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製作工藝辨別古玉
- 發佈時間:2015-06-18 15:1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田燕
近年來,假古玉呈氾濫之勢,其實古玉作偽早在北宋就有。
據《玉紀補》記載,玉器作舊的主要方法有:將玉件用火燒烤,使其顏色發白,稱為“偽石灰古”;把活羊腿割開,置入小件玉器,用線縫好,幾年後玉上有血色細紋,稱為“羊玉”;將狗殺死,將玉器放入其腹中,縫好埋入地下,數年後玉表面産生土花、血斑,稱為“狗玉”;用烏梅水煮質地鬆軟的玉,冒充“水坑古”;將玉器用鐵屑拌之,用熱醋澆之,埋入土中經數月取出,宛如古玉……
現代高科技手法更是層出不窮,比如作偽者常常使用氫氟酸進行強化處理,這種假玉器對人體有害,嚴重的可以致使中樞神經受損。
中國玉器製作有著近萬年的歷史,各個時期的玉器有著不同的工藝特點和製作痕跡。如在新石器時代就不應當出現纖細利落的砣痕,而應是以各類硬石質磨具反覆研磨成的毛糙狀態。因此,辨別真偽便可由此入手。
依清代《玉作圖》所載,古玉製作的基本步驟為:搗砂研漿、開玉做坯、砣磨上花、鑽孔鏤空和拋光。古代工具效能較低,轉速不均且慢;多以濕砂為仲介物,人力手工操作,精準程度較差;製作週期較長,加工力度小,削磨量較少。而現代工具效能高,削磨快,另因作偽者急功近利,技術不到位,玉器表面多會發熱,幹磨出毛道,線條邊緣會出現崩碴;玉器拋光不均且泛有“賊光”,大弧面上會出現“小坡面”。
以製作工藝為著眼點辨別真偽古玉,最好先多去博物館多看資料,觀察、熟悉歷代古玉的砣痕、線切割痕、鑽孔、拋光、打磨等特點。從玉器的線條、鏤空處、輪廓邊角、鑽孔內壁以及器物的背面(沙面)等部位進行觀察對比,才可能去偽存真。以砣痕為例,老砣工碾琢出的陰刻線條邊沿兩側沒有崩碴,槽底呈現出磨砂狀,部分粗工會有重砣、過界的現象。而現代偽古玉往往出現均勻崩碴,槽底幹澀且有毛道。此外,在古玉背面及鏤空處常能見到細密、勻稱,向外做離心推進的砣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