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七夕節”不能稱作情人節?學者:民眾接納即可

  • 發佈時間:2015-08-20 07:24: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上官雲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七夕節”不能稱作“情人節”?學者:民眾接納即可

  重慶青年“七夕”當晚,穿漢服,展才藝。劉渝 攝

  提起“七夕”,很多人可能會第一時間想到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説,“七夕”更被稱為“中國情人節”。但是,近日有説法稱,即便有牛郎織女的傳説,將七夕當作“情人節”的也並不恰當。民俗學者王娟表示,文化會有自我的調整、完善,對於這個稱呼,得到民眾接納即可,無須大驚小怪。

  “牛郎織女”愛情傳説與“七夕”民俗

  關於“七夕”與牛郎織女故事的緣起、相互關係,多位學者對此都曾有過研究。作家成君憶認為,應該是先有牛郎織女故事(從遠古到春秋戰國),然後到楚懷王時期有七夕節。

  “‘七夕’節日的源起與星宿有關,如星辰的位置移動等等。還曾經有一種傳説,認為天上有牽牛星、織女星,有人能夠到達那個地方,然後看到有人在河邊飲牛,有織女在房間裏織布。但在當時,傳説僅限于表明天上有這樣一個神仙境界。”王娟稱。

  在以後的時間裏,原本“牛郎織女”的傳説逐漸衍生出許多個版本,情節也出現變化。成君憶認為,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催生了七夕民俗,“農耕社會中,人們會一邊在自家院子裏看星星,一邊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

  “《荊楚歲時記》中有關於牛郎織女故事的早期文本。後來,故事中天上的‘天河’變為王母娘娘用金簪劃出的‘銀河’。同時,人們認為‘七七相交,以陰會陽’,當這個傳説與天上的星宿聯繫起來後,牛郎織女的傳説與七夕的聯繫更加緊密了。”成君憶表示。

  “七夕”並非“情人節”?學者:順應民眾看法即可

  或許正是由於“牛郎織女”美好傳説的融入,現在不少人將七夕稱為“中國情人節”。但隨即有人提出異議,認為此名稱站不住腳。學者張頤武也表示,綜合來看,這樣的説法或許未必準確,“無論從傳説中二人的關係以及相關習俗來説,並無太多這方面的象徵”。

  王娟也認為,最初中國民間的七夕節與“情人節”確實沒有太大關係,但這個頭銜也不算無中生有,“漢代時候,婦女要在七月初七繫上五色縷,寓意‘相連愛’,帶有祝願夫妻恩愛、愛情圓滿的説法”。

  “另外‘七夕’有關愛情的故事,還有所謂的‘楊妃私誓’,指的是楊貴妃與唐玄宗驪山避暑時,七夕夜半兩人發誓,希望世世均為夫婦。”王娟認為,從這些事例可以看出,“七夕”帶有表達愛情山盟海誓的意味,“現在將之命名為‘情人節’,也有一定基礎”。

  不過,王娟並不否認,最初將“七夕”當成情人節,可能確實對這個傳統節日有一定誤解,但當國外的“情人節”來到中國後,人們可能比較希望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找到一個類似的日子,“於是民眾接受了‘情人節’的觀念,並落腳于‘七夕’上”。

  “這是中國文化接受、調整自己的一種途徑。文化並非停滯不前,而是要不斷發現自己的問題和弱點,同時完善自己。將‘七夕’稱為‘中國情人節’,只要大多數民眾認可就可以,完全可以順應民眾的看法,無須大驚小怪。”王娟笑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