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漫塑作品 有價無市

  • 發佈時間:2014-10-14 08:47:26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圖為作品《世界問題》

  圖為作品《世界問題》

圖為在“文革”時期,笑得比哭還難看的農民

  圖為在“文革”時期,笑得比哭還難看的農民

  原標題:有些作品十幾萬元一件,但有價無市 二十幾年無回報,要堅持需承受孤獨

  當今國際社會面臨著超越國家和地區的界限,關係到整個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嚴峻問題,王增豐的這個《世界問題》的作品,是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與現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接過一個地球,他寄予了王增豐對整個世界問題的一些看法,並對新任秘書長充滿期待。

  創作一個漫塑作品需要花費兩個星期到一個月的時間。製作過程中要保證泥土的濕潤,經常給它噴水,不能讓它乾裂了。製作漫塑的工具在市場上一般有售,都是成套的,包括陶土也能買到。

  漫塑看起來簡單,其實裏面蘊藏著很多意思,你必須把那種東西表達出來。我創作一個人物時,會去查閱這個人物的大量資料,包括他的人生經歷、背景以及心理特徵等,創作一個形態很像原型的漫塑不難,但能不能正確表達人物的心境才是最難的。”

  ——廣東省锃風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漫畫雕塑從藝者 周乾

  王增豐説,自己就像苦行僧一樣,在漫塑創作的道路上苦苦堅持,“真正對藝術有點追求是要付出代價的,除了時間和金錢,還有承受孤獨。”

  雕塑領導人形象 曾有“壓力”

  在王增豐的漫塑作品裏,有不少是外國領導人的形象,但惟獨少了中國的領導人,這其中也有一些無奈。他對記者透露,以前曾做過某些領導人的漫塑作品,可是上級部門看到後,覺得這個不得了,就不讓做了,這其中還有一些藝術的邊界。

  他説,去年網上開始有人把領導人都做成卡通人物亮相。“領導人沒有把自己當作神,這是一個好的方向。”他説,以前做一個領導人形象就是“大逆不道”的事情,現在不會了,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外國的領導人下來後可以去講課,我們的領導人下來害怕講話。”他認為現在領導人已經在慢慢轉變,“我做這些東西是要反映這個現象,其他許多人都不敢反映這個現象。”

  當過兵,從過商,還是負有盛名的根雕藝術家,王增豐在成為漫塑藝術家之前,曾有過各種不同的身份。十幾年前,他才開始從根雕領域轉入漫畫雕塑創作,自願跳入“泥潭”十幾年。參觀他的藝術工作室時,記者還看到了不少惟妙惟肖的根雕作品,不少同行都對那些鬼斧神工的根雕作品讚不絕口。

  他創作的漫塑作品,參加全國各類大賽,捧回了國家、省市各級金獎50多項,去年還獲得了中國民間藝術最高獎項的“山花獎”。據王增豐説,當時評委稱他是解放以來唯一獲得“山花獎”的漫塑藝術家。著名雕塑家潘鶴認為,王增豐的漫塑在國內是先行的。

  從根雕大師轉型做漫塑

  説起自己從根雕藝術家“轉行”做漫畫雕塑的原因,王增豐告訴記者,轉行主要是因為原材料限制了自己的藝術創作,根雕創作的原材料都是樹根,最好的要算自然枯死的老樹根,現在這類樹根已經越來越稀缺,一些農民為了買樹根,不顧後果,毀掉山林取樹根,造成了生態破壞。而漫塑的材料則是泥土,相比樹根來説容易找得多,也比較環保。

  “更重要的是泥土的可塑性強,根雕要以樹根的形狀來立意,而漫塑則以意來定型你腦裏想到什麼都可以做出來,創作可以天馬行空,兩相比較,感覺漫塑創作比較可持續發展。”不過,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認為漫塑這種傳統工藝日漸式微,國外的漫塑大肆佔領了中國市場,他覺得作為一個有責任的藝術家,有義務來繼承發揚好漫塑藝術,於是就慢慢地走入了這個領域。

  在做根雕之前,王增豐並沒有接觸過漫塑,第一次把他帶到漫塑領域的,是天津的泥塑大師于慶成。大概在2000年,于慶成到廣州舉辦展覽,王增豐因為收藏過他的作品,就借此機會拜訪了于慶成,經過一番交流之後,在於慶成的鼓勵下,王增豐現場用泥巴捏了一隻小豬,得到于慶成的鼓勵和肯定,這就是他進入漫塑創作的淵源。就在於慶成的鼓勵下,他開始進行了漫塑創作。

  將漫塑的快樂傳遞給每個學生

  由於王增豐是豬年出生的緣故,他特別喜歡創作豬的形象,並賦予了他們很多新的思想,借豬喻人,以表現自己的思想世界,王增豐曾創作了100多只形態各異的豬,這些豬係類作品中,反映內容由古到今,幾乎無所不包,有的被製作成筆筒,有的被製作成煙灰缸,有的則直接化身為人,如他的作品《迎春》,則是兩頭豬,用手拿著鼓棒敲鼓迎接新春的形象。而《鄉村小樂隊》則是一群由豬組成的樂隊,它們拿著各式樂器,給人們帶來莫大的歡樂。

  還有一個豬的作品,令記者印象深刻,兩個小孩騎在一頭豬背上,一個吹嗩吶,一個敲打鼓,神采飛揚,幹勁十足,王增豐給這個作品起名叫《鼓吹》。這個作品反映了他內心的焦慮,也寄託了他對漫塑藝術的一點點期望。“這個漫塑藝術現在已經很少人在做了,為什麼要敲鑼打鼓去宣傳呢?就是要年輕一代去認識和傳承,讓這種古老傳統的技藝更好地傳承發展。”他對記者感慨著漫塑藝術面臨的“危機”。

  王增豐現在還是華南師範大學附中的駐校藝術家,學校把漫塑納入中學美術教育課程,鼓勵學生學習漫塑。王增豐很珍惜這次當老師的機會,他現在一直致力於將漫塑藝術的快樂傳遞給每一個來學習的學生,他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不要忘記我們的傳統文化。

  漫塑作品收藏半冷不熱

  在漫塑作品之外,王增豐還做了一些傳承和保護民間藝術的工作,他不惜自掏腰包,創立了廣東第一家由個人投資的藝術研究院——锃風藝術研究院,這個研究院專門從事瀕臨失傳的民間藝術的研究、搶救和傳承工作。它匯聚了一班志同道合的傳統藝術家一起研究傳統工藝,例如玉雕師、牙雕師、蛋雕師等。他覺得如果沒人去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這些傳統藝術就會沒落,就會消失。據其所説,研究院大部分都是他自己出錢,政府和企業贊助不多,到現在可能投入已經超過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了。

  漫塑作品與其他一些藝術品相比,在收藏品市場上一直處於半冷不熱的狀態,雖然王增豐有的作品也能賣到十幾萬元一件,但是畢竟是少數。説到這一點,他甚至自嘲起來,“大家來看的時候,都説你的作品好,但就是沒有人買。”做了二十幾年漫塑沒有回報,沒有得到市場和收藏家的認可,他説自己有時候也覺得孤獨和無奈,不過他也看得很淡然:“藝術的認可需要時間磨合,自己要對作品有所堅持,要用作品説話。”

  對於藝術品與市場的關係,他有自己的感悟:“真正的藝術家不是為了養家糊口,而是為了留點什麼給後代。藝術家一定要自律,要處理好藝術追求和市場之間的邊界,不能僅僅為了市場效益做藝術。有些東西不需要賣到幾百萬,但是後人會有評價,因為市場是起伏變化的,每個時代都有審美思潮,關鍵是要去堅持做這個東西。”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