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傳景德鎮陶瓷因雅賄興旺:反腐後生意蕭條

  • 發佈時間:2015-05-05 10:51:04  來源:四川線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資料圖

  在今年三月閉幕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美術學院院長何炳欽受訪時表示,景德鎮陶瓷收藏市場非常多元,別用“雅賄”給景德鎮陶瓷貼標簽。 針對近期有關“景德鎮陶瓷因‘雅賄’興旺,因反腐導致市場蕭條”的言論,何炳欽表示,“雅賄”不過是附著在陶瓷藝術品上的“污泥”,無法阻擋陶瓷藝術的發展。

  劉偉還説,“雅賄”的現象存在很久了,絕非景德鎮獨有。但凡這些高端藝術品,都是小眾市場。能消費的,絕對是政商界的成功人士。著名畫家范曾不也説過,他的畫為什麼那麼貴?就是“內靠貪官,外靠土匪”。

  劉偉是安徽人,早年在北京、深圳經營藝術品生意,數年前來景德鎮,也將自己的經營範圍鎖定在瓷器領域。他表示,前些年景德鎮的瓷器市場,的確陷入畸形的繁榮。省委書記的夫人是“藝術發燒友”,幾名市領導又是“藝術大師”。有外地人開玩笑説:“貴圈頗亂!”

  “于姐”出手

  蘇榮在江西擔任省委書記的幾年中,他的夫人于麗芳是景德鎮的常客。據報道,于麗芳在景德鎮收走的瓷器,足有好幾個車皮。

  劉偉表示,自己曾在一次飯局中見過於麗芳。于麗芳到景德鎮來,前期都會有市領導陪同,後來對當地情況熟了,不同政府打招呼,直接帶人來景德鎮。“在景德鎮瓷器圈裏混的人,見一眼於麗芳不難。”

  對那一面之緣,劉偉回憶説,于身邊有幾個隨從,但她對人還算客氣。見到年紀比她小的陶瓷藝術家,人家稱呼她“于姐”,她則叫別人“老師”。

  劉偉承認,景德鎮許多做瓷器的人,其實“沾了于姐的光”。劉偉講到蘇榮落馬之後的一次聚會,有一名藝術家對於蘇榮夫婦頗有微詞,説蘇榮耽誤了江西發展,還説于麗芳從自己這裡收購了一件瓷器,只給了很少的錢。因為是朋友,大家説話很隨意,馬上有人站出來説:“你這話可是言不由衷!于麗芳從你那裏拿東西,哪怕不給錢你也不吃虧。”

  劉偉解釋説,于麗芳因為身份特殊,幾乎成為收藏界的“風向標”。她從誰那裏收了東西,這人的身價立馬抬升。

  他説起了自己的一次經歷。于在景德鎮收了一件瓷器,此後不久,聽説她竟然以高價轉手了。這件瓷器的製作者,與劉偉是朋友,劉偉也收藏有他的許多作品。 一聽這個消息,劉偉還有些不平,心想省委書記的老婆就是不一樣,自己賣不出去的東西,到了人家手裏竟能賣高價。但此事之後,藝術家朋友的身價上漲,劉偉也出手幾件瓷器,回收了部分資金。

  劉偉説:“于麗芳身份不一樣,同樣一件東西,由她賣出去跟我們來賣,價格天壤之別。但是,于麗芳高價出手一些瓷器,確實抬高了整體的交易價格。”

  景德鎮一名陶瓷藝術家告訴記者,于麗芳沒有多少真才實學,更談不上什麼藝術造詣,她所依仗的,不過是背後的權力。可是,別説于麗芳這種身份,有時就連省廳的某個副廳長,都會有人去費盡心機巴結。有一年某國家部委的辦公大樓落成,各省廳要贈送一些禮物。有名藝術家和省廳的副廳長有私交,省廳就將這名藝術家的作品送到北京。此後不久,便有幾名商人找到府,要高價收購這名藝術家的另一批作品。因為在商人眼中,藝術家應該和部委關係不錯,需要時能幫上忙。“就因為這層莫須有的關係,這個藝術家賣了不少自己的作品。”

  “大師”的價碼

  劉偉介紹,中國人富起來的時間很短,還沒有成熟的收藏理念,許多所謂的收藏家,不過就是倒買倒賣的二道販子。至於那些喜愛收藏的官員,相當一部分缺乏基本的鑒賞能力。“於是,作品的價值已經退居其次,大家只看藝術家的名氣。所以在書畫界,人們對於書協、畫協主席的名頭很看重。在景德鎮,很多人開始追逐‘大師’的頭銜。”

  “大師”背後的確有誘人的經濟利益,但追捧的人太多,也出現了氾濫成災的現象,以至於在景德鎮出現了“一堵墻倒下來,砸到十個人,七個是大師”的説法。

  據了解,從省級到國家級大師,不同機構評選出來的大師稱號就有近20種,包括江西省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西省技能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藝大師、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等。其中,最受認可的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其次是中國陶瓷工藝大師。

  根據景德鎮截至2012年初的官方統計,景德鎮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23人(約佔全國的1/3),中國陶藝大師27人,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24人,省工藝美術大師74人,省高級工藝美術師1800多人。

  在景德鎮為數眾多的“大師”中,有兩個特殊人物。一個是許愛民,另一個是上文提到的許的師弟馮林華。許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馮為“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

  按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公佈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審辦法》,除了陶瓷藝術修養和政治道德水準之外,凡申報“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的陶瓷藝術工作者須具備“至少要具有4年以上省級陶瓷藝術大師(或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身份”的條件;未開展上述大師評選或評選開展不足4年的省份,至少要具有8年以上高級工藝美術師身份的人員方可參評。

  評選過程中就有人質疑,許愛民並無上述省級大師身份。更奇怪的是,在江西初次報送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參評名單中,並沒有許愛民,可公示結果中卻有許愛民在列。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負責人當時受訪時曾表示,江西省後來補報了許愛民,至於為何補報,不太清楚原因。

  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含金量比“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更高,許愛民因為這個頭銜,曾引發巨大爭議。彼時身為官場中人的馮林華自然不敢再去蹚渾水,因此對於含金量稍低的頭銜也心滿意足。後來,馮林華調任景德鎮陶瓷學院黨委書記,一些人便慫恿他再攀高峰,拿下“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頭銜。馮林華卻對身邊人説:“許書記才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我怎麼能和他平起平坐?”為此,還有人説馮林華“懂規矩”。

  身為市委書記的許愛民拿到“大師”頭銜,他的作品自然更加搶手。一名當地人士介紹,在北京、上海舉辦的幾次展覽會上,許愛民的作品不僅擺在顯眼位置,賣得也好。

  在一次展覽會上,一名上海商人高價買下許愛民的藝術品。彼時,許愛民正擔任景德鎮市委書記。不久,這名商人來到景德鎮,提出要在當地投資,希望許愛民多加關照。

  畢竟是出錢購買了自己作品的富商,許愛民要盡好地主之誼。可吃喝之餘,許愛民也表示,投資的事,恐怕還得公事公辦。自己既是藝術家,也是領導幹部,兩種身份要界定好。

  精明的上海商人沒有聲張,只是默默等待解套的機會,直到許愛民到了省發改委主任的位置。

  上海商人結識了一名福建籍商人,對方正好在贛南經營稀土生意。於是,上海商人高價把那些出自許愛民之手的藝術品賣給福建商人。福建商人捧著藝術品,數次登門拜訪許愛民,結果依舊不理想。

  最後,福建商人試圖依葫蘆畫瓢,再做一樁高買高賣的生意,將藝術品出手套現。正在運作過程中,許愛民離開發改委,成為省政協副主席。這些藝術品便再也賣不出去。

  一名當地人士告訴記者,許愛民最終只是被開除黨籍和降職,並未像許多落馬官員那樣承擔法律責任,某種程度上,或許也與“大師”頭銜有聯繫。據他了解,許愛民出手作品時,都會參照其他“大師”的行情,不會要價過高。不過,僅僅是按行情辦事,就已經是不菲的收入。那些買家難免會有其他想法,但真要找許愛民辦事時,他往往並不買賬。

  繁華過後

  關於雅賄,外界一直有“保險”的説法。還有報道稱,從一名貪官家裏查抄出價值不菲的藝術品,可在法庭定罪環節,對於藝術品的價值又發生爭議。找到作者一問,作者説成本在幾千塊錢。最後,也就只能按這個價格定罪。

  對於這種説法,景德鎮的一名資深藏家並不認同。他認為,用藝術品來搞勾兌,風險其實很大。比如那些高價買了許愛民、馮林華作品的人,現在就虧大了。“其實,就算他們不落馬,只要退下來,好些作品也要大幅貶值。”

  “還有另一點,就是變現難。”這名藏家説,官員收了個價值連城的藝術品,往往很難變現。“這些東西太挑賣家,一般人根本不會來消費。那些專業藏家,整日出沒各種拍賣會,到處聯繫人看貨,一年也成交不了幾單。官員想通過正常渠道出手,就更加困難。”

  這名藏家表示,雅賄現象肯定存在,但究竟佔多大比例還不好説。那些接受雅賄的官員,很多也是出於個人愛好。“就説于麗芳吧,如果不是她對於藝術品特別熱衷,僅從經濟利益的角度,是犯不著冒這種險的。她在景德鎮拉幾個車皮的瓷器,當時就傳得沸沸颺颺。”

  談及如今的生意,多名景德鎮人士表示“的確清淡很多”。劉偉告訴記者,過去行情好,有人“沾了于姐的光”,現在是很多人都跟著于姐倒楣。“過去説于麗芳在這家店買過東西,其他買家聽著也覺得與有榮焉,現在説,人家躲都躲不及。”

  景德鎮一家藝術品店負責人介紹,江西境內有一所幹部培訓學院,前幾年一到週末,總有學員開車來景德鎮收購瓷器。“八項規定”出臺後,來的人明顯少了。到了蘇榮落馬,幾乎就絕跡了。

  至於景德鎮瓷器市場的未來,劉偉苦笑著對記者説,高檔餐廳生意不行了,還能轉行做中低檔,但藝術品這個行當,的確很困難。“只能寄希望於新富階層儘快崛起吧。過去收藏藝術品的,大多是官員,就算商人買了,也是拿來送人。不過近些年,的確有一批有品味的企業家,開始認真搞收藏並建起了自己的私人博物館。”

  對於藝術品生意的蕭條,許多景德鎮人士認為並不是壞事。一名當地人士表示,過去的繁榮是畸形的,惠及的只是少部分人。“前些年藝術品市場那麼火爆,但景德鎮的整體經濟並沒有多大起色。”只有反腐後大環境好了,更多人的日子才會逐漸好起來。(應受訪者要求,劉偉為化名)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