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中國歷代玉雕童子佩鑒賞

  • 發佈時間:2015-06-29 10: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國人癡迷玉八千年不改,崇玉、愛玉、賞玉、藏玉、佩玉,都源於玉一齣現就被賦予了社會道德的含義。人們以為,玉能辟邪除崇,和順運氣,延年益壽。佩玉能消災納福,佩玉童子能求得子嗣,玉賦予了精神上的支撐,這種力量既有來自自身形成的心理效應,也有來自佩玉而導致的生理效果。研究玉者就玉的題餓材、形制、紋飾、沁色、工藝,乃至一塊玉、一條線都有詳盡的釋義。玉雕童子屬佩玉,歷代的特點不同,可以反映出各個時代的特徵。

  童子題材的玉器唐代已經出現,但僅見文獻講述,實物尚難確定。宋代玉雕童子是由嬰戲圖衍變而成獨嬰玉雕,頭束丫髻,面嬉笑,身著短褐,雙腿交叉似漫步,為了便於雕琢,多將荷葉改成小巧的荷花且大多扛于肩後,因多係玉工的即興製作,固無定制,衣著打扮亦多隨意,雕工也不複雜,所見雷同極少,惟所琢均為男童。為以後玉雕童子的發展奠定了設計的規範。

  宋玉雕童子頭頂多梳短髮,分向左右兩側及腦後,露出寬大的腦門,也有頭頂只留一小撮短髮的,形如雞心,既可留在腦門心,也可留在一側,發用細密陰刻線條,雕刻有力,粗細得當。可以歸納出頭部的幾點特徵:頭型短而寬,以表現年幼,開臉略有凹凸變化,短脖,頸部以粗而略呈一面坡的弧線陰線界出,頭部後腦突出。

  童子五官開臉均以寬陰刻線勾出五官輪廓,以平凸效果突出立體感,人面簡潔,表情沉靜,眉用細陰線刻成,長短不一,長眉毛細長並與鼻相連,短者呈八字狀,或眉如彎月,眼如棗核,眼睛上下各用一刀,鼻子雕法簡單,直鼻、楔形鼻或凸鼻頭,雙耳如玦,耳靠近臉部位於眼梢邊上,小口,上下嘴唇間有一陰刻線,口不超過鼻翼,鼻正口小,稱“櫻桃小口”,鼻側兩條陰線從眼角至口角圓轉自如,一氣呵成。

  童子服飾處理上常穿對襟衣、馬甲或交領、圓領短衣,窄袖,百分之八十有紋飾,衣有十字紋,線條刻畫較密集細軟,或出現斜方格紋、米字紋、水字紋作點綴。雕工一刀直切,肘彎處有柔和纖細的陰刻衣褶,挺秀有力,又有陰刻的衣紋粗寬,轉折流利,收放自如,刻畫精煉嚴謹。四肢呈筒狀,一般褲腿較肥大,褶極簡練,刀工或為短粗直線或為長曲線,手似半握拳,腕常戴手鐲。童子執荷多為四齣式荷葉,荷葉邊緣如齒,葉脈細而長少分叉,中間內卷,荷花高過頭,荷葉較多,荷枝多用鑽孔法鏤雕,花芯較大,有的刻有蓮蓬,花瓣上刻有陰線脈。

  遼代玉童頭頂無發,前額頂部有兩綹長髮向兩側分開,自耳背垂下,幾抵于肩。

  金代則橢圓形雙眼、楔形鼻、嘴為一弧線,雙曲線表示眉鼻面頰,陰線刻眼角,嘴用兩道陰線來表現。

  明代玉雕童子造型上早期基本承襲了宋元遺風,同時也有新的發展創新,因出土發掘資料較少,而傳世的又多混于宋、元、清代中,鑒別存在一定難度。髮式有雜亂的,有一撮的,也有兩撮的,以桃形為主,上有兩撮分發或留發髻,但面積較小,最突出的是髮絲的線條粗短稀疏,僅刻數刀。五官多以陰線表示,在開臉上,鼻眼周圍陰刻壓地,使得顴骨凸出,雙眼琮為橢圓環,鼻子上窄下寬,呈蒜頭狀,個別作品鼻部隆起,頭與頸之間以橫向的弧線分界,以兩肩向下的角形陰線界出,頭部額頭與鼻相連,為T形或Y形突起,眼部為環形開臉,面頰或在環形內外,下頜尖而長,脖與身體由斜陰線斷開。

  橄欖形眼,眼中一條細橫線,不刻眼珠,大而無神,又有一字眼,用簡單一條細線表示雙眼,眉毛均用陰刻。嘴帶下弦月,似微笑狀,小口,與鼻翼同寬。衣褶簡練,且以直線表示,少量的弧形衣紋,也似以短線連接而成,衣服上偶爾出現米字紋,及網狀紋內米字紋,也似玉工隨手勾勒,非似紋飾,製作不精,服飾中有肚兜外面穿對襟開衫和肥褲裝束,交領圓領衫袍服增多,有穿斜襟短衣者,衣褶紋溝明顯,常用波折紋及斜線紋,腰間束帶和扎蝴蝶結,成為新的時尚。童子執荷大多在背後,部分荷葉翻捲,荷花呈蓮蓬狀。

  清代玉雕童子受時代人物玉雕的影響較大,刻劃與設計都在較寫實的理念中,無論是動作塑造還是描寫人物的神態都體現著雕制的精謹與設計的微妙。

  玉童子神態真實自然,身體較前更加短小豐滿,頭大臉胖,笑容滿面。童子常作嬉戲狀,帶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有騎馬、擊鼓、捧瓶、耍猴、臥狀、爬行、蹲跪多種形態,人物雕刻細膩精緻,具有靈動感。深刻、淺刻、鏤雕、減地、壓磨多種技法兼施,靈活多變,光潤細膩,每一個角度或一個轉折,一根線條都經過仔細琢磨,少露刀痕和棱角,時代特點顯著。

  童子髮式以雙髻者為多,亦有平直短髮,髮絲排列有序,根根可數。頭型較大,前額寬闊,後腦圓渾,面部寫實。五官位置比較集中而緊湊,高低起伏,立體感強。開臉一般以鼻兩邊為界,上半部以兩條弧形深陰線勾勒出鼻子和眉眼,下半部以括弧形深陰線留出嘴巴的位置,橢圓形眼中琢以陰刻弧線,顯的迥然有神,或雙眼瞇在一起,笑容可掬。

  一般眼眶周圍壓磨較深,眼眶上面出現一條類似陰線的細紋以提高眼神,上眼瞼突起,眉下及眉角和眼角不相聯繫,眉鼻相連,鼻梁較高,鼻子有蒜形、圓形、鉤形、方形多種,嘴唇上下分明,大多嘴角上翹,似張口微笑,或嘴呈寬而闊的下弦月。因為使用了從鼻翼兩側入刀的斜刀法,鼻子的側端形成坡狀,砣壓打磨光滑,使得鼻子嘴巴顴骨非常突出,嘴唇也用斜刀法切削,上下唇分開較大,鼻子直立,大耳貼于面頰兩側,耳翼耳蝸以直線或斜線勾劃。

  童子服飾以寬衣大袖居多,主要部位的陰刻褶皺又粗又明顯,陰線邊緣經過加工推磨圓滑,某些部分如衣襟的寬邊、下衣或褲腳的邊沿、袖口、腰帶及背後的結等都為較明顯的陽紋,使衣服凸出輪廓層次分明,衣服紋理少而簡單,深刀雕刻,穿兜肚者不多。童子執荷,荷花鏤空,立體感強,其梗多呈圓棍狀。

  玉雕童子年代界定不易,分析比較才是斷代鑒別的根本。因為一件之上往往見不到一個時代完全具備的所有特徵。傳世品中往往有時代特徵交替出現的現象,模糊之處時有,難得有幾件完全符合某一時代特徵的器物。如清代玉雕童子情況就比較複雜,倣宋朝明代都有,通過比較各個時代的差異之處,一些特徵才可初見端倪。

  一如,元代玉雕童子比較

  元代執荷童子,荷葉在童子腦後,蓮梗橫臥于左肩上,這與宋代荷蓮居於頭上或置於身體一側及明代將荷葉垂于後背的作風均有不同。元代玉雕童子頭頂有凸起的發髻,與宋代好用桃形髮式內填細密陰刻線不同,耳朵做成凸塊與宋代耳朵以減地隱起作環狀也不同。元代玉雕童子外服長袖對襟衫,少有紋飾,與宋代大多穿短袖對襟衫或馬甲並喜好用米字紋、雪花紋作紋飾不同。

  再如,明代玉雕童子比較

  明代玉雕童子身體往往留有充分的平面,結構常靠打磨來隱約表現,腰部稍有收縮的一點來傳達,這種平面的保存使得造型整體通暢順達,與清代通過陰刻腰帶來固定位置不同。明代的玉雕童子對於細部的刻劃較宋清兩代寫意,用刀風格“簡、深、狠”,表現出粗疏的效果,與清代構成不同的用刀風格。

  明代執荷童子髮式披發疏而粗,髮絲不齊,與宋代陰刻細而密、勻稱的桃形髮式絕然不同,面部開臉逼真傳神,摒棄了宋元時期常見的簡單或呆板。荷的造型以盆形為主,位置已由肩降至後背且時期越晚越低,形象地説明代的“執荷”實為“背荷”。明代執荷童子的手與袖口的大小比例漸趨寫實,與宋元時期手掌多被誇大表現不同。通體使用波折紋衣褶,已大多不用宋元時期的陰刻線條表示。明代玉雕童子的眼睛在眼球上橫刀陰刻一直線,與宋代陰刻兩條對稱弧線表示上下眼瞼,中間凸起即成眼珠或在橄欖形眼珠上垂直陰刻一兩刀起到點睛作用不同。

  三者,清代玉雕童子比較

  清代玉雕童子開臉立體感強,衣紋疏密適度,粗細有變化,既不像宋元那樣失之簡慢或失之繁密,也不像明代那樣粗硬呆板,而是轉折委婉,表現極有分寸。清代玉雕童子的五官位置比較低,多集中在臉部的三分之二處,上部三分之一處沒有雕工,前額顯大,使用陰刻刀法,細線勾繪出五官,頭髮的刻劃寫實,與民國時期五官刻線略粗,結構更近於解剖位置不同。清代玉雕童子的衣褶用斜刀法雕出立體的效果,與民國時期用斜刀但傾斜角度小得多,立體效果不強不同。近代由於雕刻手法、用工用時、用料的投入不同,品質標準不同,與清代有區別、與當代也有較大的差異。

  歷代玉雕童子常被挂在帳內或貼身佩戴,以玉制執荷童子一直沿襲至今,傳世玉雕童子的琢制文獻中也難見到有關的記載,鑒別的難度往往大於一般題材的玉件。玉雕童子佩,宋得恬淡之美,明得開懷之媚,清得生動之韻,近得寫實之風,是人們的精神産物,也是人們的藝術創作。以上的細節描述對玉雕童子佩的認識和斷代乃至辨偽就有了實際的作用和積極的意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