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勇:成化鬥彩珍品不只有雞缸杯
- 發佈時間:2014-08-01 10:56:48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胡愛善
原標題:胡智勇:成化鬥彩珍品不只有雞缸杯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中國文物網訊(編輯 白頔)明代成化時期是中國瓷器發展的鼎盛期,古玩界有句話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説得就是成化瓷器在明朝各代瓷器當中是最拔尖的。近幾個月來,圍繞著2.8億港元天價雞缸杯的各種事件和熱議,使得成化鬥彩瓷器再一次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而實際上,人們對於成化鬥彩瓷器的熱衷與追捧,其實並非僅僅只是停留在天價成交所帶來的震撼,更多的還是對於成化鬥彩瓷器本身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
那麼,成化鬥彩瓷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瓷器?除了著名的雞缸杯以外,還有哪些名貴品種?又都有哪些難以被後世仿製的獨特之處呢?近日,北京太平洋洪緒藝術品鑒定中心董事長,古陶瓷鑒賞家、收藏家胡智勇在接受中國文物網採訪時,介紹了成化鬥彩瓷器的工藝特性及辨偽技巧。
中國文物網:成化鬥彩瓷器中所謂的“鬥彩”究竟是什麼意思?
胡智勇:鬥彩技法萌發于明代宣德時期,成熟于成化時期。“鬥彩”一詞始見於十八世紀佚名《南窯筆記》一書。書中記載“成正嘉萬俱有鬥彩、五彩、填彩三種。先於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名鬥彩;填者青料雙鉤花人物之類,于坯胎成後復入彩爐填入五色曰填彩……”。
現在人們所説的“鬥彩”,其實和古人所説的“填彩”相同,即在坯胎上用青花料勾出圖案紋樣的輪廓,在有的輪廓裏填入青花料,有的輪廓上空出,畫完後再附上白釉,入窯經1200度上下高溫還原焰燒成瓷,在瓷青花輪廓空白處上填上相應的低溫色彩,再入低溫窯爐經800度上下氧化焰二次燒成,因其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互爭艷鬥奇故稱之為“鬥彩”。
中國文物網:在成化鬥彩瓷器中,除了雞缸杯以外,還有哪些比較值得一提的品種呢?
胡智勇:成化鬥彩瓷器其實種類有很多,僅杯類就有子母雞缸杯、高士杯、三秋杯、花鳥杯、葡萄杯、菊花杯、團龍杯、脫胎雙龍杯、八寶高足杯、纏枝蓮杯、五供養紋杯、蓮托八寶杯、花草蝴蝶杯、落花流水杯、嬰戲紋杯、蓮荷水草紋杯、夔龍杯、折枝花杯、梵文杯、纏枝蓮托梵紋杯等等。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當然就是雞缸杯。
不過,如果單從工藝上來講,最名貴的其實並不是雞缸杯。要是比較工藝成型難度的話,成化鬥彩中的脫胎杯往往具有薄如紙的特性,因此其工藝難度顯然會更高一些。這些薄如紙的脫胎杯包括雙龍杯、花鳥杯、花鳥高足杯、三秋杯等等。只不過由於脫胎杯太過輕薄而又易碎,並不適合日常使用。此外,像是高士杯、團龍杯、高足葡萄杯等在成型和技法上其實也都不遜色于雞缸杯。
中國文物網:成化鬥彩瓷器的真偽鑒別要點有哪些?
胡智勇:成化鬥彩瓷器,尤其是成化鬥彩雞缸杯,幾乎在成化以後的歷朝歷代都有仿製,而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則達到了最高峰。清三代的倣品固然做得最好,但是與真正的成化鬥彩瓷器相比,依舊存在不同之處。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清三代仿製的成化鬥彩瓷器均帶著明顯的清代風格,比如色彩、工藝上都力求精細,並不像成化鬥彩瓷器往往呈現出一種粗放的風格。反倒是當代的一些倣品,從形狀、造型再到款識上會更接近於成化本朝的風格,而這也是鑒別一件成化鬥彩瓷器倣品到底是清代倣還是現代倣時非常重要的一點。
當然,倣品就是倣品,在真正的鑒定家眼中都會原形顯露。比如像是之前所説的當代倣品,在外觀、尺寸上雖然與成化真品極為接近,但對器型的侈口和往下漸收的曲線弧度的把握卻是相形見絀的。再有,成化鬥彩瓷器的胎質雖白而細膩,但迎光泛紅或微閃黃的微觀現象,卻是倣品中所不可能顯現的。此外,成化鬥彩瓷器底部的青花款識周圍的雙框線條所呈現的自然的濃淡筆韻,同樣也是倣品所不可能企及的。
而要説成化鬥彩最難仿製的地方,應該還它的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成化鬥彩瓷釉的燒成方式跟現在是完全不同的。一般來説,在燒制瓷器的過程中,為了防止氣體及有害物質對坯體、釉面的破壞及污損,會將瓷器放置在由耐火材料製成的匣缽中進行焙燒,而成化鬥彩瓷器採用的則是一種匣缽內再套一個匣缽的燒成方式,這樣就使得燒成的釉面往往能夠達到一種光潔溫潤如玉的效果。此外還有胎,我們知道成化鬥彩真品的胎通常會有一點縫隙存在,只不過都是很微小的。但是現在的倣品可能就會做得有些過頭了,弄得好像是孔一樣。總而言之,只要是倣品,不管是它的胎還是釉,都會有其刻意之處。
專家簡介:
胡智勇,出身於陶瓷世家,在官窯瓷片堆裏摸索長大。歷任太平洋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經理、常務副總經理、藝術總監。現任太平洋洪緒藝術品鑒定中心董事長、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北京衛視《天下收藏》專家。主要著作有:《漫談成化鬥彩雞缸杯》、《中國彩瓷》一書明代部分、《中國出土陶瓷全集》執行主編等。擅長鑒定明代、清代官窯及民國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