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王思聰比我更優秀,我才算是真正成功
- 發佈時間:2015-11-10 14:20:38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張明江
原標題:王健林:王思聰比我更優秀,我才算是真正成功
時代巨變的洪流中,堅守初心,猶如傲骨淩霜。唯有守護最初夢想的毅力和勇氣,才是推動國家進步的力量。
2003年11月11日,我們從永安路106號出發,記錄這個國家一點一滴的變化。12年後,我們選擇了30人——他們無論身處喧囂躁動,抑或遭遇時代逆流,均以不變的信念應對萬變的困局。
在歲月的年輪中,他們有快意、有消沉,有對酒當歌、有失意徬徨。在一次次的磨礪中,不忘初心,舉步向前。
在這裡,時間是對信念的敬意。
本期人物:王健林
王健林,61歲,四川人,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美國哈佛大學全球顧問委員會副主席。2015年3月,福布斯發佈2015全球富豪榜,王健林成為中國內地首富。根據彭博華人富豪榜和亞洲富豪榜截至5月1日的數據,王健林以381億美元的身家超過李嘉誠,成為亞洲首富。
61歲的王健林至今還保持著軍人似的挺拔身姿,頭髮平整。深色西裝搭配紫灰色領帶,是他一貫的穿著。
坦誠,有問必答,是王健林留給很多人的印象。他回答問題時揮舞雙手,擅長從一堆資訊裏拎出最重要的一環交予你,精準直達。
王健林説原本的初心只是賺錢為自己,讓家人生活得更好,如今更希望能留下些什麼,比如一個世界量級的公司,以及一位真正讓人尊敬的企業家、慈善家。
企業家,中國首富、王思聰的父親……輿論貼給王健林的標簽眾多,若真要摘出一個來,他真正認可的是“慈善家”。
最早的時候,他覺得做慈善就是扶貧助殘,後來認識到,慈善是一個完整的事業,更重要的問題是要喚起社會民眾的知覺。這是他所理解的企業家精神——承擔社會責任,推動時代前行。
比起財富,他更希望自己成為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當年,賺錢為自己,就是初心”
新京報(微信公號ID:bjnews_xjb):你剛過60歲,人生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回顧過往,你覺得年輕時的初心是什麼?
王健林:最早的初心,在軍隊時是想做將軍,不然不會在那裏奮鬥17年。我父親是軍人,母親送我去當兵也是這個願望——要超越你父親,我一直朝這個努力。
新京報:這個初心後來變化了?因為你離開了軍隊,踏入“下海”熱潮。
王健林:當時百萬大裁軍,小平同志講,軍隊要忍耐。從歷史長河來看,忍耐10年不算啥,但對個人來講,時間就長了。於是我轉業去政府部門,一兩年後,看到很多同事下海。那時政策寬容,允許我們停薪留職5年,我就想,這麼好的政策都不去試嗎?給自己5年試驗期,不行再回來。那時的初心,實事求是講,就是獲得更多財富,讓家人生活的更好。賺錢為自己,就是初心。
新京報:你最終沒在政府部門繼續任職,沒有官銜,現在卻擁有在國內外迅速增長的影響力,這你料想到了嗎?
王健林:完全沒料到。初期做生意,哪敢設想這麼大?註冊資金都是借別人的。最初做生意時的理想,就是奮鬥到擁有一棟樓,起碼可以出租,吃喝不愁。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很樸素的願望,後來才一直做房地産。
新京報:但這個思路又改變了,你後來提“去房地産化”,開始涉足其他産業,為什麼?
王健林:説來説去,做房地産是什麼工種,屬於什麼行業?假如有一天房子全賣完了,能剩什麼?就剩幾千號人。它不是技術創新行業,而是整合行業,即便有技術和高科技,全是別的行業研發,把這些拉來一湊,房子建起來,賣掉就完了。所以我當時就覺得這個行業不是“萬年青”,不是可持續的。
新京報:很多人評價,你和萬達有前瞻性,意識到房地産的不可持續性比別人要早很多年,甚至早10年,你怎麼看?
王健林:10年不敢説。但你會發現,萬達一直以來的戰略決策都有前瞻性的。很簡單,我進入文化産業的時候,100個人裏頭有99個反對我。我公司裏所有同事,身邊最好的朋友,全部反對。他們覺得你瘋了,神經病,為什麼要去投電影院?
新京報:身邊這麼多人反對,會影響你的決策嗎?
王健林:不會,我這個人意志比較堅定。
新京報:據説你做影院,更多是不得不做?
王健林:確實算是被“逼上梁山”。一不小心,還抓住了機遇,做得挺好。萬達進入這個行業早,2006年,一兩年內就賺錢了,後來電影市場也開始發展了。做這個更大的作用,其實是啟發了萬達進入文化産業的思維,思維被激活了。
“5年內做到世界前五”
新京報:2012年你跟馬雲有個賭局,“十年後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的份額能否過半”,你反對,現在看來結果如何?
王健林:這個賭局現在本身已經是一個笑話了。那是在電商高速發展的時代産生的一種曲解,以為線上會取代線下。現在再説這個話,會被認為腦袋不好使了。線上公司已經努力在往線下走。就像蘋果公司的庫克先生説,未來五到十年,單純的網際網路公司全都會死亡。現在看,不只是我不認同,馬雲先生自己也不認同。所以他在往線下走,我也在往線上走。
新京報:除了佈局電商,萬達還關注體育産業,比如投資足球,是看中了商機?
王健林:其實我之前並不理解,為什麼那些老闆們天天出國,天天折騰,就是玩,看看球,跟過節似的。後來看了很多比賽,我才了解,其實在西方,競技體育早已經超出了“競技”的含義。比如德國杯的決賽,開場前1個小時差不多有9個活動,芭蕾舞都上了,比賽結束後,兩隊球迷還在互動,輸贏都不重要。
新京報:對他們來説,體育比賽就像一次嘉年華。
王健林:對,贏的隊當然高興,輸的隊也很熱鬧,體育不完全是競技,還帶給人一種快樂,這是體育産業的魅力。
新京報:除了國內,你也在做了一些國際佈局,比如收購美國AMC等,你是想開拓一個世界文化産業的版圖嗎?
王健林:是,我給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萬達五年之內要做到世界前五。原來説做到世界前十,現在看不用了,遠遠超出我們自己預期。我們有把握,到2020年,公司收入達到千億級別。國際上的文化企業,最多也就是200億、300億,所以我們應該會進入世界前列,成為一流的文化企業。
走出去 “説走就走”
新京報:萬達經歷了多次轉型,對你來説,其中最重要的時刻是什麼?
王健林:現在來看,最最重要的時刻,是1993年萬達走出大連去廣州,下決心從區域型公司往全國型公司轉變。其後很多轉型,應該説都找得到邏輯,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新京報:為何一定要做一個國際型企業?在國內賺錢不好嗎?
王健林:這是個必然,就像我走出大連一樣。那時在大連,萬達無所不在,一個公司當時佔整個城市份額的22%,你去所有地方,豎著我們的廣告牌,我在一個城市,同時十個八個樓盤在開,足球隊也是我贊助的,天天電視臺放著我的廣告。混得一般、沒有野心的企業家,會覺得這個已經很好了。
新京報:什麼真正促使你踏出了往外的一步?
王健林:其實那時我經常跟朋友去歐洲,落地就買一輛二手車,4個人,正好,開十五天,沒有目的,到哪兒,住哪兒,都不知道,行李箱拖到哪兒算哪。最後走到結束的地方,往廢品收購站打個專門收舊車的電話,給100塊錢就讓把車拖走。
新京報:這不就是大家很羨慕的“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
王健林:對呀,而且自己開車,多好啊。不知道路,買一張地圖,大概找個方向,走錯也不要緊,錯了就住下來。很過癮,現在卻不行了,沒這樣的機會了。
新京報:是這些國外的經歷讓你感覺到差距了?
王健林:就是因為我比較早到國外,看到了中國和美國、歐洲的差距,中國公司和國際先進公司的差距。這些經歷對我來説,應該是思想啟蒙,所以我覺得我不應該滿足於只做一個區域型公司。
“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新京報:和你個人巨大影響力對比強烈的,是你生活的單調重復:早晨7:30到辦公室,晚9點離開回家,有會談就到11點。很多人疑惑,中國首富為什麼是這個節奏?
王健林:工作佔據時間比較多。因為公司發展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多,我有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這個佔用時間。如果萬達只做文化也行,現在又擴張到體育,又做網路金融,如果我要不懂,只靠蒙的,彙報上來的方案怎麼做決策?
新京報:這和你本身曾是軍人,有自律的習慣有關?
王健林:不是自律,對我來説,工作就是很快樂的事情。換個詞來説,我是工作狂,在工作當中尋找精神層面的一種滿足。看到萬達的設想實現,比別人都早幾年,這也是一種成就。
新京報:你工作之外的愛好是什麼?
王健林:你們都覺得我生活單調嗎?其實我有很多愛好。比如唱歌,收藏中國字畫,我自己本身也是半個鑒賞家,從上世紀80年代末期搞收藏,可以説那時絕大部分中國人還不知收藏為何物。
新京報:那軍隊生活至今還帶給你影響嗎?
王健林:當然。特別的守時,特別規律,約束自己。
新京報:你做企業家多年,周圍環境一直在變,人也在變,傳統的企業家下去了,網際網路的人興起了,你一直都在舞台中央。
王健林:企業有生有死,誰也不可能活得太長久,新的企業可以取代舊的企業,這就形成了活力。不然一夥人站在舞台中央老是不換,那就沒勁了。
新京報:在市場競爭中,回首過往,你總結出怎樣的經驗?
王健林:還是一句廣告詞,唯一不變的是變化。你去看,十年前的蘋果和現在的蘋果完全不一樣,都在發生變化。關於企業競爭我説過一句話,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不可能跑完全程就結束。在競爭當中,你只有不停轉變,適應時下,與時俱進,企業才能保持生長活力。
新京報:萬達至今經歷過幾次轉型?有人會好奇為什麼萬達每次踩點都踩得那麼準?
王健林:不是踩得準,我們也在分析國家經濟、社會生活趨勢,不是墨守成規的。儘管一開始,改變可能帶來痛苦,要付出代價,但不變會更痛苦。但到現在,我們經歷第四次轉型,做成功的話,未來十年萬達一定是一個世界級的超級企業。
“王思聰比我更優秀,我才算成功”
新京報:你似乎有掌控一切的氣質,唯一不可掌控的因素是你的兒子王思聰?你永遠預料不到他會做什麼?
王健林:那倒不是,我經常跟他交流,昨晚還一起聊天吃飯。只不過他從小在國外讀書,思想比較自由,而我也不是過去那種傳統的家長式管理,一定要他做什麼,我覺得他自己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
新京報:你給他資金,讓他去嘗試,目前來看,他試得如何?
王健林:昨天我就跟他探討這個問題,問他投了多少公司。他説投了多少,我問有多少公司上市,他説有哪些上市了。哎,我這一聽,靠譜。
新京報:他的知名度,粉絲數,某種程度上説已經超過了你?
王健林:成熟的人當中,肯定還是我的粉絲多吧。如果未來他能成功,比我更優秀,我才算是真正成功。
新京報:你會對王思聰有更多期望嗎,比如讓他繼承你的事業?
王健林:如果他能夠發展的更好,更有領導能力,將來回萬達,當然更好。但是這個得隨緣,而且他也未必有興趣,他覺得我太累了,我這種生活也許不是他想要的。
新京報記者 朱柳笛 羅婷 編輯 李天宇
主題攝影 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
王健林與新京報12年
王健林的辦公桌上,每天都擺著一份當日新京報,有一天被換了別的報紙,他還曾為此惱怒,最終換了回來。
這位企業家以平均一年兩次的節奏接受新京報(微信公號ID:bjnews_xjb)的專訪,就在萬達集團25層的辦公室,這裡並沒有對所有媒體開放。
今年5月,新京報曾對話王健林,談財富觀、足球投資、政商關係,以及他的兒子王思聰,報道反響強烈。
同題問答
1、新京報(微信公號ID:bjnews_xjb):你的理想是什麼?目前實現得如何?
王健林:理想在不斷調整,最初是擁有一棟樓。現在離我最後的理想,應該説比較接近了,希望到2020年我退休時,能全部實現。
2、新京報:你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是怎樣的?
王健林:1993年,我剛接手一個項目,才兩個月,沒有預見到國家政策變化,一切貸款停止。那時候還得病住院。這是很艱難的時刻。
3、新京報:事業上,最值得珍惜的是什麼?
王健林:跟隨我多年的團隊成員,核心團隊絕大部分和我在一起20多年。這些人已經不僅僅是同事了,是兄弟。
4、新京報:如果能夠選擇的話,你希望讓什麼重現?
王健林:歷史不會重現。如果可以選擇,我一定不會選擇做房地産,做到現在,還要重新調整,轉型,實在太累了。 可能選擇娛樂産業、體育産業。不過那時候在中國這兩個行業也比較困難。
5、新京報: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你目前的心境嗎?
王健林:執著吧。至今還沒放棄追求,還在比較勤奮的努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