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走偏的琥珀蜜蠟收藏

  • 發佈時間:2015-09-29 10:18:1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文玩市場中琥珀、蜜蠟收藏可謂達到頂峰,除了國內的老蜜蠟外,不少尼泊爾、阿富汗等地區引進的老蜜蠟珠也開始佔據文玩市場,但它們與國內琥珀、蜜蠟 的文化內涵卻不相同。這些“外來”琥珀、蜜蠟被一些為獲取金錢利益的商家故意與國內老蜜蠟、琥珀相混淆,有意誤導消費者,也把琥珀、蜜蠟的市場走偏了,把 傳統文化走偏了。

  琥珀、蜜蠟約在1998年前後才在收藏市場上開始升溫。當時的收藏家對琥珀、蜜蠟有所認知後,所收集的物件以內蒙古、 河南出土的宋遼金時期的立體動物、帶板(由數塊乃至十數塊扁平材料鑲綴的腰帶)以及工藝精緻的頭飾為主,市場價格基本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的行情上。若是收 藏珠子,要求的成色必須達到乾淨、透明、金黃色品位的所謂“金珀”。上好的金珀每一粒價格均在2000元以上。

  由於當時琥珀、蜜蠟市場 行情很好,短短兩年假冒的琥珀、蜜蠟便研製成功,隨後便大量地投放市場。那時候贗品制假手段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原材料粉壓融鑄;另一種是合成材料融鑄。假 冒琥珀、蜜蠟混入市場以後,收藏需求迅速降溫,市場上的真貨越來越少,但對於行家高手來説好的精品仍然搶手。時隔不久,川藏地區不規則珠串開始進入內地市 場。

  由於川、藏蠟的材料與內地不同,而且只是一些不規則珠,大部分是從未入過土的清代或民國期間藏民的頭飾和服飾,所以這些琥珀、蜜蠟飾品在潘家園舊貨市場的地攤上受到冷落,價格也只有每粒幾十元。

  到了2009年,收藏市場出現了以琥珀、蜜蠟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為名的炒作,隨後又以佛教文化角度進行宣傳炒作,使琥珀、蜜蠟在2011年前後達到高峰期,價格也猛漲到以克為單位計算。

  那時候一個蜜蠟手串價格可以達到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市場的火熱使貨源成了問題,因此不少商家隨之從俄羅斯及歐洲進口。此時從傳統收藏老舊琥珀、蜜蠟, 轉換到了現代工藝品收藏。儘管這些商家從尼泊爾、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地區引進很多年代比較久遠的老蜜蠟珠,但西亞地域並不屬中華傳統文化範疇,這些外來琥 珀、蜜蠟與國內的超年代琥珀、蜜蠟的文化內涵卻不相同。

  如果以收藏為目的,那則是物以稀為貴。老舊器物是不可再生的,只有具備年代、工藝、風格的藝術品才具有升值前景。而現代琥珀、蜜蠟藝術品可大量再生産,因此升值前景比不上古董。筆者相信,最終琥珀、蜜蠟的收藏還是要回歸中華傳統文化的收藏之路。

  由於琥珀、蜜蠟硬度低,因而很難保存。特別是佩戴之物,不像佩戴玉器那樣長期不離身,琥珀、蜜蠟並不適宜長期佩戴。凡是明代以前的琥珀、蜜蠟都是出土的,極少有傳世下來的。因此通過對比新老器物,就會發現有很多表現和特徵不同。

  凡入過土的琥珀、蜜蠟,表面都會出現龜裂紋現象,在每條裂縫中都會滲透極細膩的黃色、白色物質。

  雖然贗品也偽造這種龜裂紋,但是這種裂紋的橫截面呈現的像玻璃開裂的截面一樣,有十分光亮的效果。贗品裂縫裏也有滲透的物質,但是表現的是非常清楚的色線,沒有一點像用毛筆寫字墨汁向邊緣擴散的現象。

  真品的龜裂表面,也會出現受侵蝕形成的土斑痕,就像鵝卵石表面結構的坑斑。但是贗品無法偽造這種坑斑特徵。

  老舊的琥珀、蜜蠟會呈現出明顯的失亮效果,就像古建築一樣,與經過風吹日曬以後漆面無光的效果相似。贗品是通過化學試劑浸泡偽造出的這種失亮效果,但表面仍然平滑且沒有坑斑。有的雖然表面失亮了,但龜裂縫裏面仍然晶亮。所以在鑒別新老琥珀、蜜蠟時可以從這一點入手。

  年代久的琥珀、蜜蠟,無論是挂件還是珠子,在整體透明的情況下可以看到孔內壁的高光亮效果。雖然孔內壁很光亮,但仍有不均勻的黃色、白色浸斑。

  贗品表現出兩種特徵,第一,孔內壁呈現不透明的黃色,這是由於高速鑽孔工具溫度過高造成的孔內壁膠質化;第二,孔內壁光亮度極高,己超過了整體光亮度,這是由於鑽孔形成後再次對孔內進行研磨、拋光造成的假效果。

  凡是有穿戴孔的,例如珠子,經過繩子的長期滑動磨損,孔會出現明顯的磨痕。有的贗品也偽造這種繩子磨的不圓效果,但若仔細觀察會發現偽造的孔磨損角度不對。

  以上幾條新老琥珀對比方法,只是對琥珀、蜜蠟的新老做比較。實際上,在對新老實物的對比中還存在很多差別,還有很多證據能證明新老的不同之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