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財經 > 收藏 > 收藏新聞 > 正文

字號:  

印度觀音本勇猛丈夫:傳入中國化妙齡女子

  • 發佈時間:2014-09-10 09:37:33  來源:人民網  作者:鐘葵  責任編輯:郭偉瑩

  原標題:印度觀音本勇猛丈夫:傳入中國化妙齡女子

明代騎犼觀音

  明代騎犼觀音

清 銅雕送子觀音像

  清 銅雕送子觀音像

四臂觀音唐卡

  四臂觀音唐卡

南宋 賈師古 《觀音大士圖》

  南宋 賈師古 《觀音大士圖》

  在傳入中國的佛教諸神中,觀音菩薩的影響最大,信眾最多。觀音信仰之所以在中國歷久不衰,主要是因為觀音曾立誓普救世上一切受苦眾生,有很多聞聲救人的傳説。同時也得益於觀音造像的中國化,其優美的女性形象令世人感到無比親切,不知折服了多少善男信女。

  不少正史

  詳載觀音靈驗事跡

  佛門中最高等級的是佛,其次才是菩薩。然而,在中國的民間信仰中,佛的影響反不及菩薩。雖然佛經中提到過許多佛的名號,但一般人只記得如來佛、阿彌陀佛、藥師佛等三五個。菩薩就不同了,觀音、文殊、普賢、地藏、彌勒、大勢至等都是普羅大眾耳熟能詳的。尤其是觀音菩薩,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中國人偏愛觀音,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觀音菩薩號稱大慈大悲、有求必應,據説古人遭遇困厄時只要默念觀音名號,便會獲得菩薩保祐;二是佛門傳入中國的諸佛菩薩幾乎全以男性形象示人,唯有觀音菩薩以完美的女性形象定格在中國人心中,女人覺得她貼心,男人覺得她可敬可愛,具有無可比擬的親和力。

  相傳觀音修成菩薩後便立誓普救世上一切受苦眾生,而要獲得觀音菩薩的保祐,最快捷的辦法就是默念觀音名號。《法華經》説:“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觀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大概從東晉開始,人們便深信此説,遇到危難,便口誦觀音,求其保祐。這一招靈不靈驗?觀音菩薩是否真的有求必應?按佛門的説法,當然是十分靈驗了,晉代的謝敷就收集了很多例子,輯成《觀世音應驗記》,後來又有人增加新例,編輯成續集。除此之外,《法苑珠林》、《太平廣記》等書對此均津津樂道,甚至連一些正史也不惜篇幅記載觀音靈驗事跡,使觀音信仰在中國越演越烈。

  南北朝畢覽迷路深山 默念觀音經得示歸途

  東晉義熙十一年(西元415年),梁州刺史楊收敬犯罪入獄,其友郭宣和父親郭處茂受到牽連,也被打入牢房。楊收敬念《觀音經》十日後,夜夢一菩薩安慰他,稱生命無憂,不必害怕。結果沒過多久,身上的枷鎖便自行脫落。南北朝時,畢覽隨燕主慕容垂北征,被敵圍困,逃入深山,迷失道路。他盤膝坐下,默念《觀音經》,念完後見一道人來到面前,給他指示途徑,畢覽謹記在心,順利回到家中。《觀音元義》記載,南北朝時北涼主沮渠蒙遜有疾患,僧人曇摩羅懺法師對他説:“觀世音與你有緣。”勸沮渠蒙遜念《觀音經》,不久患苦即除。《北史》記載,齊武帝酒色過度,得了重病,因為平時敬禮觀音,得到觀音解救。他自稱忽見空中有五色物,稍近成一美婦人,再變成觀音。經治療,病遂愈。

  宋洪邁《夷堅志》記載,董性之母平時勤誦《觀音普門品》,死後呼觀音救難,恍惚間見一婦人身披瓔珞,相貌端嚴,以右手把其臂,扶她起來行走,於是甦醒過來。徐熙載之母程氏,終身虔奉觀音,一次,徐熙載乘船途中遇風浪,幾乎覆舟,熙載急念觀音,倖免于難。回家後,對母親訴説險情,母親笑著對他説:“昨夜夢見一婦人抱著你歸來,果然靈驗!”更為離奇的是,許洄妻孫氏難産,危苦萬狀,她默默祈禱觀音菩薩保祐,朦朧間見一白衣婦人抱一金色木龍遞給她,遂産一男。

  唐法琳為保命不念觀音念“陛下”

  對前人的記載,很多人將信將疑。傳説唐太宗就做過一次實驗,令僧人法琳念觀音試刀。事情原委是這樣的:唐代的李淵父子,追認道教的祖師老子為祖先,把道教列在佛教之上。高僧法琳不服,稱老子的父親天生殘疾,出身微賤,從小孤獨, 靠乞討為生,連老婆也娶不起。直到72歲那年,與鄰家一個又老又醜的婢女私通,才生下了李耳。有人告法琳詆毀皇族,唐太宗大怒,將他逮捕入獄,法琳求赦,唐太宗説:“你不是寫過一篇《辯證論》嗎?稱念觀音能臨刀不傷。既然有神靈保祐,朕就赦你七天不死,你去念觀音,七天后試刀,看觀音靈不靈。”法琳不敢辯駁,絞盡腦汁想辦法逃脫血光之災。七天期滿後,太宗找人去問法琳:“赦期已滿,該試刀了,你念觀音沒有?”法琳答:“沒有,七日來唯念‘陛下’。”來人問:“為什麼?”法琳答:“皇上統天立極,救萬民于水火之中,且愛民如子,從不濫殺無辜之人,論功比德,與聖人無異,就是當今的活觀音,所以只念‘陛下’。”太宗聽説,忍不住笑了,便赦他不死,發配到四川。這個法琳不愧為高僧,他明知念觀音救不了自己,便偷換概念,將觀音轉化為唐太宗,雖不念觀音,卻“不念亦念”,既脫了身,又保住了顏面。

  眾生在苦難時呼觀音名號,觀音菩薩能聽見嗎?按常理,是不可能的,但信仰觀音的人卻堅信不疑。佛經稱觀音初從耳門起修,依聲音而證耳根圓通,成就菩提,故能觀聽十方世界,並且獲二“殊勝”:一是“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是“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另外,佛經説觀音還有十四種“特異功能”,第一種便是觀苦惱眾生音聲,可令其即得解脫。其他功能包括能令眾生火不能燒,水不能溺,刀槍不入,賊不能劫,鬼不能近,要妻得妻,要子得子等。簡直是無所不能,法力無邊。在中國,有關觀音聞聲救人的靈驗事跡流傳已久,再加上歷代文學藝術作品的渲染,使觀音在廣大民眾中紮下了深厚的根基,被視為救苦救難的一尊好菩薩。

  印度觀音本勇猛丈夫

  傳入中國化妙齡女子

  觀音菩薩大受中國各界人士的歡喜讚嘆,與其中國化的形象也有密切關係。現在我們常見的觀音是一尊女菩薩,這個形像是經歷了很長的演變過程,最終迎合中國人的心理需求和審美觀才定型的。

  佛經中的觀音菩薩本是男身。梁曇無懺譯《悲華經》稱,印度神話傳説古代有轉輪王名無諍念,生有千子,長子名不眴,次子名尼摩。他們父子一同出家修道,無諍念後來成為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不眴修成觀音菩薩,尼摩修成大勢至菩薩,父子三人合稱“西方三聖”。劉宋曇謨竭譯《觀世音得大勢受記經》所述情節與《悲華經》相類似,稱有兄弟二人為蓮花所生,兄名寶意,弟名寶尚,兄即觀世音,弟即得大勢(即大勢至),兄弟二人同侍阿彌陀佛。《華嚴經》也説,善財童子往普陀洛迦山參拜觀音,“見岩谷林中金剛石上,有勇猛丈夫觀自在,與諸大菩薩説法”。“觀自在”就是觀世音,“勇猛丈夫”當然指男身。

  觀音傳入中國後,時現男身,時現女身,所以南北朝時期的觀音菩薩造像有男相,也有女相。至唐以後,觀音造像才多為女相。宋以後直至近現代,幾乎全部為女相,近代民間一般皆以為觀音菩薩是一妙齡女子。這種觀念是怎樣形成的呢?

  我們知道,傳入中國的諸佛菩薩,幾乎全為男性。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女性信眾也越來越多。這時,女性信眾自然産生一個疑問:女人能不能成佛做菩薩?如果不能,那麼,無數的女性一心向佛,皈依三寶(佛、法、僧)有前途嗎?如果能,何以諸佛菩薩中缺少女性?因此,佛門中人認為很有必要造出一尊女菩薩來。因佛經中有觀音化女身為女子説法的記載,加上傳説觀音在中國多次現女相救人于危難之中,人們便將這個角色派到觀音頭上。至宋末元初,大書畫家趙孟頫的夫人管道升寫了一篇《觀世音菩薩傳略》,不僅改寫觀音的身世,還肯定觀音為女性。這篇文章在民間産生了極大影響,從而吸引了大批女性信佛。而造像者因應其變,塑造出許多形態多變、姿態優美的妙齡觀音像,且面貌裝飾皆中國化,使人感到無比親切,與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願行完全吻合。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