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乾隆瓷母遭華人爭搶拍出1.5億元 至今無法複製

  • 發佈時間:2014-09-19 07:22:27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易小燕  責任編輯:胡愛善

乾隆瓷母遭華人爭搶拍出1.5億元至今無法複製

  故宮展出的瓷母。京華時報記者王苡萱攝

  北京時間9月18日7點左右,此前頗受業內關注的清乾隆“瓷母”不負眾望,以2472.3萬美元(約合1.51億人民幣)成交,為內地一神秘買家競得。消息一傳來,圈內又展開了新一輪的討論。此件瓷母曾于1964年首現拍賣市場,當年以不足一萬人民幣成交,而50年後拍得如此“天價”。在專家看來,這件拍品與故宮瓷母有著99%相似性,拍品本身的價值、稀缺性以及清晰的來源共同構建了瓷母“天價”的基礎,拍得該價格屬於預料之內。

  1舉牌者説

  參與競價者均為華人

  在當地時間8月17日19點,美國波士頓斯納金舉行“亞洲藝術專拍”專場,第96號拍品——瓷母以15萬美元起拍,先後至少有8張號牌參與競拍,使得競標價格快速上升。1000萬美元過後,剩下兩位買家展開爭奪,“我們一直叫價到1800萬美元,之後改用電話委託,與對方一直你來我往,我們舉到落槌的上一口價”,香港藏家翟健民告訴京華時報記者。瓷母最終以2200萬美元落槌,含佣金成交價2472.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51億元,由內地一神秘買家競得,前後競價持續約10分鐘。

  據翟健民現場的觀察,參與競拍的買家均是華人,“沒有外國人參與,場外3名買家採用電話委託,現場大概有6位買家舉牌,而我們自己就佔了4個號牌”。實際上,真正參與拍品爭奪的買家應為4人。

  2業內聲音

  稀缺造就成交“天價”

  該拍品為通運公司舊藏,曾于1964年首次現身美國一家拍賣行,當時以4000美元成交,此次估價也僅為15萬-25萬美元(約合92萬-153萬人民幣)。對於拍品最終的成交價,嘉德瓷器部總經理劉越認為是“在預料之中,與之前看過原作的行家們的預計相差不大”。他並不認為這件拍品是大家所説的“低開高走”,因為在現場看完實物以後,其實發現這件瓷母的品相並不是很好,身上約有5處修補和幾處裂紋,“在有殘破的情況下,最後的成交價符合目前的市場行情和拍品本身的地位”。

  雖然沒有奪得拍品,但翟健民也表示最終的成交價格很合理,“入行40年,之前只見過故宮那一件,而且只能隔著玻璃看。這件拍品的面市很難得,也離我的心理價位很近,我估計在2000萬美元出頭、2500萬美元之內”。

  而在資深藝術品市場顧問梁曉新看來,這個價位稍微高了點,他的心理估價是在1000萬美元左右,“主要是因為目前市場的行情不是很穩定,而且從朋友發來的圖片看,拍品本身也有損傷”。儘管梁曉新認為最終的價位有點高,但他也表示理解,“如此罕見、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樣的價格也是合情合理”。

  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呂成龍對這件拍品也一直在關注,對於最終的成交價,他表示:“我是搞研究的,不懂拍品的市場價格,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件拍品絕對不會低,如此稀少重要的東西不可能便宜”。

  3故宮專家

  與故宮瓷母大同小異

  此前,保存于故宮博物院陶瓷館的瓷母一度被認為是存世孤品,其標簽上至今還寫著“傳世僅此一件,彌足珍貴”。而當美國波士頓斯納金拍賣行推出這件與之極為相似的瓷母時,一時引發爭議。呂成龍認為,“再出現一件也不足為奇,通過目前的一些實物來看,當時景德鎮窯場燒制的很多東西都不止一件,至少都是兩件以上”。

  “最開始是看到一本雜誌上有刊發這個瓷瓶的圖片,當時我就笑了,心想滿街都是這種東西,因為入行40年以來,壓根就沒有想過會遇到第二件瓷母”,這是翟健民第一次遇見這只瓷瓶的感受。又隔了一段時間,“拍品的廣告出來了,我細看了一下,發現瓷瓶粉彩的開光與乾隆時期粉彩的開光極為相似”,至此,經過仔細研究,他認為兩件瓷母是一對,“不論是顏色還是佈局,相似度高達99%”。

  有業內人士稱,這兩件為一對。但記者用這次在拍賣會上拍“瓷母”的圖片與故宮博物院的實物一一比對,發現雖然兩件瓷瓶的器形基本相同,瓶腹均有12幅長方形開光,器身繪畫的主題也基本一致,如“吉慶有餘”“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博古九鼎”等主題,但局部細節上有些地方不能一一對應,比較明顯的是兩件瓷瓶下端出現了三處不同的釉色。在劉越看來,這兩件是不是一對並不重要,“在當時,工藝這麼複雜的瓶子能夠燒造出來特別不易,不可能燒成功多少只。儘管有細微的出入,但這兩隻瓷瓶從器形、紋飾、類別上都如此相近,我們可以將其視為同樣級別的珍稀物品。”劉越在去美國之前,特意去看了故宮的瓷母,到了美國之後,當他看到拍品實物,就確定“不僅是真品,而且是珍品”。

  呂成龍就瓷母的價值向記者做了細緻的分析。“自乾隆之後,再無燒造這類瓷器,因為它燒制工藝極為複雜。青花與倣官釉、倣汝釉、倣哥釉、窯變釉、粉青釉、祭藍釉等均屬於高溫釉彩,需先高溫焙燒。而洋彩、金彩及松石綠釉等均屬於低溫釉彩,應後入低溫炭爐焙燒。這件各種釉彩大瓶集10多種高低溫釉、彩于一身,而且各種釉、彩均發色純正,如此複雜的工藝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種釉彩化學性能的情況下才能順利完成”。

  4拍品背景

  舊藏公司曾收藏“皿方罍”

  此次上拍的瓷母曾為通運公司舊藏。據資料顯示,通運公司是在1903年由湖州南潯張靜江(1876-1950)獨資創辦,專售古玩、古瓷兼營茶葉,獲利豐厚。因張靜江曾資助萍瀏醴之役、黃花崗之役,給予孫中山經濟資助,而為後者稱為“革命聖人”。

  據劉越回憶,早在幾年前他就發現了這件瓷器,“但因為是黑白照片,當時我並沒有太在意”。他所看到這個冊子實為嘉德2012秋季拍賣會的拍品——“1930-1964年美國通運公司展覽圖錄八冊”。“這是通運公司曾經收藏這件“瓷母”的重要佐證。”劉越説,據通運公司的後人介紹,通運公司曾經收藏過不少有名氣的藏品,在西方收藏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西方大行,如JohnSparks、Bluetts等都是通運公司的客戶。其中,於今年三月歸國的皿方罍就曾流轉于這家公司。記者從佳士得標注的皿方罍傳承目錄中發現,有一位名為姚叔來的藏家,即為上世紀20、30年代執中國古董外銷牛耳的運通公司總經理,也是張靜江的妻弟。

  □何為瓷母

  所謂瓷母,是指清朝乾隆年間燒制的一件86釐米高的大瓷瓶,一些權威圖錄上稱其為各色釉大瓶。乾隆一朝官窯瓷器普遍精美,一是因為乾隆本人提倡;二是因為唐英的管理,唐英以內務府員外郎職到景德鎮督辦官窯30年,開創了中國陶瓷史上最輝煌的篇章。整個器物從上到下依次運用了色地琺瑯彩等15種施釉方法,16層紋飾,頸部對稱夔耳,腹繪12扇開光圖案。此瓶集高溫低溫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體,其燒造工藝繁複至極,至今無法複製。當時瓷器施釉技法匯總,瓷器技法之母,可稱瓷母。

  京華時報記者易小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