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北京的博物館裏看世界珍品(組圖)

  • 發佈時間:2015-05-15 09:05:06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索菲亞·羅西菲芙娜·門特爾肖像 列賓 1887年作

  

索菲亞·羅西菲芙娜·門特爾肖像 列賓 1887年作

  

籠式小鳥報時表 1814年前後 日內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籠式小鳥報時表 1814年前後 日內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蝴蝶形獵裝懷錶 1800年前後 日內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蝴蝶形獵裝懷錶 1800年前後 日內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下週一就又是國際博物館日了。世界那麼大,各地博物館裏收藏的寶貝那麼多,你是不是很想去看看呢?巧了,北京的幾大博物館裏剛好都有來自國外的好展覽—

  對俄羅斯文化情有獨鍾的,不妨去國博轉轉,蓋依所繪的托爾斯泰肖像、列賓筆下的《集會》……“特列恰科夫畫廊藏巡迴畫派精品展”是國內有史以來最系統的巡迴畫派展覽,“這些畫作將帶來那個似乎早已遠去時代的生活氣息,重新勾勒出人們過去的生活及偉大藝術家進行創作的精神家園,他們通過自己的能量、創造力和辛勤工作鑄就了俄羅斯歷史。”

  喜歡克利姆特嗎?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的“奧地利百年繪畫展1860-1960”上,大名鼎鼎的克利姆特和席勒的作品首次來到北京。和它一起漂洋過海的還有奧地利各位重量級藝術家的作品。

  熱愛鐘錶的小夥伴們一定不能錯過首博的“瑞士鐘錶文化之源”展,古董鐘錶、懷錶、腕錶以及令人眼花繚亂的鐘錶製作工具……350件來自日內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和江詩丹頓的精美展品,再現了人類測量時間的歷史,帶我們穿越時空,去探尋“時光之芯”。

  在家門口就能看到不老少遠道而來且只做短暫停留的藝術珍品,這個週末,約嗎?

  國博 品伏爾加河迴響

  去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成功舉辦了“列夫·托爾斯泰與他的時代”展覽,喚起許多中國觀眾的溫暖記憶。目送托翁背影,又聞“伏爾加河迴響”—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特列恰科夫畫廊藏巡迴畫派精品展,35位俄羅斯畫家的64幅作品,是國內有史以來最系統的巡迴畫派展覽。

  展覽以列賓《巴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恰科夫肖像》、克拉姆斯柯依《養蜂人》與瓦西裏耶夫《伏爾加河沿岸瀉湖》3幅畫開篇,分別對應了該展的3個關鍵詞—特列恰科夫畫廊、巡迴畫派與伏爾加河。

  位於莫斯科的國立特列恰科夫畫廊是世界上收藏俄羅斯繪畫作品最多的藝術博物館,此次展出的畫作,許多是直接從畫廊墻上摘下運至中國,足見對這個展覽的重視。

  巡迴畫派是19世紀俄羅斯最重要的畫派,將現實主義的豐富魅力帶入視覺藝術領域,讓人們感受到“美就是生活”(車爾尼雪夫斯基語)。

  “伏爾加河之於俄羅斯人就如黃河之於中國人。” 該展中方策展人王抒如是説。

  講述巡迴畫派風俗畫的第一單元“生活、真理、坦誠”,可謂核心,體現了19世紀俄羅斯繪畫的最高藝術成就。彼羅夫的《溺亡的婦女》、普裏亞尼什尼科夫的《空雪橇》、馬科夫斯基的《等待》、列賓的《晚會》……與當時以神話和聖經題材為主的學院傳統截然不同,這些畫直面現實,描繪了俄羅斯社會各階層人物、人際關係和生活事件,全方位展現俄羅斯的社會生活與精神世界。俄羅斯人的悲傷與歡樂、沉思與行動、苦難與希望,也成為一個個凝固的瞬間,烙印在歷史記憶的深處。而這又何嘗不是巡迴畫派最重要之所在?

  讓中國觀眾最感親切的可能會是展示俄羅斯名人肖像畫的第二部分“時代理想的化身”。托爾斯泰、契訶夫、奧斯特諾夫斯基等中國讀者熟悉的文化大家的肖像引人注目。俄羅斯文學黃金時代給藝術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俄羅斯最優秀兒女”的迷人面孔亦成為永恒的風景。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入口最醒目的位置上那幅列賓所畫的肖像,既非文豪亦非畫家,而是一位收藏者。畫中那個抱著手臂安靜地佇立於畫作環繞之中的男子便是畫廊建立者巴維爾·米哈伊洛維奇·特列恰科夫。當年,列賓多次邀其畫像,他才勉強同意,如今此畫已是畫廊的鎮館之寶。俄方策展人加琳娜·邱拉克直言,沒有特列恰科夫就沒有巡迴畫派,因為他不但精神上支援他們,更是“在行動上購藏他們的畫作”。特列恰科夫終其一生致力於收藏俄羅斯繪畫作品,在畫廊的墻壁上書寫了一部俄羅斯藝術史。晚年,他和弟弟將數以千計的珍貴藏品全部捐獻給莫斯科市。今天,如果你走進特列恰科夫畫廊,會驚喜地發現畫面上的樓梯、扶手,以及墻壁上那些畫作,一切依舊如昨。

  其實,中國觀眾與“巡迴畫派”相識已久—上世紀30年代,巡迴畫派開始為中國文化界所了解。1949年後,伴隨著俄羅斯繪畫作品多次來華展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也深受“巡迴畫派”藝術理念的影響。上世紀50年代,在中國藝術界影響頗大的馬克西莫夫的藝術就是承襲了巡迴畫派的風格,他所開辦的“馬訓班”,對中國現實主義油畫的創作産生了直接的影響,“靳尚誼、全山石、羅中立等都從俄羅斯巡迴畫派中汲取了養料”。王抒説,如果仔細看克拉姆斯柯依的《養蜂人》,似乎能看出《養蜂人》對羅中立《父親》的影響。

  

附鏈飾的懷錶 1745年前後 日內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附鏈飾的懷錶 1745年前後 日內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

  首博 探時光之芯

  日晷、水鐘、星盤、沙漏、香鐘……遙遠而古老的記憶。究竟是誰在哪發明瞭最初的齒輪機械用於測定時間,至今仍是一個謎。雖然最初的時鐘並不精準,甚至需要用日晷來校準,但毋庸置疑的是,鐘錶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如果説時間是日內瓦的靈魂,恐怕沒有人會反對,因為這座城市在時間測量及表達方面所擁有的熱情與技藝,在世界上沒有其他城市可以與之媲美。你知道嗎,啟蒙時代,在巴黎和日內瓦,製表師可不是普通的手工業者,他們受過教育,參加政治辯論,參加文學沙龍;他們對天文和科學感興趣,認為創新需要掌握技術和藝術以及文化知識。著名的思想家盧梭出生在日內瓦,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製表師。

  “日內瓦:時光之芯—瑞士鐘錶文化之源”是首博開館以來第一個鐘錶主題的展覽。日內瓦藝術與歷史博物館以其鐘錶琺瑯藏品聞名於世,此次特別甄選了200余件館藏代表傑作來京展出,日內瓦琺瑯工藝大師于奧兄弟和英國倫敦製表師弗羅芒蒂于1680年前後製作的銅鍍金琺瑯微繪懷錶,羅沙兄弟于1814年前後製作的籠式小鳥報時表,都美得讓人屏息。中國訂制鐘錶的歷史也比我們想像中悠久得多。那塊19世紀30年代製作的琺瑯微繪懷錶就是為中國市場特製的,不過,上面所繪的藍天、大河、帆船卻是日內瓦工匠想像中的中國風景。更有趣的是,一塊1860年前後製作的銀質懷錶上的時標居然是子丑寅卯十二時辰,走一圈是24小時,不過錯了一個字,展覽中你能看得出來嗎?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而且從未中斷過生産的鐘錶製造商之一,江詩丹頓亦特別挑選了約80件獨一無二的經典收藏參與展覽,包括1755年其創始人創制的第一枚懷錶、萊特兄弟設計並使用過的飛行時綁在腿上的表……曾在1939年蘇黎世國家博覽會上展出的鏤雕座鐘,動力儲存可達30天,可謂是當時“待機”時間最長的鐘錶之一了。

  是什麼在三個多世紀的流轉中鍛造了日內瓦的時光之芯?透過這些跨越三百多年的時空,集美輪美奐的裝飾藝術、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以及日臻完美的卓越工藝于一身的小小鐘錶,我們或許能夠窺到一絲答案。

  (特別提示:來自日內瓦的製表大師、機刻雕花大師、珠寶鑲嵌大師現場輪流演示時間為5月28日-6月3日,7月9 日-7月15日。)

  

江詩丹頓黃金懷錶,曾于1906年米蘭國際博覽會上展示

  

江詩丹頓黃金懷錶,曾于1906年米蘭國際博覽會上展示

  世紀壇

  看奧地利美術百年變遷

  克利姆特,説奧地利最著名的現代主義畫家,您可能一片茫然,提那幅金光耀眼的《吻》,一定就對上號了。作為維也納的永恒象徵,維也納街頭以《吻》為主題的紀念品隨處可見;在國內也人氣頗高,深受戀愛男女的喜愛。如今,克利姆特的作品首次來到中國大陸—正在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展出的“奧地利百年繪畫展1860-1960”,而且90幅作品涵蓋了包括席勒、默澤在內的諸位奧地利19-20世紀重量級藝術家,是30年來奧地利這一時期重量級藝術家在國內的首次群展。遺憾的是,《吻》沒有來。

  世人皆知,維也納是藝術之都。人們提起奧地利,首先想到的是聞名遐邇的音樂之國,勃拉姆斯曾經戲言,在維也納散步時不小心就會踩到地上的音符。但您是否還知道,奧地利的美術同樣是奧地利藝術的驕傲?也許隨便揮一揮手,你也會摸到一縷彩色的空氣。

  1860-1960年,是世界局勢動蕩的一百年,也是科技與文化進步的一百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奧地利社會雖處於劇變的時代,但文藝領域卻異常繁榮。彼時,維也納是泛歐洲文化中心,在音樂、繪畫、哲學、建築學和文學上佔有主導地位。然而,隨著奧地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帝國解體,奧地利痛失了原有的大國地位……藝術家是時代的記述者,他們的生活境況和令人難忘的作品是時代大背景的縮影。

  1897年成立的維也納分離派是奧地利最著名的藝術流派,是現代藝術開始的一個顯著標誌,他們聲稱要與傳統的美學觀決裂、與正統的學院派藝術分道揚鑣。其創始人古斯塔夫·克利姆特,不僅是奧地利最著名的現代主義畫家,也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奧地利重要藝術家的伯樂與恩師—很多加入維也納分離派的藝術家都是他的“粉絲”。中國人較為熟悉的著名畫家埃貢·席勒就曾深受維也納分離派的影響。但他後來逐漸地轉向了表現主義,偏愛畫扭曲的人物和肢體,毫不掩飾地表現了那個時代人的心理和情感。柯羅曼·默澤是維也納分離派的創始成員,也是維也納分離派運動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參與創建了維也納工坊,打破了高雅藝術與實用藝術之間的界限。

  “將藝術獻給它所在的時代,將自由獻給它所在的藝術。”這是維也納分離派大樓入口上方的箴言。維也納分離派運動在20世紀初就表現出極具開創性的觀念,不僅對奧地利美術産生了深刻影響,也在現代藝術和設計從擺脫傳統到走向現代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您還可以看—

  中日夾纈聯合展

  時間:至5月25日

  地點:北京藝術博物館

  夾纈,是古老的雕版防染印花工藝,盛行于中國唐代,既應用於服飾布料,也應用於屏風、帳袱等日用品、宗教用品。大唐皇帝曾經將其作為“國禮”,贈送給各國遣唐使。日本正倉院至今珍藏的彩色夾纈,就是當年遣唐使所帶回的。夾纈工藝也因之從中國流傳到鄰近的朝鮮、日本等國,並形成各自特點。18世紀後,中國的夾纈向單色藍夾纈轉變;日本的夾纈也向單色轉變—紅板締與藍板締。今天,藍夾纈還在中國東南部的少數幾個作坊間流傳,因其瀕危狀態而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紅板締、藍板締在日本已經不見活態蹤跡,不僅民間罕有記憶,研究界也將其稱為“一段夢幻般的存在”,是日本的國有文化遺産。

  此次展出的102件展品,中、日兩國夾纈類藝術品各半。這批資料平時珍藏于研究室或庫房,極少面世,其中不乏珍品。

  

麻葉紋紅板締絲綢和服襯衣

  

麻葉紋紅板締絲綢和服襯衣

  生活狀態:全球環境中的波蘭當代藝術展

  時間:至6月22日

  地點:中國美術館

  展出波蘭藝術家創作的70余件當代藝術作品,作品類型涵蓋繪畫、裝置、影像等,呈現了波蘭當代藝術的最新態勢與成果,是一場波蘭當代藝術的全面展示,更是關於當代波蘭生活體驗、生存狀態、文化認知的表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