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齊白石能用一年時間等到十五億嗎?

  • 發佈時間:2015-05-27 10:40:50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毅

  5月17日的嘉德春拍誕生了一隻“最貴的鷹”:潘天壽《鷹石山花圖》以2.7945億元成交。當晚,李可染的《井岡山》也拍得1.265億元高價。書畫市場已經低迷四五年,是拐點到來還是另一輪虛熱又開始了?

  鑒往知來,回顧與展望一下屢創奇跡的中國書畫市場,或許可以有助於我們比較理性地看待“熱”與“亂”。

  北京保利拍賣公司近日宣佈,備受關注的齊白石《山水十二條屏》將在保利藝術博物館對公眾公開展出——這是它從公眾視野銷聲匿跡近60年後首次公開展覽。

  2015年是保利拍賣成立十週年,徵集了許多重量級拍品,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齊白石盛年創作的山水巨制《山水十二條屏》。

  齊白石一生畫作數萬,以單件為多,條屏中以四條屏居多,六條屏、八條屏較少,十二條屏更是鳳毛麟角。據權威研究資料,齊白石平生創作的《山水十二條屏》有兩套,一套是1932年為四川軍長後任省主席王纘緒所繪,現藏重慶博物館。此套《山水十二條屏》就成為民間收藏、可公開交易的“唯一”。無論從作品成熟度、稀缺性和唯一性,還是從作品著錄、展覽記錄完整、名家收藏和流傳有序,它都是齊白石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著名齊白石研究專家郎紹君對其不吝讚美:“這十二條屏,把遠遊印象、寫生畫稿、前人模式(如金農畫遠景荷花)和居北京後的創作經驗熔于一爐,構圖簡潔,境界新奇,有濃郁的現實生活氣息;畫法則集勾勒與潑墨為一,間有鮮艷的著色。可以説,這套條屏具有總結性,很大程度上標誌了齊白石山水畫的成熟。”

  保利拍賣表示,保利擁有為期一年的借展許可權。“在此期間,保利拍賣歡迎一切形式的洽談,並接受拍賣、私洽等各種交易方式。” 據悉,單是向保險公司投保的金額,已高達15億元。

  為什麼要用一年時間進行宣傳、招商,拍賣、私洽同時運作?據悉是因為“有經濟實力購買這件藝術作品的個人與機構屈指可數,對於這部作品,應該抱有理性、慎重的態度,不應簡單地一拍了之。”

  落花雖有意流水恐無情

  持續一年的時間之內,這件拍品,都將是關注的熱點。但能否高價順利成交?

  委託人和保利拍賣給出十二條屏6億-15億元的高估價,自有他們的底氣:齊白石是目前大陸市場最具市場號召力的近現代書畫大師,擁有最高的知名度和最廣大的收藏群體;齊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圖》已經創造了中國書畫作品的拍賣紀錄;相對花鳥草蟲,齊山水作品數量相對稀少,價格也遠高於前者。且現有條屏山水中,目前能在市場流通、交易的只有這一套,符合拍賣市場特殊性和唯一性要素,創紀錄當在情理之中。

  這是賣家邏輯,買家是否接受這個出價,則有市場邏輯。能否創造天價取決於三個因素:買家群體、資金和時間節點。

  國內經濟正處在深度調整和轉型的新常態,當年推高藝術品價格的是地産和能源行業的財富新貴。現在,曾經一擲千金的山西、內蒙古煤老闆在藝術品拍賣市場早已銷聲匿跡,地産業的黃金十年已經結束,地産大亨豪氣幹雲的氣勢不復從前。

  當年的熱錢中還有各類藝術品信託和投資基金,但金融資本的短期操作和藝術品長遠投資的結構性矛盾,已導致大部分藝術品信託和投資基金折戟沉沙。雖然藝術品和金融融合是大勢所趨,但目前尚未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運作模式。

  從往昔藝術品市場和股市的關係看,二者具有高度負相關性:股市蕭條低迷時遊資會進入藝術品市場尋找機會,從而推高價格。目前股市已經熱得發燙,這會産生虹吸效應,“吸走”進入藝術品市場的資金。

  中國藝術品市場,尤其是內地市場,一向以書畫為重鎮,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毋庸諱言,書畫作品有的作了雅賄之用,然反腐敗風潮正向縱深發展。

  中外不可比奇跡不可期

  近年,西方藝術家作品屢刷拍賣紀錄:比齊白石年輕1歲的挪威畫家蒙克的《吶喊》,2012年在紐約蘇富比以1.199億美元成交;2013年,畢加索名作《夢》以1.55億美元價格私洽成交。今年2月,印象派藝術大師高更的《你何時出嫁》以近3億美元天價私洽成交。5月11日在佳士得紐約舉辦的“展望歷史”專場,畢加索巨作《阿爾及爾的女人》以1.79365億美元成交,誕生新的藝術品拍賣世界紀錄。

  很多人從這個角度來評估東西方價差:齊白石可以和高更、蒙克、畢加索比肩,但畫價遠未得到體現。

  然,西方藝術品市場歷數百年發展,已經非常成熟穩定,有較公允的評估標準,同時也擁有龐大的收藏家群體和深厚的收藏文化。目前,齊白石作品的收藏群體主要是華人,且以國內華人為主。國內藏家的收藏實力與歐美資深藏家相比,還有相當距離。要與之分庭抗禮,取得定價權和話語權,仍有很長的路。

  事實上,中國藝術品市場自2010-2011年達到高潮之後,迅速如過山車掉頭下跌,至今未見企穩。許多曾經的天價甚至被腰斬,這其中也包括齊白石。

  2014年北京保利春拍,齊白石的《花鳥四屏》拍得5577.5萬元,但不久就被有心人發現,該幅作品2011年在嘉德秋拍就已經拍出了9200萬元。三年時間縮水三千多萬元,引發公眾巨大質疑。

  原來,該拍品在市場最火爆的2011年拍出9200萬元之後,買家事後反悔不願付款,拍品又回到原藏家手上。2014年,藏家再次送拍北京保利,最終以5577.5萬元成交。

  另一個廣為人知的事實是,2011年在嘉德創造中國書畫藝術品和齊白石個人作品拍賣紀錄的《松柏高立圖》,實際並未最後實現,作品現陳列在送拍人劉益謙的私人博物館。未能交割的原因是,拍賣之前,拍賣公司私下估價能以兩億成交,具有戲劇性的是,拍賣現場氣氛火爆,多位買家熱烈競投,競拍人興奮過頭,一時把持不住把價格舉高了——高到一個事後冷靜下來不敢付款的高價!

  就像股價會上下波動,藝術品的價格也會有漲跌,沒有永遠上漲的藝術品,即使是藝術品市場的常青樹,也不可能只漲不跌。更何況,自從九十年代拍賣市場誕生以來,齊白石作品價格上漲了萬倍,已嚴重透支了未來的上升空間。

  但藝術品拍賣市場最吸引人和最激動人心之處,就在它的戲劇性和偶然性。經常有買家為了競逐心儀的藝術品不顧一切最後成就天價,每個拍賣季,總會有幾匹黑馬爆冷,讓人目瞪口呆。和股票及其他可量化和標準化的商品不同,藝術品的特殊性和稀有性有機會爆冷。這幾年,王羲之《平安帖》、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明成化鬥彩雞缸杯、明永樂禦制紅閻摩敵刺繡唐卡等天價成交的藝術品,均如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