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女靠收集破爛獲得民國藏品
- 發佈時間:2015-03-10 09:54:02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郭偉瑩
民國咖啡廳
紅木(酸枝)夾三銅(紅、白、黃銅)檯燈燈座
便簽夾和水晶香水瓶
近日,廣州一棟紅磚樓內舉辦了一個民國收藏展,從民國報紙、貴夫人證、牙雕,到民國大宅專用的義大利地磚和德國門鎖、各式各樣的玻璃器皿……這裡所陳列的超過三百件民國時期用品及傢具,都來自於一位廣州女孩的收藏。
民國藏品靠“收集破爛”獲得
民國時期,中西碰撞、大家輩出。作為這棟紅磚樓的“主人”,所有的藏品都出自於古仔的收藏。
“其實我玩收藏很多年了,從民國物品開始收藏,現在初步開始涉及明清藏品。收集“破爛”多年,民國時期的物品是我入門時期收藏較多的東西,而且民國剛達到收藏級別的一百年門檻,是個潛力股。”
這些有趣的藏品,大多是古仔在一些古老的大宅拆遷前收集回來,又或者從其他行家那裏接手過來的。就像前段時間有一間騎樓拆遷,她得知消息後隨即趕過去,於是又成功收穫一件“勝利品”。
對於古仔而言,每件藏品背後都有故事。如同鳳型臺夾,形狀如同鳳凰,喙處可以調節,安裝有螺絲固定裝置,放在桌面上緊緊夾住桌板和布料,以此固定。“從中看出當時的人生活非常精緻,很注重生活品質,對細節很講究,它是我從臺山的一位華僑那裏淘來的,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她這樣説道。
收藏是一條“幸福的不歸路”
對於古仔來説,收藏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我收藏並非為了交易,而是通過舊物學習古代文化和藝術。”她告訴記者,剛開始收藏老傢俬時就是從民國時期入手,民國的物品由於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款式和設計比較新穎,加上這個時期的東西價格不高,而潛力較大。
“我希望通過一些細節去講述民國時期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反觀現代人忙碌、快速消耗的生活方式,讓大家深思怎樣回歸生活本源,讓心靈獲得更多釋放。”她説。由於從事藝術事業,古仔喜歡把收藏作為一種探知了解古舊文化和工藝的路徑,在20多年的收藏過程中,她始終樂此不疲,經常戲稱這是一條“幸福的不歸路”。
對她而言,收藏不是為了升值和任何經濟利益,而是通過一件老物品了解其背後的故事,學習工藝和技法,從而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而當知識不斷累積、眼界開始提高,確實也有回報,而這只是一種意外的收穫。
“在這裡沒有複製品”
通常而言,收藏品具有三種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經濟價值,它們三者不可分割,總有一點打動著收藏者,而古仔收藏的原則只有一個:喜歡。“玩老物品心態很重要,急功近利追逐市場會讓自己誤入歧途,保持平和、對古文化的謙遜態度是做學問和提高修養的基礎。”
對古仔而言,最有趣的是淘寶的過程,比如通過朋友得知某些騎樓、華僑大宅或老祠堂被拆,馬上去“搶救”;也有觀眾邀請她去看看自己家閒置的老物品。
“我們儘量把自己覺得有價值的東西保留下來,把它們分享並活化,這裡的民國咖啡廳也是一個活化作品,它是使用民國時期的傢具和物品佈置而成的,讓人有種穿越古今的感覺。”她説。整棟三層的民國紅磚樓就是一個渾然一體的陳列空間,陳列的傢具本身都是藏品,這裡沒有複製品,都是真正的老物。
“民國報紙”:廣告滑稽又有趣
在一眾民國藏品中,古仔特別為我們介紹了“民國報紙”,這是令她印象最深刻的藏品。這些報紙的來源也很曲折,她在清理從香港淘來的一個舊衣櫃時,無意中發現夾層有23張民國十年左右的香港報紙,裏面的廣告畫、文字都是手繪,它們由白話文寫成,有些廣告語現在看依然很滑稽有趣。比如美國GE燈泡廣告:“人心隔肚皮,燈芯隔玻璃。”除此之外,還有美國勝家縫紉機、屈臣氏、李施德林等廣告,可以看到100年前這些國外企業為了打入中國市場所做的本土化植入。
當然,它們僅是所有私人藏品的一小部分,在現場還有民國建築轉入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房産證、香港股票、精美昂貴的義大利地磚和歷久常新的日本瓷片、十分罕見的德國門鎖、逾百個不同款式的玻璃器皿等等。除了民國,明清甚至更遠的年代的東西古仔都有收藏,等到藏品足夠豐富,她打算再繼續展示出來公諸同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