由公司來銷售運作,可以預見接下來這些制壺大師他們的作品在市場價位將會更高。

  公開資料顯示,中超電纜、中超利永董事長為同一人——楊飛。

  眾人眼中的楊飛是個商業奇才,他曾經是電纜行業的“銷售天才”和“打工皇帝”。楊飛1993年開始進入江蘇遠東集團,成為一名電纜行銷業務員。其在遠東的銷售“成績單”是年年刷新:1995年,他擔任經理的濟南業務部開張才7個月,銷售額就達到了1000萬元;1999年,他領導的北京和山東片區完成銷售額2億多元。2003,楊飛回到江蘇宜興,年底他變賣了以前在市區買下的全部店面和住宅,帶著10年來的全部積蓄,聯絡了一批電纜行業銷售和技術方面的年輕精英們,在自己的故鄉徐舍鎮東嶽村徵地300畝,註冊資金6000萬元註冊成立了江蘇中超電纜有限公司。只用3年時間就將年銷售額做到10億元,並且最終在創業板上市。中超電纜上市,給楊飛帶來超過16億元的個人財富。

  楊飛是宜興本地人,因酷愛紫砂,多年來專注于紫砂壺的收藏,在業內圈裏小有名氣。在宜興,紫砂收藏家比比皆是。如果沒有幾把大師壺尤其是顧景舟製作的紫砂壺,是不好意思説自己是收藏家的。據記者了解,楊飛2014年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表示,收藏的紫砂壺中,老壺佔20%,大多為近當代大師的作品,顧景舟的有22件。在多年的收藏中,他也發現市場上流通著大量顧景舟大師的假壺。那麼,楊飛又是如何規避高倣假壺的風險的呢?他充分利用自己身處宜興的地緣優勢,每次出手前都要向身邊的專家請教,“要通過其他一些專家來幫我佐證,不是説不相信自己,收藏説不好聽點,小心駛得萬年船,你如果認為自己水準很高,哪一把都能辨別真偽的時候,那可能要買到假的東西”。

  作為上市公司老總,楊飛直接把他的部分藏品擺放在了辦公室的旁邊,紫砂收藏室成為他會客、招待朋友的場所。據説他收藏有近2000把紫砂壺,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紫砂博物館,希望自己的收藏能夠得到更多人的參觀、欣賞。“紫砂壺創造了有史以來最高成交記錄,需要感謝的是上市企業‘中超電纜’的強力購買”,來自紫砂壺之鄉江蘇宜興紫砂工藝廠銷售部的一位執行董事如此評價這一次中超電纜的藝術品收購,“可以説,中超公司是紫砂壺價格的製造者,中超公司將是紫砂推向億元時代的最強推手。”

  公開資料顯示,楊飛對於紫砂不止于喜愛、欣賞,他有更大的圖謀——整合紫砂産業鏈。首先,2013年恢復了有百年曆史的紫砂老字號“利永”,成立中超利永紫砂陶瓷有限公司。其次,中超利永成立第三方紫砂鑒定機構與工藝師資質評定機構,聘請國內文物鑒定專家、陶瓷研究專家、紫砂資深國家級大家及業內行業專家,把控住紫砂産業鏈上評估、鑒定環節。第三,創辦《紫砂匯》雜誌贏得行業話語權,對紫砂文化進一步推廣,並在丁山建立生産與展示中心,將生産與旅遊觀光有機結合起來。第四,創新商業運作模式。建立具有電子商務(B2C)功能的企業品牌門戶網站,並與其他主流電商平臺實現對接;與業內資深工藝師簽約合作,全權負責這些紫砂精英的作品推廣、銷售,打造小眾藝術的大眾化交流與推廣平臺,掌控行業至高點。

  就在2015年1月增資擴股完成之後不久,中超利永又邁出了其紫砂壺嫁接金融資本的關鍵性一步。

  在今年2月,中超利永便與數家商業銀行簽署了有關紫砂藝術品質押融資戰略合作協議,與其簽訂質押融資協議的銀行包括中國民生銀行無錫分行、無錫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無錫分行。中超利永還將為質押融資業務提供鑒定、評估、託管、回購等提供一系列支援服務,解決了紫砂藝術品質押融資業務中存在的“鑒定、評估、管存與流通”等一系列難題。

  “顯然,中超利永在完成這些佈局後,就幾乎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紫砂壺價格推手和做市鏈條,其餘金融産品的合作也可以通過多方面來完成,比如通過藝術品質押融資,發行藝術品基金融資等等,一方面在拍賣市場推高價值,另一方面在其餘金融産品合作層面也可以獲得因市場價格推高而獲得的衍生收益。”上述業內人士認為。

  整合紫砂産業鏈條,楊飛的圖謀可謂不小。然而,5月27日中超電纜發佈多則回復交易所問詢的公告,才更讓記者吃驚,因為上述“高大上”的圖謀,“小巫”而已。

  中超電纜的回復內容超出了市場預期。首先,中超電纜詳細説明瞭此次購買紫砂壺的交易過程和交易風險,認為交易符合公司戰略發展方向。其次,吳鷹、歐亞平、唐越三位PE大佬擬掏1.5億元對中超利永增資,中超電纜同時披露了2015年半年度利潤分配預案: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5股,每10股派現0.1元。

  更為重磅的是,中超電纜拋出了一份2015年公司戰略規劃,即今年計劃出資50億元投向利永紫砂全産業鏈建設項目,這也意味著中超電纜在電纜主業的基礎上新增另一項所謂的“新文化産業”。基於打造雙主業的計劃,中超電纜也宣佈將公司簡稱更名為“中超控股”。

  有網路大V質疑稱:“用1.04億買了28把紫砂壺還不過癮,又要花50億元打造‘壺聯網’。做實業的都去玩這網那網的了,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創新?”

  眼球碎了一地啊。

  50億把玩“壺聯網”

  儘管存在投資風險,但中超電纜對於紫砂壺的看好絕非只是“收藏”之舉。公開資料顯示,電纜行業的毛利率18.53%,而紫砂貿易行業是25.38%,利潤還是很可觀的。該公司此次還拉來了投資界的幾位PE出身的大佬入夥,即吳鷹、歐亞平、唐越三位自然人擬以貨幣的方式向中超利永增資1.5億元,該公司註冊資本也增至3.6億元。

  翻看下三位增資人的簡歷頗不簡單。知名投資人吳鷹是國內較早的天使投資人之一,現任職于中澤嘉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時在華誼兄弟任監事會主席、九陽股份任職董事;出生香港的歐亞平此前也是投資界出身,現為百仕達控股有限公司創辦人及主要股東,擔任眾安線上財産保險董事長、上海外灘美術館董事會主席、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亞太及中國理事;唐越此前也在美國多家投資機構任職,現任深圳贏眾通金融資訊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藍山中國資本創始合夥人。

  一位投資人士的觀點或許能解答一二,他認為,一方面,三位PE投資人中,歐亞平(阿里巴巴的馬雲、中國平安的馬明哲、騰訊的馬化騰看好的投資人)有美術館的投資經驗,且有財産保險的背景,符合稀缺藝術品的配套支援。而另外兩位儘管沒有直接涉足,但兩人此前的投資標的都偏于影視、文化和網際網路。另一方面,此次增資入股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收益來源既可以是藝術品的實際投資,也可以是未來可能實現的股票股權投資。

  “先增資、再炒作,然後順勢高調推出紫砂壺全産業鏈計劃,這個行銷策劃做得真好。”有投資者表示。整個事件是否是策劃的?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這個不能説我們高調推出(紫砂壺全産業鏈計劃)的,我們公司按照自有的規劃向前發展,不能説特意吸引眼球。”策劃是顯而易見的。楊飛要麼是絕頂聰明的投資人,要麼背後有資本運作高人指點。在投資市場關注所謂“公司刻意炒作‘高端裝備製造+新文化’雙主業驅動的多元化戰略,通過這一系列利好消息,推高股價,從而方便減持”的新聞時,記者的眼光緊盯的是其準備以紫砂為代表的全新的“文化+網際網路+金融”的閉環生態圈。

  這個“閉環生態圈”的規劃應該在2013年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時就開始運作了。2014年9月,啟動電子商務,拓寬了大眾購買藝術品的渠道。2015年更是加快了運作步伐:1月增資擴股,增加一批紫砂藝人股東,控制生産環節;2月與銀行簽訂質押融資合作協議,為紫砂壺消費、投資提供支付、小額貸款、分期付款、保險,以及租賃、回購交易、質押融資等金融服務,控制交易環節;3月建設“紫砂壺全息數字防偽服務雲平臺技術”,採集每把紫砂壺的“DNA”,給予每把紫砂壺一份獨一無二的身份數據,控制紫砂産業鏈上的大數據庫;5月,高調推出“壺聯網”,搭建以“紫砂壺數字防偽雲平臺”、“資訊化服務平臺”、“大數據中心”為主要內容的“壺聯網”,可以為紫砂從業企業提供覆蓋産供銷業務的資訊化服務和電子商務服務,為客戶和藏友提供社交和交易渠道,從而建立覆蓋紫砂壺物理資訊、交易流轉資訊以及客戶、藏友的消費習慣、擅長領域等資訊的大數據中心,為O2O線上線下交易以及文化金融服務提供數據支援,進而形成獨特的“紫砂文化金融平臺”。可以説,“壺聯網”一旦搭建成功,其紫砂行業的國內老大地位將不可撼動。

  對於紫砂市場發展空間,楊飛信心十足,“它的利潤空間,毛利率要比電纜這塊高得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傳統文化這一塊肯定是要超過電纜這一塊的,未來的市場利潤空間可以説不可想像的。”

  記者手記:

  閉環成就價值

  閉環,無疑是當下的網際網路熱詞。馬雲曾説,所有的網際網路企業,都應該檢視自己的商業模式,是否能夠形成一個完整而封閉的系統,所謂商業的閉環。無論是最初的B2B,到B2C還是C2C,以及支付寶,到並購各種與交易電商相關的網際網路企業,阿裏的佈局無一不是為商業閉環系統在量身打造。

  記者本想就此案例展開論述,責任編輯以為有廣告宣傳之嫌,遂刪去。“文化+網際網路+金融”的閉環生態圈,相輔相成,而又相互促進。打造好這一“利器”,企業必將旗開得勝、爆髮式增長,儘管其顛覆之路才剛剛開始。

  這才是“不務正業”的中超電纜——哦,現在叫中超控股——天價佈局紫砂的幕後“陽謀”。 圖注:

  

  顧景舟刻並制玉璧提梁壺

  顧景舟刻並制玉璧提梁壺

  容量 ◎530ml

  成交價 ◎RMB16,330,000

  拍賣公司 ◎上海春秋堂藝術品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4秋季拍賣會 此壺為顧景舟先生取其代表作“提璧壺”之造型,歷經長期反覆推敲,創作而成。在蓋面處作較大改動,作玉璧狀,故稱之為“玉璧提梁壺”。此壺構思巧妙,製作精良。每一根線的始終、每一接合的過渡、每一棱角的銳鈍,都極為用心。壺蓋嚴絲合縫、整齊劃一;壺鈕造型新穎、頗具新意;壺嘴舒出自然、比例適度;提梁虛實有度、挺括有力;壺身端莊大氣、圓中見方。此件拍品整個造型簡潔、圓潤、端莊、明快;比例諧和、柔中寓剛;神、氣、韻兼備,是顧老砂壺創作中的一件巨作。壺肩處有顧景舟先生親自鐵筆篆刻“孤松宜晚歲 眾木愛芳春 戊辰龍年三月”,賦予了此壺濃厚的文化底蘊,體現了顧老砂壺創作的全面性,堪稱當代砂壺中的一絕,具有無法估量的文化價值與收藏價值。

  

  顧景舟、韓美林 提梁盤壺

  顧景舟、韓美林

  提梁盤壺

  容量 ◎500cc

  尺寸 ◎高12.8cm

  成交價 ◎RMB 11,500,000

  拍賣公司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中國嘉德2011年春季拍賣會 此壺為一九八八年由韓美林設計,顧景舟製作。其特點為直線與弧線交錯運用,轉折處明快流暢。提梁及蓋的設計新穎、大方、突出。整體製作形成圓中有方、方中帶圓的構圖特色,充分掌握運用了雕塑空間關係的美學概念。壺身豐厚扁圓,穩住了上半部的飛揚動勢,為整體的造型起到了關鍵作用。流則渾厚有力。遠觀此壺有如飛鳥于天之感。壺身刻有篆書“兩三點露不成雨,七八個星猶在天”之銘文,為韓美林書寫。字體書寫流暢、嫺熟、功力深厚,為此件作品增添了活力。

  

  顧景舟 六方壺

  顧景舟 六方壺

  尺寸 ◎高9.5cm

  成交價 ◎RMB 17,825,000

  拍賣公司 ◎北京藝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3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此件拍品為六面紫砂壺,該壺器形非常簡練,但不失恢弘之勢,表面光潤,沒有半點裝飾,棱角分明筆直,顯得十分莊重大方,質地溫潤細膩,握在手中柔和舒適。此壺整體清雅大方,端莊秀麗,盡顯大師風範,是紫砂壺中的珍品。

  顧景舟制 吳湖帆書畫 相明石瓢壺

  尺寸 ◎ 寬18cm 高8cm

  成交價 ◎RMB 12,320,000

  拍賣公司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中國嘉德2010春季拍賣會

  顧景舟在四○年代末期常往來宜興、上海之間,經鐵畫軒主人戴相明介紹認識了江寒汀、唐雲、吳湖帆、王仁輔、來楚生……等著名書畫篆刻家,令顧景洲的創作思想與藝術格調多了不同視野的養分。1948年,顧景洲主動精心製作五把石瓢壺,除自留一把,余四把慨贈戴相明、江寒汀、唐雲、吳湖帆。相明壺底印是王仁輔刻的“戴相明”三字方章,蓋印是任書博刻的“顧景舟”款,另四把則鈐上任書博篆刻的“顧景舟”底印、王仁輔篆刻的“景舟”蓋印。“顧景舟”之“舟”自此啟用。壺坯輕舟運滬,戴相明攜壺坯隨江寒汀至吳湖帆家書畫,吳湖帆飽墨執筆懸腕在五把壺坯上各題詩句,四把壺上各畫型態相異之竹枝,第五把壺則由江寒汀畫寒雀一隻相贈吳湖帆。畫成,仍由戴相明交貨船帶送顧家,由顧景舟親自鐫刻。陶藝一絕,書畫一絕,篆刻一絕,珠聯璧合,完美至極。相明壺刻字為“為君傾一杯。狂謌竹枝曲。相明先生。吳倩並題”;寒汀壺刻字是“寒生綠罇上。影入翠屏中。寒汀兄屬。吳倩並題”;唐雲壺刻字為“無客盡日靜。有風終夜涼。藥城兄屬。吳倩並題”;景舟壺刻字為“但為清風動。乃知子猷心。景舟先生。吳倩並題”,四把石瓢壺上風動疏竹畫之落款皆為“湖帆”二字,湖帆壺刻字為“細嚼梅花雪乳香。寒汀兄為余畫茶壺。倩自題”壺上孤雀雪梅畫之落款為“湖帆道兄正畫。寒汀”。

  石瓢壺原是紫砂傳統造型。顧景舟集各家之大成,創出自我,壺上宜書宜畫,一改清初以來纖細繁瑣、堆砌浮華之氣,刻意追求線型的流暢舒展,反覆權衡比例的協調秀美,顯現了簡樸大方的氣度。顧景舟制石瓢壺乃智欲其圓、行欲其方的砂壺珍品。

  顧景舟 大提壁壺

  尺寸 ◎高14.5cm;M18.5cm

  成交價 ◎RMB 12,880,000

  拍賣公司 ◎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2春季拍賣會

  至一九七八年起,顧景舟歷經四次修改,跨越二十餘年,用全部心血、精力、智慧,創造的傳統經典之作。而此款拍品的不同之處正是顧景舟經過四次修改後的成熟作品,尺寸也大過以往的同款提壁壺。做工的精湛,壺嘴的秀挺都更加的體現出來。

  顧景舟 高線三足套壺

  成交價 ◎RMB 12,880,000

  拍賣公司 ◎江蘇和信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1首場藝術品秋季拍賣會

  容量 ◎340 cc

  此壺為三足鼎式,壺身呈扁球形,敦厚飽滿。寶珠式鈕,短彎流造型獨特,方形提梁跨于壺上,轉折自如。通體光素,僅以三條線飾于肩部,平添幾分古意。此類造型的壺最早出現于明代萬曆年間,有《紫韻雅翫—中國紫砂精品珍賞》第44-45頁的“陳仲美款倣古鳳盉壺”可資比較。顧景舟先生師古而不泥古,他對於古代造型藝術有著獨到理解,同時又具備極強的創新精神,他的作品文人氣十足且具有時代感,本件“高腰線提梁壺”即為此中代表作。

  顧景舟制九頭咏梅茶具

  尺寸 ◎直徑11.3cm;寬14.3cm;寬24cm

  成交價 ◎RMB 28,750,000

  拍賣公司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中國嘉德2014春季拍賣會

  “九頭咏梅茶具”創作于1970年代,正是顧氏登上創作生涯巔峰的階段。文革前期顧景舟遭受不白之冤,鬱鬱不得志,父母親也先後離世,70年代初期終於逐步走出人生晦暗期。經過長期韜光養晦,飽汲文人藝術養分的顧景舟,多次配合南京大學和南京博物院的專家,跑遍古窯址、文博館,為藝術生涯注入全新生命,迎向創新坦途。

  紫砂咏梅作品歷來皆有,此類壺式原型是1930年代江蘇省宜興陶業職校王世傑校長所設計,1959年范正根、1964年朱可心均有製作。但是由顧景舟所詮釋的這件咏梅壺,全器的輪廓線條,既清新出塵,又能體會出梅枝傲骨不屈的精神,壺身氣度更是飽滿蘊蓄,神采奕奕。將紫砂壺藝中所需蘊含的形、神、態都具體表現出來,樹立了個人風格。正如宋伯胤先生指出的:“丁蜀陶人在以這些生長在他們周圍並且十分熟悉的對象做為題材時,並不是簡單的再現(duplicate)或倣造(copying),而是把它們當作自己的作品,深深蘊含著作者的自我表現與審美觀念。”

  眾所週知,顧景舟大師一生創作的近百個品種中,絕大多數為光素器,並以氣勢雄健嚴謹,造型簡練古樸,享有盛譽。相較之下,顧氏的花貨作品便顯得極為珍稀罕見。“九頭咏梅茶具”完整呈現出顧景舟經營花貨的風格與功力。全器以梅幹為造型設計,壺嘴呈喇叭式,出水點注順勢而出,遒勁有力;壺把乘勢而起,蜿蜒蒼勁,端拿舒適。壺身點綴朵朵梅花,花瓣塊面飽滿,紋路清晰,雕塑技藝高超,氣韻高雅,具體驗證了世人對顧景舟“集紫藝之大成,刷一代纖巧糜繁之風”的藝術評價。

  顧景舟的作品主要以單壺創作為主,連杯的套組較為少見,此套“咏梅茶具”多達九頭之多(一壺、四杯、四托),彌足珍貴。顧氏極為重視傳統純手工制壺技藝,從手工捶泥到排窯送燒,一砂一泥、一杯一托,親力親為,毫不取巧,當年銳意創新的顧景舟對此套九頭茶具所耗費的心力與時間,想必殊為可觀,也更甚于其他作品。

  顧景舟 提璧組壺

  尺寸 ◎ 尺寸不一

  成交價 ◎RMB17,825,000

  拍賣公司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1年秋季拍賣會

  璧,古代禮器,也是美玉的統稱。提璧壺是工藝美術大家高莊教授創意設計,顧景舟先生首制,時在一九六五年。在此後的近四十八年中,顧景舟先生多次提煉,精益求精。 諸如在梁的高低,嘴的伸卷,蓋的變化,鈕的虛實,角的銳鈍,都作過不同的賞試和探索,且有單壺及套具。日臻完美。先生曾説:“一個人一輩子能留下幾件經得起推敲的作品就不錯了。”提璧茶具誠如先生自己評價“是當代紫砂壺中,表現出材質美、工藝美、內容美、形式美、功能美等五美境界的一絕。”這並非先生自誇,而是確實如此。

  

  顧景舟 虛扁

  顧景舟 虛扁

  尺寸 ◎ 高7cm M15cm

  成交價 ◎RMB11,500,000

  拍賣公司 ◎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2012春季拍賣會

  1993年10月21日,年近八旬的顧景舟為促進海峽兩岸的情誼,弘揚紫砂陶文化的真諦,應邀赴台灣參加“宜興紫砂陶精品展”活動,受到台灣各界人士盛大而熱烈的歡迎。這次展覽他帶去兩件作品:虛扁壺和雙圈壺,一高一矮兩個光貨造型,比智窮工,美輪美奐,讓台灣的紫砂愛好者大飽眼福.

  壺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圓扁葫蘆,長流的轉折呼應重心略向上的環型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蓋鈕巧妙地凸起令壺的重心上移,腹似虛實有通壺顯得精實有神。

  顧景舟制吳湖帆書畫寒汀石瓢壺

  尺寸 ◎縱13.5cm;寬17.8cm;高7.9cm

  成交價 ◎RMB14,950,000

  拍賣公司 ◎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拍賣會 ◎八週年春季拍賣會

  重 ◎432 g

  此壺為紫砂泰斗顧景舟所制,由吳湖帆(1894—1968)于壺面上畫風動竹枝,贈予江寒汀(1903—1963)。刻銘引自宋代詞人梅堯臣(1002—1060):“寒生綠罇上。影入翠屏中”。竹葉姿態爽颯,如有習習清風,行書勁健灑脫,正與壺身整體權衡協調之線條、造型對應成趣。這是顧景舟與江寒汀、吳湖帆與唐雲(1910—1993)等海派書畫家合作的五把傳世石瓢名壺之一,是藝術家相知、唱和交流之作,紫砂、詩、書、畫、篆刻的完美結合,名家名手,彌足珍貴。

  顧景舟(1915—1996),本名景洲,名號有曼晞、瘦萍及壺叟等,堂號自怡軒,浙江宜興川埠人。少年時從祖母習紫砂工藝,後至上海從事倣古紫砂製作,臨摹陳鳴遠等名家作品。抗戰勝利後,他通過上海鐵畫軒陶瓷店老闆戴相明(別字蓮生),結識海派書畫家,包括江寒汀、來楚生(1903—1975)、謝稚柳(1910—1997)與吳湖帆等人,相與交遊、切磋,藝術思想與境界大為提升。1948年,易名景舟,意謂自己是藝海中一葉小舟,命運隨藝海一舟而搏擊,勇往直前,足見此一際遇對其藝業影響之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