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舌尖上的石頭:那些看著就想吃的美味奇石

  • 發佈時間:2014-09-10 10:14:34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原標題:舌尖上的石頭:那些看著就想吃的美味奇石

形似五花肉塊的“肉形石”

  形似五花肉塊的“肉形石”

看似雪餅的清代玉盤

  看似雪餅的清代玉盤

外形酷似柿子的碧玉奇石

  外形酷似柿子的碧玉奇石

  肉食篇:形似五花肉塊的“肉形石”

  在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即將展出的藏品中,包括中國四大奇石之“肉形石”等清代文物。肉形石出自內蒙阿拉善左旗,在清朝康熙年間供入內府,現為中國四大奇石之一。咋看之下,這像不像是一塊令人垂涎三尺、肥瘦相間的“東坡肉”呢?

  然而,這是一塊天然的奇石,色澤紋理天然形成,看上去完全是一塊栩栩如生的五花肉塊,“肉”的肥瘦層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肌理也相當逼真,看著它似乎就能聞到紅燒肉的香味,可以説是價值連城的人間極品。它與翠玉白菜、毛公鼎還被稱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三寶”,有著異乎尋常的地位。

  零食篇:看似雪餅的清代玉盤

  一隻18世紀清代乾隆年間的古董玉盤,曾被拍至300萬,這在業內人士看來,卻是一個較為“便宜”的價格。專家表示,從這只玉盤的玉質和年代來看,其市場價遠遠高於拍賣價。

  英國邦瀚斯中國古董藝術部北京總監介紹,“這件玉盤是非常典型的乾隆玉器,而且東西尺寸大,插屏厚,有雙面工,工藝典型,有山水有人物,代表了乾隆時期精湛的宮廷工藝水準,像這種來源和傳承清晰、工藝佳的典型的精品還是不乏收藏家投入資金追捧。”

  然而,就是這樣一件清代玉盤,卻被網友調侃為“雪餅”,認為其看起來很普通,估計又是一次“出口轉外銷”炒作,跟之前屢屢在外國小鄉村爆出的天價中國拍品如出一轍。由於中國玉石器類的拍品在內地市場的表現卻並不突出,因此,也有行家戲稱這是“墻內開花墻外香”。

  水果篇:外形酷似柿子的碧玉奇石

  一塊材質為黃綠碧玉的奇石,外形卻酷似柿子,正因為如此,業內人士估計其價值高達百萬元。

  據了解,這塊柿子材質為黃綠碧玉,個頭跟市面上賣的柿子相倣,非常逼真。“柿子裏有一個品種的顏色呈深橘色,在北方多見,這塊奇石與這個品種的柿子 非常像,柿身為黃碧玉,上面的綠蒂為綠碧玉,放在一堆柿子裏幾乎可以以假亂真,就是因為外形太逼真了,非常難得,所以這塊小奇石的價值很高。”業內人士介 紹到。

  如今,奇石收藏逐漸升溫,許多外形有特色的奇石,價值都堪比黃金,不少奇石藏品成交價動輒數十萬元至突破億元。業內專家指出,在國內,年均數十億元的觀賞石交易份額令奇石收藏大有追趕書畫收藏的態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