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際關係日漸淡薄 羨慕中國人跳“廣場舞”
- 發佈時間:2015-10-08 09:54:0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畢曉娟
自上世紀50年代日本進入高速發展時代以來,原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社會傳統、習俗、禮儀、家庭觀念等受到很大衝擊。日本家庭從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主義開始轉向以“核心家族”為主的小家庭主義,重視親屬、家族的人際關係也迅速淡化。近二三十年,日本社會越來越嚴重的高齡少子化現象,愈發稀釋了原本已經很淡漠的人際關係。
旅居日本的中國人大都會有這麼一個感受,在日本社會中,人與人的交往非常淡漠,不像在中國時那麼濃烈、黏稠。
舉例來説,日本一年有兩次送禮的習俗。一次是8月份過中元節時送禮,日本把那時送的禮品都叫做“禦中元”;另一次是歲末的12月贈物,名曰“禦歲暮”。到了這兩個送禮時節,日本大大小小的百貨商店、超市,甚至街頭巷尾的便利店裏都會擺出各種禮品,供客人選購。
禮品基本上是日常用品及食品。前者有毛巾、洗浴用品、食具、家庭常備工具等;後者為啤酒及其他各種酒類、水果、糕點、調味品、食用油、大米等。價格多在3000至6000日元(100日元約合5.30元人民幣)之間,1萬日元以上的禮品種類很少。送禮對象基本是家人、親戚、同事、好朋友等。
禮輕情意重。“禦中元”和“禦歲暮”的節禮,不在於價格是否昂貴,更在乎情意能否抵達。所以日本人很在乎這份“薄禮”。許多日本人專程跑到三越、高島屋等大百貨商店去備禮,為的就是禮品上可以包上寫有三越、高島屋字樣或圖案的包裝紙,顯示出重視之感。也有人覺得送百貨公司的禮品還是不能表達自己的心意,就特意挑選一些很個性的商品。拿我常收到的禮品來説,有在瀨戶內海的小島上栽種、專喝魚湯長大的橘子;也有北海道當地製造的特色調味品。
雖然“君子之交淡如水”,但這種古風之美還是代表了濃濃情誼。可是,近些年來,日本人之間的社會聯繫愈發淡化。一方面,由於社交網路的普及化,人們儘管不是經常見面,但在網上不時可以聊天交流,而且還可組織線下交流,人和人之間的虛擬距離似乎拉近了,於是許多人認為不需要依靠以送“禦中元”和“禦歲暮”這種傳統方式來維繫和強化人際關係。另一方面,年輕人的“貧困化”也是原因所在——儘管從日本人的平均收入來看,送節禮的支出不算多,但對收入很少的年輕人來説,畢竟也是一種多餘的負擔。此外,日本新建的公寓大樓等住宅建築按樓層設置密碼鎖,所以即便同住一個大樓多年,不同樓層的居民互相間也很難來往交流,使得不善交際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失去了許多可能與他人接觸、交流的機會。
看到中國社會中常見的廣場舞現象,許多日本人羨慕説:“中國人喜歡熱鬧,老了以後日子過得暢快、高興。而日本人相對來説過得孤獨了一點。”很多社會活動人士想組織中日兩國的老年人加強交流,也正是看到了社會的這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