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長城重修:城磚靠騾隊馱 不用水泥用白灰

  • 發佈時間:2014-09-15 08:51:31  來源:人民網  作者:趙婷婷  責任編輯:畢曉娟

  讓騾子幹活容易,讓它們聽話難

  雖用古法修復,但現場還是準備了大型機械

  工人們的住處相對簡陋

  在大山中作業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用白灰作為黏合劑費工費時

  “今年,延慶將對縣域內的長城進行大規模維護修繕,涉及九眼樓段、石峽關段、殘長城段等6段長城,長度4400余米。其中,九眼樓段屬於石邊長城,這是延慶首次啟動對石邊長城的修復。所有修繕工作將於今年10月底完成。

  日前,北青報記者來到野長城修復現場,實地探訪了重修野長城的工程狀況,由於“修舊如舊”的保護原則,野長城的修繕仿佛回到了數百年前修明長城的時代,城磚要靠騾馬馱上山,黏合也不用水泥而用白灰……”

  揭秘

  延慶縣域內的長城綿延179公里,多為明代長城。由於年代久遠,自然和人為損毀嚴重,各種問題日益凸顯。今年,延慶縣啟動了對6段4400余米長城的修繕。這6段長城包括四海鎮九眼樓段長城搶險修繕工程、四海鎮火焰山營盤遺址保護工程、延慶長城73-76樓段搶險加固工程、大莊科段長城搶險修繕工程、八達嶺石峽關口段長城搶險加固工程和榆林堡北城的北城墻遺址搶險工程。

  日前,北青報記者來到野長城修復現場,實地探訪了重修野長城的工程狀況,由於地處荒山野嶺,再加上“修舊如舊”的保護原則,野長城的修繕仿佛回到了數百年前修明長城的時代,城磚要靠騾馬馱上山,黏合也不用水泥而用白灰……

  “野長城”不復原原貌 拼上多少修多少

  此次修繕的6段長城均沒有對公眾開放,也就是人們所説的“野長城”,在修復時嚴格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不復原原貌。

  據了解,此前國家文物局在批復《延慶縣八達嶺鎮石峽關口段長城搶險加固方案》時,曾明確要求修繕應以消除長城文物本體安全隱患為主要內容,不得大面積補砌、補築長城墻體、敵臺或剔補、替換長城磚、石,對於早期坍塌並已呈穩定狀態的長城墻體,應當實施遺址保護,不得進行原址復原或重建。

  對此,八達嶺長城特區辦相關負責人解釋道:“比如有些城墻已經坍塌,只剩下兩層城磚。這時,工人要就到周邊尋找散落在雜草叢中殘缺不全的磚石。能拼上多少就修多少,不再按照原貌復原。”修復完成後,這些“野長城”雖然堅固了不少,但依然沒有完整的臺階,甚至有些地方沒有圍欄,攀爬需要手腳並用。所以暫時仍不具備對外開放條件。

  材料靠騾隊馱上山 常有騾子摔傷

  幫水峪段長城依山勢而建,最陡峭的地方傾斜超過60度,遠遠看去接近於直上直下。由於長城旁邊根本沒有路,來到長城腳下後,工人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路。“把邊上的灌木枝條割掉,硬生生地辟出一條路。”長城修繕師傅王殿軍説,光修路就花了半個月時間。

  這條路其實是為運料的騾隊而修的。長城基本都建在崇山峻嶺之上,險峻的地勢和陡峭的山路使得諸多先進機械根本沒有用武之地,再加上修長城時要儘量減少破壞周邊環境,所以師傅們只能靠最原始的方法——人扛騾馱,把施工材料、各種管線一趟一趟運到山上。

  一塊古墻磚大概有20多斤重,騾子每次馱著280多斤的古墻磚,一天要在近2000米的崎嶇山路上往返十多趟。從山底馱著建築材料運至施工處的路上,有些陡峭地段連騾子也上不去,就只能靠人背肩扛。

  路兩側地勢險峻,腳下一滑很可能就會摔下山谷。此前已經有好幾次騾子摔下山的事發生,幾頭騾子身上現在都還有明顯的傷痕。騾隊的領頭師傅唐玉華説,現在一遇到難走的路,騾子也怵,原地打轉不願意往上爬,師傅們只能強行拽著韁繩,連哄帶拽地往上拉。

  城磚儘量用舊的 不用水泥用白灰

  修長城得講究個古韻,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此次長城修繕工程用的都是最接近原始狀態的方法和材料。

  墻磚能用舊的儘量用。工人師傅會把原來散落的石條和墻磚整理出來,儘量把這些材料用到修繕中。實在不行的再去古建廠,按照原來長城墻磚的標準和尺寸訂制。據施工負責人介紹,現場一塊塊的古墻磚都是專門訂制的手工磚,為的就是看上去和老磚更像。

  黏合、勾縫時不用現代的水泥,而使用純白灰,用清水勾兌,不摻雜現代化的工藝手法,以確保修繕後的風格與原有長城相統一。這也與國家文物局“長城修繕中不能使用水泥等新型材料”的要求相統一。

  現場

  只住兩間破土房

  年輕人都不願幹

  佈滿砂石的山路彎彎曲曲,從山下開了近半小時才抵達離長城修繕最近的一處平臺。

  鏟一鏟子和好的白灰,均勻地抹在灰磚上,把多餘的白灰刮到磚縫裏,再拎起一塊磚對準墻邊壓在抹了白灰的磚上,用膠皮錘輕輕敲打,將兩塊磚裏面的氣泡擠出,讓磚穩穩地粘合在一起……

  每天,這樣的一套“標準”動作究竟要重復多少遍,53歲的長城修繕師傅王殿軍自己都數不清了。只不過,由於所有的活兒都要彎著腰進行,腰疼早已成了每晚伴隨王殿軍入睡的“老朋友”。

  修長城是體力活兒,也是技術活兒,得隨山就勢儘量恢復歷史原貌,因而特別考驗工匠的手藝。“長城是依山而建的,有一定弧度,修的時候也得隨山就勢,不能簡單的橫平豎直。”王殿軍説,這是最難把握的部分,要按照老的痕跡來修,不斷根據山勢調整砌磚的角度,切割磚的尺寸。

  王殿軍所在的古建施工隊來自河北承德,他們正在修繕的幫水峪段長城位於延慶縣八達嶺鎮幫水峪村東南方的深山裏。這段960米長的古長城由於年代久遠,長城墻體損毀嚴重,多處城墻已經坍塌,幾個敵樓的磚墻也只剩下一小半。

  發現古長城存在坍塌風險後,延慶縣文保部門啟動了此次修繕工程。每天早上5:30起床吃飯,晚上6點多收工……王殿軍和工友們從此開始了枯燥的修長城工作。他們住在山下的幫水峪村裏,兩間破舊的土房僅能遮風避雨,吃飯、睡覺、幹活兒是他們生活的全部。

  “年輕人不愛幹這個,也不願學這個。”古建隊的師傅們年齡大多在50歲出頭,他們修古建的手藝是跟著師傅一磚一瓦學來的。王殿軍説,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兒其實都有講究,以最簡單的和白灰為例,水少了影響粘合度,水多了白灰流得到處都是。用多少水和白灰、提前多長時間把磚陰濕……此時,經驗是最好的工具。

  亮點

  首次修復石邊長城

  施工複雜工作量大

  據文物專家介紹,長城根據建築材料的不同,分為土邊、石邊和磚石長城三種。此次修繕的九眼樓段長城就屬於石邊長城。

  位於延慶縣四海鎮石窯村的九眼樓段長城,始建於明朝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經過數百年風刀霜劍的洗禮,以及戰亂等人為因素的破壞,如今邊墻已全部坍塌。工人師傅對500余米長的墻體進行了仔細的清理後,沒有發現灰漿、城磚以及條石的痕跡,全部為不規則的石塊堆砌而成,因而確定其屬於石邊長城。

  據了解,“九眼樓”的名稱是因其敵樓外墻四週各有九個瞭望孔而得來。因為與眾不同的外觀和重要的軍事地位,九眼樓曾被古今無數學者詩人所頌揚。今年5月,延慶縣啟動了對九眼樓段長城的修繕保護工作。這是延慶縣首次修復石邊長城。

  和磚石、土邊結構長城不同,石邊長城大多位於崇山峻嶺之中,就地取材用毛邊石幹碴而成。“修的時候,先要把塌了的石頭倒到兩側去,露出原始地基進行加固,再把石頭倒回來砌墻。一塊石頭平均要倒六七次,工作量非常大。”施工負責人介紹。

  這次修復包括敵樓和500多米長的城墻,既能為修復石邊長城積累經驗,也為九眼樓所在的四季花海溝域增添一處人文景觀。

  對話

  長城的修復

  趕不上倒塌

  對話人: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

  北青報:長城目前的保護狀況如何?北京段長城的狀況是如何?

  董耀會:全國的長城墻體保存好的只佔到10%,自然、人為等因素造成的破壞十分嚴重。中國長城學會日前發佈的《長城保護30年的回顧》中提到,受長期以來的地震、洪災、風雨侵蝕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長城的保護狀況不容樂觀。以明長城為例,墻體只有8.2%保存狀況較為良好,而74.1%保存的狀況較差,甚至只剩下地面的基礎部分。搶救、保護這些長城已經刻不容緩。北京段長城的保護狀況在全國來看還算是比較好的。

  北青報:針對長城的修繕和維護一直沒有停過,但長城整體的保護狀況仍不容樂觀,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董耀會:長城的歷史太久,體量太大了,所有的修繕都是少數的、局部的,沒有也沒法進行全局性的修繕。這其中有兩個因素,首先是政府財力的投入跟不上,長城分佈的範圍廣,面積大,僅靠政府的力量是難以維持的。其次,是長城保護的人員投入不夠。如此大體量的長城僅依靠地方的幾個文物工作者和少量的志願者來保護是不可能的。長遠來看,長城保護除了政府要加大力量,還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我們希望通過建立長城保護基金,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長城保護,建立起民間的保護隊伍,做到有危險隨時報告。

  北青報:未來對長城保護的手段和方向是否會有所不同?

  董耀會:絕大部分長城都屬於未開發的“野長城”,未來對長城的修繕屬於搶救性的。首先要把長城的保護納入到有序的管理狀態中,實時掌握長城的變化動態。現在每年有很多長城在倒塌,由於沒有納入監管,很多地方的長城倒塌之後甚至都沒有人知道。其次,應該建立保護隊伍,搶救性維護瀕危長城。此外,還應該加大對長城保護的宣傳,使沿線的政府、老百姓不再人為破壞長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