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瑞士手錶值得買嗎

  • 發佈時間:2015-06-18 10:31:25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何農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瑞士手錶值得買嗎

  一個朋友來瑞士旅遊,不能免俗地像很多國人一樣,想買塊瑞士手錶“戴”回去。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在瑞士買成。最終,離開歐洲之前,她在義大利買到了心儀的手錶,並且價格比瑞士還便宜些。她的結論是,瑞士錶行裏的營業員們都很負責任,但絕不殷勤,甚至稍有點傲慢。

  可能就是這種“願者上鉤”的不冷不熱的態度,反倒讓來自全世界的遊客感受到瑞士人的一絲不茍和平常心,覺得同樣的東西,肯定是原産地瑞士賣的表最靠譜最正宗最便宜。

  據業內人士估計,現在,每兩塊在瑞士賣出的手錶中就有一塊是賣給了前來觀光的中國顧客。另有統計數據表明,2000年,瑞士手錶向中國的出口額僅為1680萬瑞郎。到2012年,這個數字增長了近百倍,達到16億瑞郎。目前,香港和中國大陸分別是瑞士手錶的第一和第四大進口地。根據瑞士製表業聯合會的數據,整體而言,中國是瑞士鐘錶的全球第三大市場。但業內人士分析,即使是在所謂的第一大市場美國和第二大市場歐洲,華人也佔消費人群的重要比例。所以,中國人是瑞士手錶的全球第一大消費群體,這個判斷應該是沒有疑問的。

  我們為何如此癡戀昂貴的瑞士手錶呢?

  某種物品具有高附加值、賣得貴,並且有保值升值功能,起碼得有如下特性:

  首先,稀缺性,最好是獨一性。比如高級定制時裝,生産一件是一個價錢,生産兩件,價格就得大幅縮水。生産數千件數萬件,那就是大眾産品了,哪怕是“名牌”或自稱“一線品牌”,那也跟高級定制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其次,産品技術含量高、工藝複雜,或者手工勞動比例高乃至全部手工勞動。

  第三,材料高貴乃至珍稀。公認的、傳統的這類材料無外乎金、銀、寶石等等。

  第四,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尤其是不能被成本更低、具有同樣功能的産品所替代。

  第五,沒有或者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曾經,瑞士造手錶就有這些特性。那是在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許多大品牌年産量幾十隻、幾百隻,頂多幾千隻的時候。我的一個朋友是瑞士鐘錶業內資深人士,他是為這些品牌提供配件服務的生産商。他質問説,一塊瑞士手錶,在它年産幾萬隻甚至更多的情況下賣的價錢,跟它年産幾百隻、幾千隻的時候類似,甚至比那時更貴,這值嗎?合乎邏輯嗎?

  瑞士手錶最成功之處就是建立了“瑞士手錶”這個市場品牌。瑞士手錶有沒有突出的優點和與眾不同之處?當然有!我們曾經參觀過某品牌的製作過程,那精工細料、高精尖設備和精密工藝,確實能讓人體會到瑞士手錶的高貴和卓爾不群。同時,這些優點和與眾不同之處,在銷售時會充分詳盡地加以描繪,讓顧客能對價簽上的數字心悅誠服。但是,這些優點和與眾不同之處,是否是“這塊表”和“那塊表”之間巨大價格差異的理由,那就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

  這層窗戶紙越來越薄,以至於某些廠家和銷售商不得不另辟蹊徑以博眼球、樹形象。例如,神秘化加高端化。越神秘越高端、越高端越神秘,二者相輔相成。大品牌一般都大門緊閉,以“保護智慧財産權”為名的各種保密措施,有時讓人覺得故弄玄虛。生産當然不能對所有人開放,甚至不能對媒體開放,更別提專業人士了,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競爭對手。更有甚者,大門緊閉不僅針對競爭對手,也針對消費者。頂級鐘錶千金難求,且不能預約定制,只對名流官宦有少量供應,普通人想買只能看運氣。甚至展銷會也不能對所有人開放。邀請都是實名制而且還不許轉讓。為什麼?越不開放、門票越難搞、越要要求實名邀請,越會有人趨之若鶩。其實呢?同樣水準的另外一個展銷會,任何一個人花幾塊錢或者花點時間註冊,都能進入。

  上述那位生産商對記者説,這樣的邀請我一律不去!不給他們這種“噱頭”捧場!另一個從事鐘錶銷售的法國某大銷售商友人説,除去品牌不同,所有那些手錶,其核心技術和裝置,都是類似的。

  有人認為這麼做,符合經濟學上有理論支撐的類似做法,稱之為“饑餓療法”,或曰“創造需求”。也有人尖刻地説,這麼做其實就是炒作,甚至是不自信。

  事實是這種療法還很見效。現在瑞士産手錶的數量,約佔全球手錶生産總量的3%,但其銷售額卻佔70%。那些單價昂貴的手錶,主要産自瑞士。另一種表述方式是,六分之五的瑞士出口手錶是電子錶,但出口額只佔全部出口的八分之一。就是説,花大價錢買瑞士手錶的,大都是買機械錶,而且往往是産品越貴,賣得越好!

  瑞士人做生意,以老實人的面孔,最精明地賺了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