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08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安思遠的成功對國內藏家有什麼啟示?

  • 發佈時間:2015-03-31 10:51:16  來源:人民網  作者:陳宇強  責任編輯:孫毅

為了讓觀眾領略到安思遠的收藏,佳士得按照安思遠公寓原來的面貌重新佈置,還原安思遠的生活場景。

  為了讓觀眾領略到安思遠的收藏,佳士得按照安思遠公寓原來的面貌重新佈置,還原安思遠的生活場景。

劉益謙以486.9萬美元,創西藏雕塑拍賣的世界紀錄,將“西藏十一/十二世紀銅瑜伽士坐像”收入囊中。

  劉益謙以486.9萬美元,創西藏雕塑拍賣的世界紀錄,將“西藏十一/十二世紀銅瑜伽士坐像”收入囊中。

  日前,紐約佳士得舉辦了“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系列拍賣活動,吸引了許多國內藏家。甚至有的藏家表示,去年得知佳士得即將舉辦安思遠藏品拍賣會的時候,當即買下飛往佳士得的機票。從拍賣會現場的圖片可以看見,場內的華人藏家佔據很大比重。

  僅在3月17日晚間舉行的首場拍賣,就以百分之一百的成交率取得6110.75萬美元的成績,刷新了四項世界拍賣紀錄。六場現場拍賣系列成交總額超過1.3億美元,其中中國藏家表現活躍。

  在國內藝術市場並不活躍的情況下,為何國內藏家對安思遠專場表示出這麼大的熱情?被譽為“中國古董教父”、“明代之王”的安思遠,其收藏經歷對國內藏家有哪些啟發?更重要的是,當代收藏市場興起以來,未能出現可與王世襄、張伯駒等老一輩大藏家相比的大藏家,這些問題都可以置放于“錦瑟華年—安思遠私人珍藏”這樣的背景下,引發我們的思考。

  為何國內藏家熱情追捧安思遠?

  安思遠系列專場幾乎成為國內藏家的PK。根據一些現場人士的描述,從3月17日到21日幾日時間,舉辦地點附近滿是中國面孔,咖啡廳內坐滿中國藏家,眼睛所見均為中國人,聽到的都是漢語。若不是服務員的美國面孔和樓外插的美國國旗,幾有置身國內的錯覺。

  紐約益美國際有限公司總經理曾美芳用“瘋狂”來形容中國買家競拍狀況,她表示,“參加競拍的十有八九都是中國人”。從拍賣成交的情況來看,大部分拍品都被華人藏家獲得。據佳士得的統計結果,在前三場拍賣中,成交價排名前十的拍品有接近八成的得主是華人藏家,而且不少拍品在華人買家的追捧下,都以超過估價多倍的價格成交。

  為何國內藏家對安思遠的藏品如此青睞?記者就此問題專訪了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何文發。

  何文發認為安思遠的珍藏受到國內藏家如此大的關注、如此大力地追捧屬非常正常,也是可以預見的。“這首先由安思遠的實力和名氣決定的,安思遠在東方藝術板塊的收藏世界聞名,被稱為中國古董教父。安思遠的藏品平時又難以見到,這次佳士得把他的藏品成系列的拿出來拍賣,是很難得的機會,國內的藏家都想見識見識這位世界級的大藏家的藏品。所以會有那麼多藏家前往紐約佳士得。”

  何文發説:“安思遠的藏品,具有真、精、稀三個特點,所以國內藏家才會那麼熱情地競拍。安思遠的眼光很毒辣,所以他挑選的藏品價值很高。對於藏家而言,能夠獲得安思遠的一件藏品,是非常光榮的,能提高自己的收藏品味和地位。而且這樣的收藏屬於流傳有序,有據可查。就像書畫作品的上款,一般而言有上款的作品會比市場價低百分之三十。但是如果上款表明曾被某大藏家、大人物收藏過,這件作品反而會比市場價高百分之三十。”

  是否預示著國內藝術市場在回暖?

  國內藏家齊赴紐約,並紛紛有大手筆,何文發並不認為這標誌著藝術市場在回暖。“藝術市場的調整會持續下去,這種調整是相對投資者和本身價值不高的庸品而言的。投資者和真正的藏家不同,投資者需要有持續的回報,一旦在藝術市場的收益縮減或達不到預期,他們就會退場。在原本的藝術市場熱潮中,價值不高的庸品價格被抬高,當市場慢慢回落,投資者和炒家相繼離場,留下的都是懂行的藏家,庸品就不可能再賣高價,有眼光的藏家也看不上庸品。”

  何文發認為,安思遠之所以能吸引這麼多國內藏家,還是基於其藏品的價值。他説:“真正的精品,無論藝術市場是什麼情況,都能得到藏家的青睞。好的作品,藏家甚至會以高過現時市場價的價格來買,因為他看中的不是作品目前的價格,沒有想著轉手能賺多少錢,他看重的是以後的價值。”

  “其實我們經常提到一句話,寧可買貴,也不買錯。買貴了的東西,它只是略高於目前的市場價格,但從長遠來看,依舊能夠達到甚至超出預期價格。買錯的東西,雖然一時覺得很便宜,但是十年二十年過去,它的價格反而還達不到當初買入的價格。”何文發強調説。

  三十年的空白期,導致國內收藏斷代

  隨著王世襄、啟功、張伯駒等老一輩大收藏家的仙去,國內能獲得廣泛認可的大藏家屈指可數。安思遠珍藏系列拍賣的成功,再一次讓我們意識到大藏家的魅力。有一種聲音很值得注意,就是説國內的藏家已成為國外藏家的“接盤俠”,國外藏家用低價將藝術品買入,高價位賣給中國藏家。國際市場實際上操縱權在國外藏家手中,中國藏家尚達不到平等對話的時候。

  關於這個觀點,我們必須承認國外藝術品收藏先行起步的優勢,進入市場越晚,越受先入者的影響,在任何一個市場都是如此。大藏家的出現,需要眼光,能提前發現市場。但是這種大藏家的培育,同時也需要時間和環境。

  一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國內才慢慢重新恢復收藏,這也許是國內目前還無大藏家的原因之一。當中的空白期,讓八十年代的先行者們走了很多彎路,沒有前人的指引和整體收藏文化的潛移默化,每個人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安思遠的成長同樣離不開他的老師龐耐的引導,同時還有當時美國興起的古董業整體氛圍的影響。

  上世紀八十年代收藏業的新入者,很多受家庭影響,家中文化氛圍好,在父輩或祖輩收藏的影響下,在恢復收藏的時候,躍躍欲試成為新的藏家。《中國書畫投資指南》的作者齊建秋曾在書中透露,家中的耳濡目染讓他對書畫收藏比一般人了解得更早,比一般人更早意識到收藏的價值。

  但是對於當時收藏者來説,並非都如此幸運。何文發就説自己想收藏的時候,沒有任何資料可以查詢。“當時可能書畫的書有出過,但是玉器等雜項的書已經很多年沒有出了,只能自己去探索。”

  更重要的是,三十年的空白期讓新成長起的藏家與老藏家之間失去了脈脈相傳的聯繫。新的一代幾乎是另起爐灶,在新的土地上建築自己的事業。與西方藏家的交鋒,三十年的空白便是劣勢所在的根源。如今從八十年代起步的新藏家們已經是收藏界的中流砥柱,但由於進入時間太晚,不斷為此付出代價。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