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4日 星期五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象牙權杖背後的良渚文明

  • 發佈時間:2015-06-17 10:12:47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陳傑  責任編輯:郭偉瑩

  

  

象牙權杖

  2014年6月6日,“申城尋蹤—上海考古大展”在上海博物館隆重開幕。在第一展廳中,一件象牙權杖吸引了大批觀眾的目光。象牙權杖長約1米,由鐓和主體兩部分組成,主體呈片狀,它是利用整根象牙剖磨製成,上大下小,頂端平直,下端為突出的榫狀結構,可以插入橢圓形的鐓部。象牙權杖表面裝飾有精美繁縟的細刻紋飾,以主體轉折處為中軸線,利用淺浮雕手法細緻地表現出10組神人獸面紋的主題,主題紋飾外以細密的雲雷紋做地紋。鐓部同樣雕滿了紋飾,主題是兩組鳥紋和獸面紋,地紋依然是細密的雲雷紋。

  這件象牙權杖出土于上海市青浦區福泉山遺址。20世紀80年代,考古學者曾經對福泉山進行過多次發掘,確認福泉山是一處人工堆築而成的新石器時代墓地,特別是在福泉山墓地發現了一批良渚文化晚期權貴墓葬,當時的發現推動了長江下游地區早期文明的研究。2010年12月,福泉山遺址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考古發掘,經過細緻的調查,考古學者又在福泉山北部250米處發現了另一處權貴墓地吳家場墓地。經過近10天的清理,終於到了墓坑的底部,隨葬品開始逐漸顯露,其中既有大量的陶器,也有重要玉器,如玉琮、玉璧等,還有眾多白色玉珠散落在棺木的底部。更重要的是,在墓葬的東西兩側,考古學者發現了兩件雕刻有細密紋飾的有機質器物。

  良渚文化距今已經有4500多年,因為年代久遠,埋藏環境較差,良渚文化墓葬中很少會發現保存較好的有機質文物。所以,這兩件帶有紋飾的有機質文物特別引人關注。為了完整地提取和修復它們,在全國文保專家的指導下,考古學家首次在長江下游地區考古實踐中採用了“實驗室考古清理”的方法,將墓葬整體從野外遷移到室內,然後根據文物的保存現狀,單獨進行了套取,一邊清理,一邊加固,兩件象牙權杖得以全面清晰地呈現。其中一件長約77釐米,整體結構基本保存,紋飾保存狀況差,僅在局部可見紋飾的殘留。另一件就是展覽中的文物,整體保存相對較好。這兩件象牙權杖是該類器物首次被完整清理出來,它的發現也説明良渚文化禮器系統中,除了以往認為的玉質禮器外,還存在以稀有資源為材料的其他質地的禮器。

  權杖上面的神人獸面紋是良渚文化重要玉器上的典型紋飾,只有在少量玉琮、玉鉞上才有完整的圖案,神人紋頭戴寬大的羽冠,梯形臉,小眼睛,獸面紋為大眼睛,寬鼻翼,大嘴巴,口內畫有獠牙。一般認為這類神人獸面紋與當時的先民崇拜的圖騰信仰有關。而鳥紋則是長江流域常見的藝術形象。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相鄰的寧紹平原的河姆渡文化中就曾出土過多件鳥紋的刻畫圖案,其中最著名的是“雙鳥朝陽”圖案。良渚文化的陶器、玉器上也常見各種鳥紋的圖案。鳥在天空中的自由飛翔,很容易讓人把飄忽不定、來去無蹤的天帝神靈與鳥聯繫起來,於是鳥便被想像為神靈馭使的工具。因此,良渚文化一些高等級的玉器上,鳥紋常常裝飾于神人獸面紋的兩側,作為輔助紋飾。同時,良渚先民可能還把鳥作為祭祀時巫覡的助手,希望它能夠成為人類與神靈之間交流的媒介,以實現巫覡與神靈的溝通。象牙權杖上雕刻神人獸面紋與鳥紋,正體現了當時先民對於這類器物的崇拜。原始先民認為通過這樣的圖騰崇拜,可以加強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並接受它的佑護。這種重視神秘主義的宗教觀念,是良渚文化重要的精神支柱,它也開啟了後世長江下游地區吳越先民“信巫鬼,重淫祀”的精神文化傳統。

  實際上,在長江流域一直有使用象牙製作禮儀用具或裝飾品的傳統。象牙材質的使用,與長江地區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在,亞洲象的分佈區域主要在東南亞和南亞這些熱帶地區,我國僅在雲南地區有少量野生亞洲象。但是,把時間向前追溯到史前時期,長江流域一直是亞洲象的重要分佈區域。在近年上海市松江區廣富林遺址的考古發掘中,就發現了多件亞洲象的頭骨和小腿骨等。與長江三角洲相鄰的河姆渡遺址,也曾發現過亞洲象的臼齒、髖骨等,同時出土了多件象牙雕刻品。一直到歷史時期,文獻還記載了西元前312年“越王使公師隅來獻……犀角、象齒”給魏襄王的史實。這些都是亞洲象在長江流域長期生存的實證,而象牙器的製作正是當時先民利用自然資源的藝術創作。而隨著人類對土地資源的持續開發,不斷地擠佔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從而造成亞洲象在長江流域的滅絕,這不能不説是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一個沉重代價。

  (作者單位:上海博物館考古研究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