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業界聚焦 > 正文

字號:  

亞洲藏家緣何熱衷海外競拍

  • 發佈時間:2015-03-25 09:06:55  來源:東方網  作者:徐磊  責任編輯:張明江

亞洲藏家緣何熱衷海外競拍

  亞洲藏家緣何熱衷海外競拍

大明楷書禦制佛經

  大明楷書禦制佛經

  在內地拍賣市場持續調整的形勢下,紐約亞洲藝術周卻是捷報頻傳,從安思遠私人珍藏專場的白手套成交,到大明楷書禦制佛經的天價落槌,紐約市場的行情可謂火爆。這種拍賣佳績的出現除了名人效應,更離不開拍賣行成功的行銷策略。除此之外,這屆亞洲藝術周對於內地藝術市場還有哪些借鑒和促進意義呢?對此,我們專門採訪了業內專家來解讀這一現象。

  名人效應 催熱安思遠專場

  今年的亞洲藝術周聚集了全世界的關注目光,42位世界頂級畫廊機構、5家國際拍賣行、22家知名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共同參與。與往年相比,藝術機構的參與數量並沒有太大增長,但無論是預展還是拍賣現場,都可以用人氣爆棚來形容。

  為何今年的紐約市場如此火爆呢?毋庸置疑的是,安思遠的名人效應功不可沒。在佳士得推出的“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專場中,1400多件拍品全部成交,刷新4項世界拍賣紀錄,最終完美地交出了1.3億美元的成績單。作為世界最著名的古董商之一,安思遠的號召力可想而知,佳士得上拍安思遠珍藏的消息一齣,全球藏家都聞風而至。

  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亞洲藝術周每年都會有,主要面向亞洲市場來做,如果不是因為安思遠,也沒什麼特別值得關注的。安思遠作為著名收藏家,他的地位和收藏品位都很高,尤其是他的明清傢具和佛像。買家熱情為何這麼高漲?因為安思遠收藏過的作品相當於已經把過關了,流傳有序、保真度更高”。更重要的一點,這次拍賣釋放出的安思遠珍藏大都是市場上難得一見的生貨,這也是讓藏家趨之若鶩的一大原因。

  市場火熱 行銷策略是關鍵

  對於佳士得而言,“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專場是籌劃已久的重頭戲。在2014年拿到拍賣授權之後,佳士得就已經著手做了同名展覽。同年9月釋放出即將拍賣的消息,並於11月底開始全球巡展。在拍賣預展時,還專門做了安思遠紀念講座。這些準備充足的功課讓這場盛大的專場秀賺足了眼球。

  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歐樹英錶示,“佳士得對安思遠這一專場的整體行銷和包裝,相當於給拍品貼上了一個標簽,以安思遠這樣一個標誌性人物來激發買家的興趣,是很有品牌號召力的。從佳士得的巡展、宣傳中可以看出拍賣行在行銷方面有著完善而週密的策劃方案,相信這一點對國內拍賣行是很有啟發的”。

  季濤分析認為,“開設收藏家專場,其實並不是新鮮的事情。以前國內拍賣也有,比如嘉德推出的王世襄專場。但像安思遠這麼重量級的藏家以及這麼大的上拍量,國內目前還沒有過。國記憶體在的問題是,除了極少的收藏家以外都比較年輕,所以藏品的規模和影響力還不夠,只能慢慢積累,短時間也不會出現這樣大的藏家或是有這麼多的藏品可以放到市場上”。

  值得一提的是,摘得亞洲藝術周成交桂冠的大明楷書禦制佛經同樣精彩,這件明代佛經據傳為鄭和真跡,在紐約蘇富比以10萬美元起拍,最終以1402萬美元成交。其實,令人驚訝的不是作品的價格,而是超過百倍的增幅。有業內人士透露,低估價並不代表低成交,可能只是拍賣行的行銷策略。

  歐樹英錶示,“從成交價格和參與熱情來説,這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拍賣活動。但我關注的不是漲幅方面的增長,也沒有太多關注的必要。對拍賣公司來説,拍品起拍價是從多方面考慮而設定的,希望能引起大家競拍的興趣,同時也能體現市場的一個基本價格”。

  對於國際拍賣行而言,起拍價和成交價很少會出現這麼大的差距。在季濤看來,100多倍的漲幅説明大家對拍品的看法、研究深度不一樣,這屬於特殊情況下出現的狀況。但有這麼多買家在競爭,首先這件拍品確實很稀缺,是目前出現的第二件作品。其次,鄭和的意義很重要,他代表了中國的海上文化交流,還可以延伸至現在的“一帶一路”概念,這些都引起了市場對鄭和的重視。

  海外文物回流 亟待破題

  據了解,本屆藝術周的亞洲買家佔了很大比重,他們對於文物藝術品的競拍熱情高漲。比如著名藏家劉益謙豪擲千金,除了拍得大明楷書禦制佛經外,還先後以352.5萬美元、486.9萬美元競得明十七世紀黃花梨畫案以及西藏十一、十二世紀銅瑜伽士坐像。另外,他還以445萬美元將清乾隆時期的禦制青玉交龍鈕“大觀堂寶”璽和87.4萬美元成交的商代甲骨刻辭等收入囊中。這些拍品回到國人手中值得欣慰,但現實問題是,海外回流文物的政策並不樂觀,比如高昂的關稅等問題,都已經成為影響文物回流的羈絆。

  對此,歐樹英錶示,“從稅收層面上來説,無論是進關還是其他環節都存在一些問題。但能在國際拍賣場上舉牌的人,在經濟實力和其他方面都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將拍品放在保稅區或境外保存。但從長遠來看,今後這些重要文物能不能回流,在稅收以及海關政策方面還需進一步有針對性地調整,這是需要政府和行業協會包括藏家共同推動、共同努力的”。

  藝術市場近年來呈現出一種趨勢是更加注重明代藏品,比如從2.8億港元成交的明成化鬥彩雞缸杯、3.48億港元成交的明代永樂禦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再到今年的大明楷書禦制佛經。對此,季濤分析認為,“因為年代越往前,藝術品的風格越樸素,比如明代的傢具、瓷器一樣,比較簡潔樸素。現在大家都在追求高雅,若想尋求簡潔、樸素的東西可能就得往明代或者宋代的方向走”。

  對於內地市場而言,亞洲藝術周的火爆行情會産生哪些影響呢?在季濤看來,內地市場宏觀上存在一些回暖的跡象,但近現代等板塊可能還將繼續調整。“這次紐約市場對國內的影響將主要反映在佛像上。比如,去年創下天價的明代唐卡,佛像和佛經在今年紐約市場上也拍出了不錯的價格,這些跡象表明大家對佛教題材拍品的追崇程度在逐步提高,接下來這一品類可能會有比較明顯的漲幅。”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